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两年前我提出中国经济转型,没谁会当它一回事,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还处于高速增长期,股市和楼市正在疯涨着,大家沉迷于中国制造的奇迹。企业家将政府的科学发展观、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当是小时候的过家家。谁要是讲战略转型谁就是神经病。
当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后,股市暴跌,楼市处于开发商和购买者观望的博弈中,珠三角和江浙一带企业纷纷停产甚至倒闭的时候,我们开始感到了秋天的凉意。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无论是房地产商,处于生死边缘的中小企业,还是昔日牛气哄哄的垄断国有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中国的企业面临着的危机不单是次贷危机这么简单:
第一,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单单是对美国出口的减少,更要命的是次贷危机的交叉感染,美国日本欧洲之间的交叉感染,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交叉感染。这是一个恶性循序。恶性循环最要命的是预期,这是宏观经济学最关键的一个主题:预期有如三人成虎,大家都看跌,经济就会下跌。难怪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从美国总统布什不惜代价要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我们就知道预期和信心有多么重要。
第二、次贷危机很严重,还有一样严重的是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包括石油和粮食价格的狂涨会进一步推高企业的成本,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美国救市方案的出台,大家纷纷担心,美元的再次贬值,而美元的贬值进一步推高石油和粮食价格。当然,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经济萧条的担心也会减少对石油粮食的消费需求,产生相反的效果。
第三、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转型之痛:现在出口疲软了,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过热了,我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就只有国内消费这架马车了。城市消费饱和,农村消费因为农民收入低和消费环境不好而迟迟无法启动将给我们前所未有的考验。靠什么来拯救中国的经济增长?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当我们都沉迷于“世界工厂”的低成本低价格时候,谁会居安思危?我们企业的产能都集中到制造价值链这一环节,也就是廖晓提出的陷阱式赢利结构模式,当次贷危机和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浪潮一起涌来的时候,也许痛苦的经历是这次经济危机唯一财富。
小的时候老抱怨大人的喋喋不休式教诲,现在也被小孩抱怨怎么的喋喋不休,现在才明白,切身的体会才是最真实最有教育意义的。难道中国的企业家非要经历破产倒闭的失败经历才明白什么叫经济周期和战略转型的含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