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正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 珠海市是中国的一座典型的海洋大城市,总面积764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占79.1%,达6656.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90千米,沿海岛屿140多个,海岛总面积236.9平方千米。珠海特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必将越来越强烈地以来于海洋的开发利用,特区的优势与海洋的发展息息相关。 面海而兴。海洋经济是珠海特区繁荣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海洋中的能源、矿产和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为了开发和利用海洋,《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规划:2000年前,海洋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15%,进入21世纪,增长速度略高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00年以后,逐步使海洋产业的产值,占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0%至30%。海洋交通运输业、渔业、海底油气开采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要有大的发展,同时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污染。 市委书记梁广大说,“海洋蕴涵了巨大的财富,只要提高认识,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我们完全可以再造两个海上珠海。”珠海的未来在海洋,繁荣在海洋,出路在海洋。为了增创特区新优势,珠海人必须策划好海上珠海。 第一,搞好海岛基础设施建设。 珠海海岛近岛水深港阔,非常适宜建设国家级枢纽大港,如珠海港,为实现珠海“大港口、大工业、大经济、大繁荣”的战略构想奠定基础。 第二,大力发展油气等中转仓储业。 紧密联系的国际一体化经济,使珠海的海岛显得越来越具优势和至关重要。特别是桂山岛的地理位置极佳,这里有大西、大濠国际航道经过,其西南海域更是国际著名的锚地,每天都停泊上百艘远洋海轮。1994年,桂山岛上已建成的10万吨储油量的中燃阿吉普中转油库,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储油基地之一。要搞好以桂山岛为中心的中转港口和保税仓储区建设。放眼亚太地区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珠海百岛的中转仓储业显得发展不足,尚未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效益。因此,应筹集大量资金,大力投入,快速发展,适应世界经济潮流。 第三,加快发展海洋渔业。 首先,要搞好近海环境保护,防止海水污染。 其次,要防止恶性捕捞,让海洋顺其自然的“修养生息”。 再次,发挥科技力量。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渔港,将已具规模的万山渔港建设成为南中国海最大的现代化渔港之一。要开拓渔业和海产品发展的新路子,以适应当今渔业的发展。 第四,主攻海洋旅游业。 对珠海来说,海洋旅游业是最具特色最有前景的产业,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真自然景观才能维系珠海的旅游业。 珠海的海洋和海岛旅游资源丰富,大小14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点缀着海洋。海洋风光明媚,海岛景色秀丽。岛上还拥有历史文化古迹和渔村风情的人文景观,要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合理开发和挖掘更多更美的景点,以保持海岛旅游不断创新的优势。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交通应先行。东区一号、东区二号客船的开通,吸引了不少游客,环岛澳门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前,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游船的档次。据了解,豪华游艇业现已成为海洋旅游业的热点。国际上,花园式海滨度假旅游城市的一大象征,就是发达的豪华游艇业,因此,发展海洋游艇旅游业,对珠海来书是极为重要的。应进一步完善规划万山群岛附近的2400平方千米的海域,要搞好东区国际游艇自由活动垂钓区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应该让豪华有个成为珠海海岸线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美化海域,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的国际化知名度。因此,要鼓励投资游艇业,加强引导并与国际游艇协会交流往来,为珠海市发展旅游业创造新优势。 第五,营造海洋文化氛围,大造“海上珠海”气势。
![广东珠海格力海上影城 建设海上珠海 增创新的优势](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075441403558.jpeg)
海洋文化是外向型文化,珠海要在独具自身特色的海洋文化的熏陶中壮大发展。因此,“海上珠海”应大力发展和建设海洋多岛文化,把它与自身的开放商业文化及科技知识型文化相结合,营造“海上珠海”特有的海洋文化氛围,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造“海上珠海”声势。 第六,引进和培养“通海”人才。 “海上珠海”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发展海洋经济,“通海”人才是关键。珠海市可以利用刚成立的“旅游学校”的现有条件,开设“海洋经济发展”培训班,引进和培养“通海”人才,为建设“海上珠海”,为珠海特区的腾飞招兵买马。 文/曾自力 旧作,发表于《珠海特区报》理论与实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