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顶尖科学家的管理者



 “往往想到研究院,我就夜不能寐。”研究院是微软的大脑,五年、十年之后微软的产品都要建立在研究院今天的研究之上,张亚勤最担心的,莫过于“微软五年之后,是否还会是这个领域的领袖?” 

 

  张亚勤本人被IT业界称为“全世界的财富”。年初,在他38岁生日这一天,微软公司宣布张亚勤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他因此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本土直接提拔到一家跨国公司任全球副总裁的经理人。在微软(中国)公司领导人频繁更迭的同时,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却相继高升,实是一道奇特的风景。

  张亚勤有一句名言:“人的最大差别不在于聪明不聪明,而在于怎样使用自己的聪明”。会使用自己聪明的他,目前拥有60项美国专利,其中多项专利已成为ISO和ITU的国际标准,被许可给多家公司使用。

  12岁的大学生

  1978年9月,仅读了两年中学的张亚勤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的首届少年班,当时的他年仅12岁,是当年中国最年轻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校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7年半的中科大求学经历在张亚勤的人生历程表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位置。偶尔,张亚勤会笑着说:“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个学生。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还保留着学生式的单纯和简单。”

  在科大攻读完硕士学位以后,张亚勤面临几种选择,一是在国内读博士,一是到德国去学管理。当年的张亚勤并不热衷出国,但他的毕业论文引起了美国著名的通讯专家皮克霍兹教授的注意。皮克霍兹任教于乔治·华盛顿大学,他热情鼓励张亚勤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于是20岁的张亚勤只身飞往美国,投身皮克霍兹门下。

  达到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第二天,皮克霍兹教授给了他8本书,让他在两周内尽快读完。张亚勤如期完成教授下达的任务,并在教授的领导下参与了一个研究班子,与国际卫星组织合作,解决通信卫星上的加密问题。在几个关键技术方面,张亚勤从理论到应用技术都作出了独立的杰出的贡献,令导师和同事们赞叹不已。

  其后,还与美国军方合作中,张亚勤在解决第一个大型医学信息系统的图像压缩和增强方面做出了许多新成绩。这期间,初出茅庐的张亚勤写出了一些高水平的论文。1989年毕业前夕,张亚勤做博士论文做到一半时,才发现同一个题目已经有人做过,于是只好从头再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亚勤还是完成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上惟一一个满分博士论文。

  从学者到管理者

  获得博士学位后,张亚勤在教授的建议下加入美国著名的GTE研究中心,踏踏实实地做了五年时间的研究工作。在这期间,他发表了100余篇有关视频压缩、数字电视、数字电话等电子工程方面的论文。他在视频压缩及超低速率压缩编码方面的一些技术和专利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991年,挂着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最年轻院士的头衔,张亚勤到美国桑纳福研究院做部门主管。这时候,他开始积累最基本的领导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原则:“一方面是技术领导,一方面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在这个原则指导下,他主持的业务迅速壮大,最终发展成为单独的业务部门——桑纳福多媒体实验室。

  当上多媒体实验室的主管后,张亚勤考虑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了。他开始为资金和市场绞尽脑汁,每天80%的时间都花在了做业务上。那时他脑袋里想得最多的问题是:怎么样让别人订购我的技术?三五年后技术、市场是什么样子?

  在一系列复杂的“卖技术”的运作过程中,张亚勤渐渐明白:超前和实用相结合,才有市场。因此张亚勤在做研究选题的时候,喜欢从用户的角度逆向思维——如果课题做出来,会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

  经历过GTE和桑纳福的历练,亚勤清楚地知道由研究转化为技术,再由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市场是这个链条的最终检验者。张亚勤时常这样描绘心目中的技术:一流、主流、前瞻、有用。

  微软中国研究院

  在张亚勤任上,微软中国研究院升格为微软亚洲研究院。1999年,张亚勤应李开复的邀请,回国加盟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2000年8月张亚勤接替李开复出任研究院院长。

  5年前,微软公司首席技术官奈森·梅沃尔德解释为什么要在中国建立研究院时说:“我们决意追随人才,到人才济济的地方开设研究院。”张亚勤常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没有人才,微软中国研究院将不复存在。”研究院网罗了50名世界一流的研究员和120名国内顶尖人才。他搜罗人才的一个得意之作就是把IBM的“深蓝之父”许峰雄博士“挖”到研究院工作。

  不仅要网罗人才,而且要善用人才。用张亚勤的话说,把人找来了,我们还要设计一套机制,让他们的潜质得以完全释放。张亚勤管理微软研究院的最大成就不在于出了多少科技成果,也不在于培养了多少卓越科学家,而是创立了一种机制,一种可以持续不断地产生顶尖科学家的机制。

  在张亚勤的领导下,微软亚洲研究院人才济济,盛极一时:拥有沈向洋(全球最杰出的图像处理学家之一)、张宏江(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领域的先驱)、李世鹏(多功能图像/视频处理和压缩领域年轻有为的学者)、朱文武(来自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网络及通信领域的专家),以及当年清华大学的“神奇小子”李劲等一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

  管理这样的超级“豪华阵容”,是一般跨国公司经理人不敢想像、也难以把握的。张亚勤坚持在这样的团队中,管理者一定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一些知名度很高的资深科学家,更要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一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服务了5年的员工这样描述研究院:“开放的环境、开明的管理、鼓励创新、有成就感和丰富的资源。”

  张亚勤总结管理资深学者的经验是:必须给某些人自由的空间,因为每一个人定位是不一样的,资深学者十分注重个人思想的自由空间,要给他更多的责任;要有一种胸怀,去包容不同的工作方式。往往一些很聪明的人性格会比较特别一点,管理者必须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学者们的个性不同,要赋予他们不同的环境。

  全球副总裁

 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顶尖科学家的管理者

  “我很高兴在这里宣布,张亚勤博士将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调回微软总部,负责微软移 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在全球的开发业务。”在张亚勤38岁生日这一天,微软负责科学研究的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通过视频录像宣布了张亚勤的升迁令。

  2003年上半年,微软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微软将其业务划分为服务器平台、信息工作者、Windows客户端等七个产品群组。移 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也是这七大产品群组之一,张亚勤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正好与之吻合。里克·雷斯特称赞他说:“在带领团队致力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快速发展的同时,亚勤展示出他杰出的管理才能和对技术敏锐的洞察力。”

  另有分析认为,张亚勤之所以成为继李开复之后进入微软核心层的又一位华人,一方面缘于他在亚洲研究院的优秀业绩与杰出表现,另一方面与中国 移 动通信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相关。张亚勤自己则表示,“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板里克·雷斯特博士的推荐,在他领导微软研究院的12年中,包括开复和我在内研究院总共出了10位副总裁。”

  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则开玩笑说,张亚勤的升迁“是大家买微软股票最好的时候”,因为“无线嵌入系统、智能设备、无缝的计算是我们发展最为关键的方向,由亚勤来领军这个方向,我想大家可以对微软的未来更加有信心。”

  对于中国的软件业,张亚勤认为其正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在张亚勤眼中,中国软件产业已经具备了许多发展条件:每年有10多万软件专业人才从中国高校毕业;拥有最具发展潜力的需求市场;政府对该行业大力支持。但他同时忧心中国软件业的产业规模化、核心技术的开发与保护等问题。2002年中国5000多个软件公司中,70%的公司人数少于50人,不到5%的公司产值超过1000万美元。

  张亚勤有一个著名的公式:IT=IQ (talents人才) + IP (intellectual properties知识产权)。他认为,这对中国的软件业同样适用,即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中国IT产业的软、硬件行业发展一直呈现出不对称的态势和趋向。

  目前中国各类软件企业一年的产品销售总和仅相当于一家国际大型软件公司同期销售的10%,这样的业绩与中国其他高科技产业的增长趋势不相适应。张亚勤认为,中国仅有丰富的智慧资源还远远不够,还需确立一整套完善的发掘和保护人才、发展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机制,这样才能真正让IT产业长足发展。

  ★背景资料

  微软中国机构的变迁

  1992年微软办事处正式落户中国,1994年微软在中国成立分公司。1995年,杜家滨出任首任微软中国总裁。当时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和IT业要比内地成熟,内地属于一个尚待开发的市场,按照当时跨国公司在华设置机构的惯例,微软把中国的组织机构定义为大中华区,统管香港、台湾和内地市场,第一任大中华区总裁是美国人罗迈克。

  微软在中国市场,一直是除美国以外机构最多的国家,除负责销售的微软中国公司外,还设有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以及新成立的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和微软亚洲工程院。虽然众多机构凸显了微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但在现实中暴露了存在多窗口对外、重复设置的问题。

  2003年9月1日起,原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陈永正正式就任微软公司副总裁兼微软大中华区CEO。作为统管微软在大中华区所有业务的负责人,陈永正将建立并领导微软中国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将来包括微软在中国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如销售和市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产品研发、微软亚洲研究院以及其他部门。

  陈永正表示,“目前微软所作出的这一切调整都是为了实现微软大中华区内的业务整合战略,目的就是要打破以往那种‘地区分割、群龙无首’的割裂状态,让整个区域内的资源能够互相利用,并政出一门。”

  随后微软中国开始相应调整:微软中国以往是设北方、南方和华东区三个大区,如今则改设7个产品事业部,事业部负责人直接向微软大中华区汇报。目前微软新的大中华区组织架构几乎不变,微软大中华区向美国总部负责,下辖微软中国、微软台湾、微软香港。在新的微软全球组织架构中,微软大中华区跳出亚太区的控制并与之平级,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被单独拿出来由微软总部管理的亚洲市场。

  微软总部另外成立了一个由微软全球副总裁组成“中国咨询委员会”,直接“遥控”大中华区的工作。中国咨询委员会每季度开一次会,把中国策略的执行或者遇到的问题,向美国总部做直接的沟通。而在陈永正之前,中国市场与美国总部的沟通,则需要经过微软亚太区。这让总部对中国的状况、发生什么情况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将解决这个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2058.html

更多阅读

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从“神童”到神话

  对于每一个智商能与“神童”这两个字匹配的小孩来说,童年似乎都结束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承受了成年人的期许和异样的眼光,而长大后却始终无法进入正常的社会秩序。  张亚勤的人生轨迹似乎超越了“神童”的宿命:12岁成为当年

微软张亚勤:“超级神童”的职业传奇

 张亚勤不像前几任微软中国掌门人那样满身“明星范儿”,而更像一位科学家。   幸运的“神童”  很多人把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列为一个时代“中国梦”的代表人物——70年代的“神童”、80时代

张亚勤:缔造微软神话

对于每一个智商能与“神童”这两个字匹配的小孩来说,童年似乎都结束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承受了成年人的期许和异样的眼光,而长大后却始终无法进入正常的社会秩序。   张亚勤的人生轨迹似乎超越了“神童”的宿命:12岁成为当年中国最

张亚勤:从“神童”到神话

从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到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凭借超出常人的天赋,按照一个普通人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   对于每一个智商能与“神童”这两个字匹配的小孩来说,童年似乎都结束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承受了成年人的期许和异样

惠普全球副总裁张永利:沿用潜规则是错误的

记者面前的惠普全球副总裁张永利笑容满面,和几个月前战略发布的时候并无两样,只是脸上挂了两个明显的黑眼圈。他正遭遇在惠普8年来,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公关危机。   惠普笔记本因质量问题和服务纠纷被3·15晚会曝光。“公司在高速发

声明:《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顶尖科学家的管理者》为网友诗化丶相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