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统筹协调利益关系 构筑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协调机制



1.建立农业产业化有关各方的利益协调机制

 如何统筹协调利益关系 构筑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协调机制

农业产业化发展除了选择好产业方向外,正确协调处理好龙头产业、原料生产基地、种植农户、中介机构和流通环节等方面的利益关系,是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诉求机制、社会利益协调的工作机制。(1)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要保证各个相关环节利益竞争的条件和机会平等。应该有相关的制度作保证,保护种植养殖农户的积极性和合法利益。(2)建立健全利益均衡机制。往往是企业利用优势地位剥夺农户的利益;流通运输环节利用对市场价格等的信息优势侵占农民利益。因此,必须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建立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避免在利益格局上出现结构失衡。兼顾不同方面的尤其要注意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健全利益均衡机制应从“五个兼顾”,即“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兼顾发展进程中能力强的群体和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群体与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兼顾群众的直接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角度,以法律形式进行税制改革来调节。(3)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诉求机制。以协会为例,协会的重要职责在于,保障产业化体系中各个不同利益群体中的个人有机会申诉其愿望和要求。民主决策机制(平等协商机制)和制度(合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的结合是保障农业产业化合理运行的核心。必须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的制度安排,形成规范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使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价值追求及利益主张均可以得到充分表达、展示和平衡,各种不满、怀疑和对抗都应该消化在平等协商过程之中并保持在一定秩序的范围之内,各种利益冲突与争执都应该通过谈判机制得以合理解决而不是以强欺弱、集体闹事甚至散伙。(4)建立健全产业化指导部门利益协调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仲裁、信访、农业主管)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产业化中出现的新问题。坚持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督办、谁落实的原则,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核心,切实保护企业和群众正当利益的诉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访制度,通过及时调查研究,解决产业化运行中的现实问题。

2. 建立农业产业化补偿引导机制

一定意义上说,农业有公共品性质,故需要利用公共财政等手段予以扶持。农业产业化是现行体制下分散农业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最好方式,需要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引导其健康发展。(1)基于农业作为弱势产业而又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补偿。(2)基于农业节水的奖励性补偿。我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是水,因此要特别把水的节约利用和高效利用作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指标加以考虑。农业用水占90%以上,对于农业节水的奖励和补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示范作用。(3)基于节约耕地资源而对于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的补偿。耕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出率。因此,有必要在我区尤其是灌区率先施行节约耕地、集约使用耕地、高效使用耕地的补偿奖励机制。(4)基于解决社会就业困难而对吸纳就业、密集劳动、增加收入的激励性补偿。(5)基于某些农业产业对于生态环境的特殊贡献的激励性补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1467.html

更多阅读

农业产业化:品牌打造正当时

     从目前看,兴起于20世纪90 年代的农业产业化不尽如人意,很多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普遍存在着注重生产加工,却忽视市场开拓及品牌建设等长期发展问题。导致我国农业产业鲜有全国知名的企业和品牌。因此,在新时期,强化农业产业化的品牌

如何统筹协调利益关系 医保跨省还需攻克“利益统筹关”

     据国务院医改办最新消息,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最近开通运行,并与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海南9个省级平台互联互通,今后参保农民将通过这一平台实现跨省就医即时报销。  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

营销策划方案 市县域农业产业化营销策划的“1+托N”模式

     “1+托N”模式的概念  所谓“1+托N”模式,是我们经过多年与农业市县和龙头企业合作的成功理论模型,所谓1就是指以市县为基础的一个区域强势特色农业品牌,这个品牌是以政府为主导创建的强势品牌;所谓1+就是在“一个”区域内

声明:《如何统筹协调利益关系 构筑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为网友愚逗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