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球化问题进行逆向性探索和思考,不仅能够发现其中的差距,以更宽广的眼界和更博大的胸怀面对全球化这样一个命题,更重要的还在于在迈入世界大国的道上,步伐更坚实。
文/秦邦建
好的动机,好的战略,如果带不来好的效果,这样全球化战略真的有意义吗?
目前,全球化下一步这个问题,是任何正在或者试图走出去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必须认真地思考的问题。如果说你走出去,老是在不停亏损,既便你将你的战略说得天花乱醉地好,其实,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面对世界更大的市场,面对走出去这样一个命题,是否有走出去,或者能够走出,其实是有本质的差异的。然而,现实中,我们总能见到一些企业的掌门人,不停地高谈阔论走出去是如何如何地好,仿佛这世界就是遍地都是黄金等着去拿,却挣。于是乎,开口闭口就战略等词汇满大厅飞,不仅有做透的成分,甚至玩概念把戏。
其实,在本人看来,如今存在于中国企业之中的“伪战略”主要集中表现在战略层面“花架子”。这种花架子的危险性在于促使急于求成,欲一步上天的企业,在全球化口号的充动之下,播下“龙种”,收获“跳蚤”。诸如在海外收购,他们并不能进入真正核心地带,只是在边界打转转,因为,他们从制度规则就很难融进去,更别说赢得人们好感。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之中,将走出去的困难估计不足。自家乐常常让他们“乐观”,得迷失自我方向的。
其实,“走出去”本身没有错,但是,企业凭着胆量走出去,是否得到自己真正的需要,并取得一定的绩效却是衡量走出去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说只是凭着一身勇气,无的放失,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走出去自然是很被动的。近年来,国内关于“走出去”的呼声也很高,以为不呼几句仿佛就落伍的现象,给人的感觉就如同不与美女明星合影就没有价值似的。
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通过并购海外企业或者公司,涉足不熟悉的行业,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海外拓展市场的企业遭到的反倾销其实都是低成本扩张惹的祸。
走出去的动机和想法都没错,然而,错就错在对海外并购风险防范没有一能够应急的多种选择的方案而让企业整体经营整体受损,当然这跟过于乐难,缺少应变之术不无关系。
通过走出去,企业以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寻求更大的发展本身并没有错。然而,错就错在“走出去”当碰到问题拿不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其实,走出去,凭着相当然,凭着经自己在国内充当老大,就以为可以长斯直入。
在面对全球企业下一步这样一个命题面前,面临全球化这样一个历史机会,作为中国企业,尤其是试图走出去的企业,当务之急,不是急着抢占地盘,不是圈地。立足于本土,将自己业务做细做精,不断地发现需求,不断地对接需求,照样有做不完的业务。
国内企业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如果走出去,会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同吗?这是必须认真思索的。事实上,在行动的全球化之前,更要以思维的全球化,观念的全球化为先导。然而,如今,一些公司,诸如公司治理,诸如分配机机制就解决不好,甚至也在欲朝全球化这条路上奔,又如何去与全球企业竞争。
全球化的下一步,不是急于求成,企业真正融入全球化,还需要不断地练内功。内功没练好,没有一身真功夫,即便是走出去,也是经不起一击。
总之,全球化的下一步,首当应警惕“伪战略”,从反思和血的教训之中,来寻找新的方向,多在制度与规则的精细化方面下长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