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发达的今天,采用招聘广告的形式招聘人才已是司空见惯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形式,它的好处是覆盖面广,保存时间长,信息通畅。现在是自由恋爱时代,搞对象可以省去红娘,但招聘人才不可忽视媒体的作用。
采用广告形式招聘人才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许多有作为的帝王常采用这个方法招聘人才。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深知夺取天下需要人才,安定天下,强国富民同样需要人才。他一生求贤若渴,无时不在搜寻人才。特别是到了老年,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担心汉朝天下能否巩固下去。为了让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传之久远,他颁发了一道《下州郡求贤令》。《下州郡求贤令》说:
“我听说,为王者没有超过周文王的,为伯者没有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是因为重用贤士而成功的。然而天下贤士,难道只有古代才有吗?君主不去广泛识别和选拔贤士,贤士怎么能被发现呢!今特此布告天下,如果有贤士,一定要劝他们出来为国做事,把他们举荐上来。”《求贤令》发布之后,从朝中到各州郡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举荐人才,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尊重人才,推荐人才的良好风气,一大批人才走上了汉朝的各个岗位。
曹操更是喜欢用招聘广告的形式招聘人才。他从210年到217年三次下《求贤令》招聘人才。
210年,他下了第一道《求贤令》。令中说:“如今天下尚末平定,正是急需各种人才的时候。如果一定要从廉洁高尚的人中选用,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称霸于世呢?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象姜子牙那样,胸怀谋略,而身穿粗布衣服,在渭水之滨垂钓的人吗?又难道没有象陈平那样,盗嫂受金,却很有才能而末被我们发现的人吗?你们应该帮助我发现和选拔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都可以举荐,好让我能够重用他们。”
214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国家,三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曹操下了第二道《求贤令》。令中说:“有良好品德的人末必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人也末必有良好品德。不能说陈平品德好,也不能说苏秦守信用。但陈平能协助汉高祖夺取天下,苏秦能救助弱小的燕国。由此说来,有才能的人虽然有短处,但怎么能废置不用呢?主管选拔官吏的人想通了这个道理,有才能的人就不会被埋没和遗漏,政事也就不会被废驰了。”
217年,曹操已经六十三岁了,但是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在统一天下。这时他感到时间不多了,但天下还未统一,更需要大批人才为他统一大业服务。于是他下了第三道《求贤令》。令中说:“当年伊尹和傅悦出身奴隶,管仲是齐桓公的敌人,但由于重用他们而使国家兴旺。萧何、曹参是县里的一个小官,韩信、陈平是市井无赖,但他们能够帮助汉高祖成就帝业;吴起杀妻求将,母死不奔丧,但他在魏国,秦国不敢东侵,在楚国,三晋不敢南犯。现在,难道没有奇才异能的人埋没在民间吗?对于那些勇敢果决、不顾生命、遇到敌人奋力死战的人;或者担任下级官吏,确有超人的才能和优异的素质能够胜任将军、郡守的人;或者不仁不孝,背上不好名声,行为被人耻笑,但能治国用兵的人,只要你们知道都要推举上来,不要遗漏。”
曹操的三道《求贤令》,始终贯穿一个“唯才是举”的思想,指出不管是贫贱低下的,还是有什么明显缺点的,甚至以前是自己的敌人,只要有才能,愿意为国家效力,都要推举上来,提拔任用。由于曹操采取了“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为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媒体发达的今天,利用广告招聘人才已经不成问题了。只要我们的企业领导者肯于花本钱,选择适当的传媒渠道,招聘到自己有用的人才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