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文库2003]
——上市公司2003年首季财报全局鸟瞰
2003首季财务报告披露于悄无声息之中已经接近尾声,截至4月28日,共有890家公司公布了季报,即七成左右的上市公司交出了季度“答卷”。虽然首季财报公布与截止时间恰好与年报的截止月度相同,市场对季报的关注通常被年报所掩盖,但鉴于我国2003年度首季国民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市场在2002年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已有公论的情况下,2003首季业绩表现究意如何?业绩增长有无连续性等等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以下我们通过对截至28日已经公布季报的上市公司业绩情况整体作一考察,以期关注整个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相互关联程度。
2003年首季以来,我国经济承接2002年度已经出现的良好增长态势,继续呈现出加速增长势头,一季度GDP指标同比增长为9.9%,为近五年来季度增长之最。与之相应,作为市场“微观主体”主要构成方面的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出显著提升的局面,部分“热门”行业如汽车、钢铁、石油开采、机械制造、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利润甚至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综观2003即将结束的上市公司首季财报,总体而言,其业绩保持了2002年全年增长、逐季加速的连续性,扩张势头继续显现。
整体表现“涨”多“跌”少,业绩继续改观
截至4月28日公布的890家财务季报中,盈利公司770家,亏损公司120家;在盈利的公司中,每股收益在0.10元(含0.10元)以上的有121家,在0.20元以上的有21家。亏损公司中,每股收益在—0.10元以下的有7家,每股亏损最多的是桦林轮胎,为—0.23元。890家公司的全面摊薄平均每股收益为0.0432元。仅仅直观地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的季报整体水平是相当稳健的。这里,如果我们“抓大放小”,只将季度净利润在5000万元以上的公司纳入考察视野(亏损额超过5000万元的公司只有东方通信和桦林轮胎2家),得出的印象也许更为深刻一些。890家公司中,符合这一条件的共有87家,这其中,有73家公司业绩增长,只有11家公司较前一年度同期水平出现下跌,3家公司因新上市原因未公布去年同期指标而无法比较。从绝对额考察,宝钢股份以17.08亿元的净利润拔得头筹,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35家;除宝钢股份外,另有招商银行、马钢股份、长安汽车、上海汽车、五粮液、民生银行、韶钢松山、申能股份、鞍钢新轧、兖州煤业10家公司净利润都在2.5亿元以上。每股收益指标中,贵州茅台以每股收益0.79元位列两市第一,超过0.20元的公司另有厦新电子、韶钢松山、伊利股份、长安汽车、五粮液、波导股份、盐田港、中集集团、凌钢股份、同仁堂等20家。上述个股中,除波导股份没有上年度指标无法比较以外,其余公司净利润水平全部都呈现增长态势,且超过6成以上的公司净利润增幅在30%以上。这一情况虽不能反映整个上市公司中的全部情况,但“窥一斑”而“见全貌”,因为这些公司是上市公司中的规模较大者,通过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上市公司2003首季业绩水平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当无太多异议。
半年度预告:“大幅”预增与预减:3:1
2003首季报告新增加了上半年业绩预告这一信息披露要求。截至25日,已经有132家公司预告了上半年业绩,其中,其中预告扭亏的3家,预计业绩大幅增长或盈利的69家;预计亏损或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的60家。初看起来,这一数值比例基本为1:1,但仔细观察这些预增与预减、预亏公司,有一个现象需要指出,在业绩预增公司中,明确宣布“业绩“大幅增加”或“超过50%的增长幅度”的共有58家,而明确宣布“大幅减少”的共有农产品、青海明胶等18家(其余公司只宣布“亏损”或“有所下降”);宣布将“扭亏为赢”的有恒和制药、时代科技、ST天仪三家。这样,宣告上半年业绩“大幅增加”或“大幅减少”的公司家数比例超过3:1,从这一情况简单推论,上半年业绩较之2002年上半年,其绝对值与平均水可能也将会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
业绩与行业“景气”正相关
2002年以来,以汽车行业为核心的“族群”产业复苏情况异常显著,在汽车行业中,得益于居民收入预期提高、行业对外开放挤压与促动、技术与产品更新与提升,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方面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整个汽车消费自去年年中启动、复苏以后,一季度继续火爆,一些地区与部分产品甚出现提前数月交款才能提货的局面,为多年所罕见。钢铁行业受汽车消费与国际价格双重拉动,2002年价格大幅增加,一季度以后维持在高位,其他基础原材料如石化、建材等也都处于类似的境地;机床、工程机械等行业也多结束“调整”步入复苏。信贷环境的宽松继续给银行与金融类企业提供了增长条件。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资料显示,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实现利润增长近一倍。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5个盈利行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2个亏损行业亏损额同比减少。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1.9倍,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2.1倍,包含汽车在内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9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2.3倍。手机行业继续保持高增长。这一情况在上市公司季度业绩中继续得到体现,从每股收益与净利润水平排名居前的面孔看,长安汽车在去年业绩大幅度增长后,今年一季度生产和销售分别增长了50%、91%,山东临工净利润增长超过3倍,江铃汽车增长了4.3倍;杭钢股份、武汉钢铁、酒钢宏兴、八一钢铁受惠于钢材热销及涨价影响,净利润都保持了大幅度的增长。与之相应,家电与部分轻工业制造、传统服装与纺织等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受制于成本上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如粤美的、庆丰股份等公司。
公司经营“事在人为”
各上市公司表现与行业景气高度正相关,但并不是处于复苏与大幅增长行业中的所有的上市公司业绩,一定好于产业景气依旧低迷、或原材料涨停后成本显著上升的公司。成长行业中有差的公司、不景气行业中有景气公司,这一情况继续在季报中得到体现。如同为汽车类制造或经营性企业,金杯汽车、申华控股业绩表现与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等业绩复苏与增长就不可同日而语;近年一惯不景气的传统家电与纺织服装企业中,也有青岛海尔、雅戈尔、佛山照明等市场的“常青树”;在传统产业中,厦新电子得益于产业转型与产品结构调整,业绩实现突飞猛进地增长,季报业绩达到0.51元的水平。从季报来看,公司在行业整体差异的同时,各公司的差异其实值得同样关注。
现金流指标较年报下滑
2002年报中,反映企业现金获取能力及企业“造血机制”通畅情况的财务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随主业收入、主业利润、净利润水平一道大幅增加,其增长势头甚至大大超过前三个指标的增长,这是上市公司经营环境趋向宽松、改善的一个重要体现。但从已经公布季报的公司来看,这一指标有所恶化。统计显示,890家公司中全面摊簿平均的“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0.0520元,这一指标为正值的公司为406家,为负值的公司388家,其中,每股经营现金流在0.20元以上的公司为79家,而每股在—0.2以上的公司却达到117家;从绝对值情况看,经营活动现金流达到1元以上的公司只有中科健1家(每股2.002元),而在负的1元以上的公司却有14家,其中,民生银行、深发展、中兴通讯、金地集团、海鸟发展在—2元以上。考察这一情况形成原因,某些无法避免的季节性波动因素是一个主要方面,一季度许多公司经营处于淡季,产品占压与货款回笼速度减缓,或者一些结算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一指标出现下滑。另一个原因可能也不能排除年报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粉饰报表的行为,而真实的情况反映在了季报之中,但究竟是否有这一因素、或者说是否是这一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分析。
行业表现各不相同
在季报业绩表现中,以各行业为主线进行考察,可以更方便于从全局角度把握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总体观察,各行业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特点:
汽车、机械行业:启动之后加大油门。
2002年业绩复苏之后,今年首季汽车产业尤其是轿车工业继续强劲增长,一些产品火爆异常,长安汽车、桂柳工、江铃汽车、厦门汽车、上海汽车等每股收益都在0.10元以上,净利润增长同比达到2倍或接近2倍以上水平。成为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中最重要的亮点板块之一。
钢铁工业:双重拉动提升收益
整个钢铁行业一方面源于汽车等行业的启动拉动,一方面源于国际钢材价格上涨影响,2002年业绩突飞猛进,一季度这两个因素都没有改变,其价格水平达到顶峰,2003首季业绩继续增长显而易见,如韶钢松山每股收益达到0.397元,同比增长316%,凌钢股份0.243元,同比增长632%,南钢股份0.164元,同比增长216%,杭钢股份0.18元,同比增长121%,酒钢宏兴0.15元,同比增长177%。以首季如此业绩,奠定了上半年甚至全年的收益基础。
能源电力板块:“满负荷”生产多年少见
近年以来,我国以基础设施为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直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03年上半年这一势头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受其他行业启动保持再度加快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一季度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达到27.8%,同比加快8.2%。从统计资料及各方面的信息来看,与汽车热销局面多年未见交相辉映的是,有报导说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为满足工业用电,甚至出现对居民用电“拉闸限电”的情况,其供需对比由此可见一斑,几乎所有、各类电力公司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这一局面也已是多年罕见。季报中,通宝能源、漳泽电力、皖能电力、豫能控股、燃气股份等公司业绩都保持了高增长。
金融银行业:公司扩张面临“最后的晚餐”
经济持续复苏、金融政策环境宽松中保持稳定扩张势头,经济复苏对资金的需求畅旺,这是银行类上市公司快速成长的“国内小环境”;而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开放格局下,银行金融保险业的保护期也就只有短线的几年时间,面对未来外资金融资本“大举入侵”的国际大背景,市场给境内的金融企业提供的相对封闭或者说“保护”的机遇已经不多,各金融企业加速整合与扩张,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从整个金融行业中上市公司的表现来看,其增长总体符合了市场预期,一季度,招商银行净利润总额达到5.56亿元,紧随宝钢股份之后处于两市净利润绝对值第二位,同比增长65%,每股收益0.097元,民生银行每股实现0.11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3%;深发展每股实现0.079元,虽有所下降,但总体经营稳定,保持了淡季不淡的局面,如保持此一势头,全年业绩明显好于往年可以预期。
通讯信息业:新消费催生产品结构调整
通讯信息产业新世纪步入“冬天”以后,2002年度波动较大,上市公司中的龙头企业中兴通讯中期业绩还一度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整个市场为之哗然。但下半年以后,其业绩与其他行业一道出现回升,使得该公司全年水平较之2001年度持平;2003首季实现每股收益0.16元,同比增长超过二成。一些通讯设备制造或相关企业如深科技、长城电脑、华菱管线、波导股份等业绩同比大幅改观;但中科健、亿阳信通等个股却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总体来看,在通讯产业产品消费趋势方面,以新款手机消费最为热络,上市公司中如果把握住了潮流趋势,业绩增长就比较明显,一些涉足这一领域的公司中业绩各不相同,较好的如厦新电子,其手机等通讯产品销售与利润贡献度已经超过传统的彩电产品,占据净利润构成的半壁江山,标志公司多元化经营局面已经成型;而同领域中的涉足此一领域的一些厂家如中科健、长虹、海尔等的利润贡献度并不突出。
地产、纺织、医药业:景气在偏冷中初现复苏曙光
地产业的低迷由来已久,近年虽屡有复苏的报导,但整体只是结构性调整;纺织业因境内市场容量趋于饱和严重依赖于境外市场、而世界经济又普遍不景气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行业大局呈现宽幅波动的局面,2002年整体低迷;医药业近年运行比较平稳,但2002年表现远逊于汽车、钢铁等景气度大幅提升的行业。2003年首季以来,上述三个行业景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复苏苗头,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这几个行业都呈现出了程度不菲的增长局面。在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中,排名靠前的有雅戈尔,青岛海尔等,华北制药同比有超过80%以上的增长;广州药业、深万科、华侨城、上海医药、浦东金桥等均呈现不同程度甚至是大幅度的增长,但每股收益表现并不突出。
二季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在“SARS”冲击、全民都在抗争的局势下,与这一因素相关的公司二季度业绩会有体现。总体可分为两个方面,正相关表现的有医药行业,目前来看,凡与“SARS”有关的一切医药、非医药制品在市场中一些地方成为“紧俏物资”,虽有国家明令限价,但因销售额激增,其业绩2季度将有大幅度的提升仍将是可以预期的。而旅游、商贸、交通运输等行业业绩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个别公司甚至受到“严重打击”看来也是难以避免的。
二是,钢材价格2002年以来一直处在涨价途中,一季度以后逐渐升至顶部并在高位徘徊,但个别品种如冷轧钢4月份以来出现了价格轻微下降的局面。在一些重工业产业启动的背景下,钢材购销总体畅旺将是主流趋势,但因价格因素影响以及业绩已经在2002年报及一季度反应,该板块成长步伐将会有所放缓,可能由“大幅增长”演变成“平稳增长”的态势。
三是,在基础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下,相关下游产业中的一些行业,如化纤、化肥化工、塑料、建筑材料等行业中的公司对这一因素的消化情况如何,将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原材料涨价后维持相对高位水平,部分公司依靠内部挖潜消化了不利因素,但长期成本能否稳定下来而不反弹,对公司保持业绩长期稳定非常关键。如化工行业中,四川美丰依靠大股东成都华川石油天然汽勘探开发公司部分化解了原油涨价的影响,加之公司生产的尿素产品市场需求升温,季报中实现0.082元的每股收益,同比增长较多;相比之下,东方航空业绩表现一直欠佳,该公司中已经在年报披露中对2003年航空燃料价格存在的不确定性表示了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