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前不久援引了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2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与中国息息相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让美中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所长、前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帮办谢淑丽。文章主要以文章作者读《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萨拉·邦焦尔尼著)、《中国情》(杰夫·甘米奇著)和《中国之路》(齐福德著)3本书有感。总结了中美两国当今错综复杂的关系,文章最后一段话耐人寻味:“突然之间,中国似乎离美国近了许多,有时就紧跟在我们身后。然而,我们对中国的新印象可能与旧印象一样不准确。让萨拉·邦焦尔尼和杰夫·甘米奇等人入迷的是对中国的印象———有时令人恐惧,有时又充满浪漫———而非实际情况下中国的复杂现实。齐福德则走上正确的路线,倾听中国人民对贪官污吏和现代生活中粗俗铜臭的抱怨。既然中国不再难以接近,我们就没有理由把我们的恐惧和幻想投射给想像中的中国,而应擦亮眼睛实事求是地看中国。” 这是一位美国学者在读完三本美国人写的有关中国的著作之后,所得出自己的结论。平心而论,这位美国作者所提倡的应该实事求是的看中国的态度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要想真正的实事求是的看中国,笔者认为不仅仅要看美国人写的有关中国的书籍,更要切身实地的走进中国,走进中国的文化,走进中国的历史,走进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实际国情,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所有美国人一双看中国的“慧眼”。

看中国首先该看看中国文化,正如当年美国总统在参观故宫时所发出的感叹那样:“在这里(故宫),任何一块砖头都比美国的历史要长得多”。的确,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而且是数千年来始终绵延不息,因此,中华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又深远的。当代中国人对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一系列核心价值的认知都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正因为这样,如果说一个外国人想要了解当今的中国,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趋势,如果不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所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看中国还应该再看看当今中国的国情,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全世界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人类社会,人类文明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宽度与广度加以融合;另一方面,中国数亿人的所享有较低的国民教育,以及大部分人处在相对落后的生产水平、较低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中国内部悬殊的区域发展水平都在检验着中国的前进步伐,检验着中华民族的强国富民之路。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诸多领域的改革却又必须要保证有条不紊的进行。正因为肩负着如此复杂而又神圣的使命,中国的执政党、中国的领导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忙碌的执政群体之一。因此,没有对当代中国发展现状的一个深入的认识,没有对当代中国国情的一个全面考量,要想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国,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世界影响着中国,中国更影响着世界”,相信随着占据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华民族不断的崛起、繁荣、昌盛,全世界都会越来越乐于了解中国,接受中国,享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