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兴在钢铁行业属于大佬级别,他先后是上海申特型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申特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在又成为宁夏申银钢铁的掌舵人。 三个地方,三个公司,袁永兴都是“当家的”,从上海到江苏,再到宁夏,袁永兴和他的钢铁团队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每一次都将受国家限制的钢铁产能腾挪得恰到好处,不仅壮大了自己,也赢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袁永兴是钢铁行业的老人,真正让他成名的,是其从上海到江苏之后,借助资本手段取代了江苏溧阳原来的钢铁大王缪建新,许多业内人士如此描述袁永兴的传奇故事。 提及缪建新,必然要说到缪建新的企业中南炼铁厂,这原本是江苏溧阳本地的一家炼铁企业,当时产能虽然只有20万吨,但备受政府青睐,所以缪建新的日子,也过得分外滋润。 缪建新熟知钢铁行业虽然有利可图,更知道小的钢铁企业迟早会被淘汰。因此,早在2002年,缪建新就试图借助上海三钢淘汰的转炉设备扩大产能,但是最终因为上海三钢的设备与中南铁厂的规模不匹配而放弃扩产。 2004年,缪建新引进了昌兴物料、上海申特重组新港制钢,三方均占33.33%的股权。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7月,缪建新以204亿元转让了其所持新港制钢所有的股份。紧接着袁永兴成立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取代了新港制钢。 但是袁永兴的申特钢铁由上海腾挪到江苏,并没有让他获利多少。因为上海和江苏的环境容量小,二者都无法让袁永兴实现他的钢铁梦。尤其是在江苏溧阳,一直没有获得国家层面的立项手续,所以公司一直采取化整为零等手段,分别兴建了昌兴炉料有限公司、建新制铁、申特钢铁、昌兴钢铁配套设施有限公司等企业。同时由于建厂以来的污染问题,经常和当地的居民产生矛盾。 2011年,由于污染问题,江苏申特也屡屡受到当地居民举报和媒体的曝光,加之钢铁行业前景低迷,江苏申特开始举步维艰。 此前,在2010年3月,石嘴山市市长张作理带队到江苏溧阳举办“回第二故乡看一看”座谈会上就与袁永兴相识。随后袁永兴经常前往宁夏视察,2012年3月,申银特钢落定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工业园区。 据了解,袁永兴在宁夏投资151亿元,主要项目为1万吨不锈钢、500万吨精品特钢及西部钢材市场项目。百亿元的巨资投资得到了宁夏石嘴山的大力支持,仅申银钢铁一期的占地面积就达到6000余亩,远远超过了江苏溧阳的1500亩,因为申银钢铁所在的红果子园区数十里之内几乎没有人烟,因此土地成本远低于江苏溧阳,环境容量也远大于江苏。 石嘴山市的一位消息人士称,申银特钢虽然全部是由民资投资,但是在石嘴山市却是座上宾,主要是因为,申银特钢一旦建成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解决就业10000人。 同时,上述人士还透露,根据申银特钢预期,本应该在2013年6月份投产试运行,但是没有想到2013年钢铁行情持续低迷,投产就意味着亏损,所以预期在上半年进行的投产试运行计划,也只能短期作罢。

有不愿具名的地方官员表示,作为石嘴山市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虽然目前没有国家发改委的立项,但是在石嘴山市肯定是做了备案的,至于环评手续,那也只是时间问题。同时他坚信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迟早会被国家“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