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原评审意见:
论文从模型的设计目标出发,引用经营事例,细致分析了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构建过程及其特征,使读者能够清晰的了解作者的意图。
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动态股权激励的“静态”模型,我们知道存在有关动态股权激励的“动态”模型的研究文献,本文的工作和“动态”模型的关系论述不够充分。
作者如果能够修改,相信会进一步提高论文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动态股权激励”静态与动态两个模型关系的简要论述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是一个整体的可用于企业股份制分配以及其他非股份制的企业事业单位分配活动的理论框架。从理论设计上,要连通理论与实践并且要有可操作性且运用数学进行计量需要对研究进行分步实施才有可能更好达到目的。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都是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从研究的角度上看分工有所不同。从分工上来看,静态模型实际上是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偏理论模型,用以说明模型的理论意义,扫清一些现有的理论桎梏,揭示出股份制改革发展的可能前景,对股份制实践中和理论中的一些偏误加以提示和提出修正方案,同时,静态模型也是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某一个时点应用于企业实境的模型,在此时点上,企业的各种影响绩效和分配的因素没有发生改变,均与初始期设定的状态一致,可直接以静态模型应用于分配的计量;而考虑到大多数时候,决策是不确定的,任何时候环境变化决策(指企业考核和分配方面的)均可能发生变化,一些预设的条件也可能随时被打破,这样就给静态模型在企业实际环境中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因为静态模型中使用的参数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更多的变化的情况。实际上,企业的真实环境是多变而复杂的,比如人员增减变动的影响、对高管和其他员工采取的特殊或阶段性奖励政策、奖励股份实施的流程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顺利实现与当前和未来采取的其他激励方式的承接与兼容等。这些都对静态模型的再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动态股权激励动态模型是在静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环境的动态变化,重点考虑了企业人员的增减变动、企业高管和其他人员的特殊奖励政策、企业内部的分层分级、奖励股份实施流程等因素变化对模型使用的影响而提出的。该模型能更好地适用于企业实务,为企业与员工价值的双赢做出贡献。若比较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差别,就是一个是立足于一个时点,用模型计算分配所需的变量没有变化,这是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则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影响分配有关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对公式中的一些变量需要重新考虑其现在值而非初始值,把这些变动的因素加进去,补充完善原有的静态模型激励公式,就是动态模型。至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应用上如何与原有和未来可能实行的其他激励政策相兼容,则涉及到模型应用模式的分类设计等问题(另文专述),限于本文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和篇幅,在此不再多做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