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7年2月世界股市出现连锁暴跌以来,欧美经济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预期。先是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衰退表示了担忧,接着出现了美国房产市场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美联储也表示“近来的经济数据喜忧参半”,美国经济不乐观的担忧正在加剧。但是,在3月的欧洲商业峰会上,欧盟政商界领导人却普遍对欧盟经济前景感到乐观,并希望在国际上强化欧盟角色。
为什么世界经济会出现欧盟乐观而美国不乐观的这样一种形势,美国真的正在衰退吗?这样一种形势继续演变下去,会使世界经济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对中国的影响会是怎样的呢?
早在2006年9月底,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全球债券和货币发行中5.431万亿为欧元,4.765万亿为美元。直至2006年底,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的数据又显示,未偿付的欧元计价债券市价累计为4.836万亿美元,超过3.892万亿美元的美元计价债券。欧元债券市场规模连续第二年超过美元债券,欧元已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主导货币。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鲍尔森在2006年8月信誓旦旦地保证的“强势美元”,反倒是“强势欧元”。在2006年11月,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则对美元进行了最后一击,感恩节使美元暴跌2%左右,欧元一度达到20个月的高点,而英镑则创14年新高。进入2007年以来,美元突然反弹回升,但是幅度却有限。正如美联储说的“近来的经济数据喜忧参半,住房市场调整仍在进行”,强势美元仍然难以期待,而欧元却稳居强势。
这种国际金融市场的格局变化,对欧美经济的影响是怎样的呢?首先,由于美元持续疲软,大量美元被抛出,而被换之以欧元,使欧元的流通范围持续扩张,与之相伴随的则是与欧盟的贸易活动不断增加,这就带动了欧元区生产活动的增长。2006年12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较前一个月大幅增长了1.0%,与2005年同期相比则增长了4.0%,其中爱尔兰工业生产上升幅度最大,较前月猛增了19.4%。欧盟25国工业生产较前一个月增长了0.8%,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9%。这种建立在生产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与欧元的强势扩张同步,成为欧盟经济乐观的主要前提条件。
那么美元又如何呢?由于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因为疲软被抛出的美元,则主要通过石油、能源等贸易渠道,不断进入新兴市场。而新兴市场的金融管制又限制了美元的扩张,这部分美元又在相当程度上通过与美贸易和对美投资回流到了美国,美元过剩又导致美联储的高利率和经济活动成本增加。美国的经济数据“喜忧参半”,很大程度上与美元难以继续扩张直接相关。
这种货币领域的进退,或者说欧元对美元的“挤出效应”,正是美国经济不乐观而欧盟经济更乐观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经济不乐观并不是美国衰退的前兆,而主要是美元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欧元和美元两大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争夺愈演愈烈,伊朗试图创建欧元石油交易所而为此加一把火,但是却遭到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强力压制,这就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形势错综复杂,孰难预料。
那么,真正对欧美两大货币竞争起更加重要的作用的是什么呢?是中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开放。中国目前股票市场总值11万亿人民币,约为1.5万亿美元,如果算上债券等其他证券市场,总值可能会达到2万亿美元以上。在中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给予欧美两大货币的基本地位,将是至关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美国财长鲍尔森对中国恭维备至,从“经济领袖之一”到“世界经济的领导者”,美国也从中国威胁论到能源合作、同舟共济,从军事遏制到军事合作,从出口管制到战略经济对话,其着眼点就在于取得美元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领先地位。所以,中国也迅速成为欧美天平的重要力量,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有更大的发言权。
(此文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