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简单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年度国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值。GDP是我国政府评估经济发展的一大指标,也是衡量和考核地方经济发展业绩的一项指数。
不过,传统的GDP的统计只强调生产和市场总值,而忽视了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人力和环保等方面的负面问题。如果一味追求每年GDP的增长百分比,同时又不注意GDP的增长是否带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对人力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其结果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冲击。
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绿色GDP”的倡议,十分合理和明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GDP的快速增长,那种抢资源,拼人力,产污染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由于GDP有时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狀况,为此,西方经济学家曾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指标GPI(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真实发展指数”,用以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附表所示是1950年至2004年美国GDP与GPI的对比。
从曲线可见,尽管美国人均GDP现为4万美元左右,但它的人均GPI只有2万不到,而且几十年中增长并不是很大。
为什么呢?举个例子: 美国是汽车大国,其汽车轮胎生产中所产生的酸雨,会危及森林和污染水源。这种负面弊病在统计上丝毫没有减少全美轮胎工业的GDP总值,相反在治理这一环境污染所投入的资本和产出,却又增加了美国GDP的总值。
所以,仅仅用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时还要结合该国实际生产情况,作必要的修正。所以,有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美国2004年的GDP被高估达7万亿美元。
GDP与GPI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例如:
(1)近年来,台湾各地工业区都在悄悄转型,传统产业或污染较大的产业逐渐消失和外移,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和电脑零组件制造业。例如,最近一家台湾公司计划在厦门海沧开发区投资“对二甲苯(PX)”项目,如果投产成功将使厦门市获得有史以来罕见的几百亿的GDP的巨大增值。不过,这种有毒且易爆的化工产品在离厦门本岛仅十几公里处生产,从GPI的角度思考,就有谨慎的必要。
(2)多年来,日本和南韩等国加大在我国的投资设厂,但不少产品在我国生产转而销往美国。尽管这些外商投资对我国的GDP的增长确确实实是起了作用,然而却持续增加了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引发了中美贸易争论和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众所周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不利于我们本国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日本和南韩对美的贸易顺差却连年大为减少,对美贸易顺差问题迎刃而解。
…………
读了这篇文章,希望你能从GDP和GPI的对比中,引发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