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篇为《漫谈我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程思路 第一册 灵丹妙药 价值连城》 第一部 第一章 驶向何方——现代经济学学术体系的不足之处及我的研究方向 二 马克思派经济学的不足之处)
(四)
重经济模式研究,不重模式改造和推广
1、中国出现了一些各自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成效的很多区域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发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转折。以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了商品经济的步伐,唤醒了八亿农民的发展意识,他们开始向贫穷和落后挑战,作出了求实的、富有生气的各种探索。因此中国的某些区域经济出现了发展的新特色,我们把某个地区经济发展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特点称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浙江省温州农村以家庭工业的勃兴为特色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并引起人们注目是从1983年开始的。到了1985年上半年获得“温州模式”之称,从此与江苏省南部农村靠集体乡镇企业起家的苏南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被视为我国农村两个具有独特格局的农村经济模式。继“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之后,又总结出“阜阳模式”、“耿车模式”、“晋江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8年初,见诸全国性公开报刊的“模式”已有18个;也有人估算,把各种场合称为“模式”的都统计在内,总数不下百个。足可见模式用语流行广泛。
2、中国人很会学经济模式,但总是屡学屡败,看来找不出一个区域经济模式是能够大面积推广并获得成功的
中国现有各区域经济模式很难推广,这也是在推广中失败或不能推行所证明的:2000年12月9日《温州日报》曾刊登了一篇《温州无模式》的文章,文章中说到:所谓模式,辞书上的诠解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不可否认,模式为我国当今经济发展起了许多积极作用,但一些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苏南乡镇企业模式使各地的乡镇不切实际的兴办企业,深圳缩微景观和超高建筑模式成为城市克隆的时髦项目……一句话,形形式式的模式在成为样板的同时,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樊篱或羁绊。
中国人倒是很会学模式的,先是学了苏联斯大林模式,中国成了马克思学说的一统天下了。
尔后这种马克思经济学一统天下的指导和运用结果使我们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改革开放,各地区政府积极奋发有为,有的地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的地区是政府充分发挥能动性,实现了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结果;从而中国大地上搞出了许许多多区域经济模式。我们也认真地学了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并把它也运用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在推行西方的市场经济后,其经济发展仍然缓慢不前,“两极分化”逐渐明显,因此好多富了的地方的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不行。
3、研究模式的书很多,但是没有一个模式可以广泛推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模式推广的重大价值,对现有模式进行改造和完善成能推广的经济模式的探索工作很有必要
现在全国关于模式研究的书叠起来起码可以装满一大柜子,但是就只停留在各地模式的经验总结上,好象这些经验各地都能学会似的,但是真正推广起来,我想会出现移橘化桔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模式不可能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的,所以要使某一区域模式要在全国各地推广,必须注重对现有的经济模式进行改造和对它的完善才行。
现在很多重视模式在全国推广的重要意义,但没有人认识到创造某一模式推广的重要性,而这项工作除了我之外就没有人去这样子做,致使一些地方目前的经济发展问题成堆,至今仍然找不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由于现有的区域经济模式虽然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很有效果,但是他不能对全世界贫困地区的发展起着推广作用,所以要想使中国的一些经济理论工作者凭现有的模式去获得诺贝尔经济奖便成了不可能。
因此重经济模式的研究,更要重经济模式的改造和推广已是迫在眉睫。
作者:余荣星,QQ号为382163029,固定电话为:0757——2613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