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7月18日发布的0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在以数据敏感为由推迟一天公布后,不出乎意料地各数据均高企,经济过热现象有突出之势。随后第二天周五从傍晚到晚上,央行和财政部接连推出调升利率、降低印花税税率的措施,显示了政府调控经济,对经济降温的决心。
尽管有如此迅速的调控政策出台,但市场似乎不为所动,在发布数据的当天股市稍微向下作出调整,但随后两天均是大幅上攻,准备冲击4300点高位。从五月至今,一系列对经济和对股市有重大影响的宏观调控政策相继出台,或者准备实施,但我们的国民经济犹如一匹脱韁的“野马”,经济增长速度不仅没有减下来,反而是越跑越快,一发不可收拾。任凭政府出台多少措施,人民银行动用了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等货币工具降低货币供给,但依旧成效甚微。另一方面,央行、财政部等等管理部门对经济增长进行调控却不由自主地跟着市场的节奏走,即使有出台政策的迫切性,却每次都被市场所琢磨透,不知不觉间掉入了越调控越控不住的怪圈中。
每一月惯常的经济数据发布日,市场都会预期到上月经济数据的高数值,同时预期会有紧缩性的政策出台,在形势相对可控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对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有更多的预期。今年开始,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了对动用财政政策的预期,自从央行5月17日运用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三种手段的货币组合拳后,现在更多的市场人士、经济学家多数认为对市场的调控会有更加多的“组合拳”政策。而我们的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也的确如此,当一个月较高的经济数据出炉后,马上就会出台相应的紧缩性政策,市场的预期达到了,之前对预期的反应足够了,给刚出台的政策的反应却是不予理睬。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给人总是慢一拍的感觉。股市是越走越高,房价则是越涨越快,越升越高。经济数据延续着一季度的高增长态势,更创出新高,经济过快增长的风险越来越大。
2003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至今中间经历了2次宏观调控,06年以来的第二次宏观调控不但没有压制住经济过快增长的势头,反而是大多数宏调的政策被市场“湮没”,发挥的效果越来越小,调控的边际成本不断增加,边际效果只减无增。一年多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措施数量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大,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税政策,都给市场的预期带来震撼性影响,同时在一段时间内,也取得一些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多部门的产业政策,监管力度加强,行政手段的运用。纵观这些政策措施,有的力度很强,可是毫无持续性可言;有的的确可以给经济降温,可是执行困难;还有的已经在一次又一次预期中被消化得一干二净,力度、震慑力不足。而我们的财税、货币政策就是在市场的预期消化中,被扭曲的力度,效果一点一点递减。
本来,宏调政策出台的确应该让市场有所预期,并且应该针对当前最迫切的方面进行,但是,多年的宏观调控情况来看,我们的宏观管理部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喊了几年的改变经济增长结构,至今我们仍然看不到多少踪迹,去年开始的十一五计划,提出的减排目标,去年没有完成目标,今年口号我们听到,可是前景依然不容乐观。从去年年末开始,由于粮食价格带动的物价上行,在今年发展到带动CPI指数加速上涨,全社会面临通胀的到来。物价上涨,已经使央行年内提升了2次利率,而每次0.27%的升幅,完完全全在市场的预期以内,股市照样上涨,房价依旧上升,物价指数仍然高企,负利率的状况还是那样。肩负着多项目标,又面临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人民银行,进行改革、调控市场,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的职能受到了太多制肘。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利率手段无奈之下的每一次运用,都在市场的预料之下,每次出台的效果都很差,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在市场的预期下,每次出台的政策都是不偏不倚地落在市场预期的范围内,力度没有到位,调控变成了越调越失控,结果是经济过热程度加重,资产价格急速上涨,出现泡沫。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税政策,各部委的政策,有很强的调控作用,但都处于“空中楼阁”阶段,只闻其声,未见其事,令人失望。尽管现在的管理层在经济过热情况下,作出了迅速反应,力求给经济降降温,但是这种跟着市场节奏走的做法,已经让我们受了不少“苦头”,宏观调控失去了它应有的前瞻性,也没有令我们摆脱经济过热的困境。有许多评论指出,宏调应该未雨绸缪,以防万一;但至今仍是天荒夜谈。以物价为例,虽然CPI是高企的,但是粮食价格引起的上涨,通过加息稳定物价,是于事无补, 6月份CPI上升4.4%,但扣除粮食等之后的核心物价指数却只升百分之零点几,通胀压力似乎不大,粮食、家禽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理应通过供求来调节。用利率手段调节,只会加大人民的负担,却对缓解肉禽价格上涨一点用也没有。尽管利率早就有必要调整了,但以肉禽价格,物价上涨为名调升利率,是南辕北辙。
宏观调控,政府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有所认识,出台的政策应有效对市场起作用,但至今看到的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应对之策,那样看来,国民经济过热是必然的。
2007年8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