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贯推行的低成本出口战略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我们的低成本战略是建立在(1)低资源成本,(2)低技术成本(模仿或侵权),(3)低人力资源成本,(4)低生态环境成本等的基础之上的。
低资源成本的结果是直接导致资源浪费,加剧资源耗竭,威胁未来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以模仿和侵权为基础的技术体系,虽然降低了技术成本,但同时也形成了对外来技术的强烈依赖,使自主开发与创新几乎失去了原动力,导致我们的核心技术永远只能落后于人。
低人力资源成本导致高水平人力资源的再生产难以为继,人力资源素质的降低直接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釜底抽薪。
而忽视生态环境成本的直接结果是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治理成本向国民的转嫁,富裕了出口商,国民却遭了殃。
再加上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把本来属于国家应得的税收也拱手让人。
这一切等等加和在一起为出口商创造了对外贸易的无可匹敌的低成本优势。如果说这种低成本出口战略在其早期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在经过20多年的持续快速扩张后,如今我国出口规模可以说几乎已经达到了海量水平,低成本出口战略的实际效果恐怕必须重新评估。通过上面我列举的几个方面,大家大概也能体会得出,今天我国仍然坚持的低成本出口战略已经对国民财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及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构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哈继明曾经提出“中国正在补贴全球”的观点,并认为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通过向美国出口,为美国人节约了6000亿美元。我们作为一个人均资源小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通过低成本出口战略,向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提供了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补贴”,是否换来了国际社会的一片赞誉?
显然不是,中国在出口贸易持续攀升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此起彼伏的反倾销浪潮,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惩罚性关税的制裁。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低成本出口战略不仅使我国民财富遭受巨额损失,而且对进口国相关产业构成了严重的不合理竞争(引起产业破产、工人失业等),引发进口国政府的强烈抵触,不惜采用反倾销手段保护国内产业。
看来,低成本战略既害己又害人,尤其害己为甚。拱手送人以利,反手得人以怨,得不偿失。何不主动调整战略,实行公平成本出口战略,既可保国民财富不至于平白落入他人之手,又可与进口国和睦相处。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扭转当前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把国民财富留给人民。
(1)建立出口企业雇员待遇审查制度,对于雇员不能得到合理待遇的企业,不得从事出口业务,保障人力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持续发展;
(2)出口企业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取消出口资格,保证生态环境成本分摊到出口产品中,防止转嫁于民;
(3)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征收产品出口资源税,通过税收调整出口产品价格到不至于引发进口国反倾销制裁为限;
暂时想到这些,先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