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28日,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在广州联合举行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 2005年9月,广东省与教育部签署《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随后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成立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共同选择广东作为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先行示范区,联合推动省部产学研结合,探索产学研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广东的新模式。一年多来,已经推动70多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和广东企业联合实施了一大批产学研结合项目,初步建立了产学研联盟、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高校专业镇对接等新模式,探索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在省部合作带动下,广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迅速增加,项目水平和层次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广东全省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3287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10.5亿元,企业投资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94.4%和41%;参与企业2368家,参与高校167家,其中部属高校72家,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各类产学研结合项目实现总产值1500多亿元,出口创汇30多亿美元,新增利税230多亿元。
四种合作模式五大保障体系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广东省副省长宋海表示,从2008年至2010年,每年省部合作财政专项资金将不少于2亿元。宋海介绍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四种合作模式和政府五大保障体系。
四种合作模式第一种合作模式是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目前已经组建数字电视、数字家庭、白色家电、下一代通讯、精密制造和清洁生产等产学研战略联盟13个。战略联盟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部属高校为主要技术支撑,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惠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开展合作。第二种合作模式是建立联合创新平台。一年多来,部属高校与广东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建立了20多家研究院、研发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分支机构等技术创新平台。例如东莞市分别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两个研究院的总投资达到2.4亿元。同时,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机构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北京科技大学在广州、佛山4个研究平台之外还组建了广东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佛山、惠州等地区的创新平台之外组建了工业技术研究总院。第三种合作模式是推动高校与专业镇对接。广泛发动部属高校与广东200多个专业镇进行对接,开辟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领域,提升了专业镇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如四川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东华大学等分别与广东的皮革、五金和牛仔服装专业镇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第四种合作模式是建设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分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区、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3类,目前已启动建设45个示范基地,发挥了较好的经验探索和示范带动作用。 五大保障体系 首先,出台了省部产学研结合扶持政策,建立了政策支持体系。2006年8月8日,广东省政府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随后又陆续制定出台了省部合作的资金、项目和基地管理等政策文件。广东省17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专门提出了促进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等城市纷纷将省部产学研结合作为自主创新政策的重点内容。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部属高校根据省部合作协议精神,制定和完善了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文件。 其次,成立省部产学研结合专门机构,建立了组织协调体系。2006年4月,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在广州正式成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和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内多个市(区)政府都专门成立了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部属高校也成立了校领导牵头的省部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 第三,设立了产学研结合省部专项资金,建立了投入体系。2006年,广东省政府投入1亿元,设立了省部合作财政专项资金,今年增加到2亿元。从2008年至2010年,每年省部合作财政专项资金不少于2亿元。广东部分市、县(区)相应建立了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投入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广东省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为3287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7.6亿元,企业投资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40.7%和41%。 第四,建立了省部产学研结合信息服务体系。省部产学研办及时开通了省部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站,相关单位可以利用网站平台进行产学研结合方面的信息交流,促进省部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开展。省部产学研办还专门编印了多期《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工作动态》,并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支持下,在《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开辟了省部合作专栏,促进了高校、地方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第五,形成了部属高校与广东全面对接机制。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机构成立后,迅速形成了广东地市、企业与部属高校的高层次对接协商机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和兰州大学等30多家部属高校到省部产学研办和各地市洽谈全面合作事宜。同时,多次举办大型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和成果发布会,搭建了广东企业与高校对接合作平台。一年来,参会高校累计发布科技成果3000多项,促成省外高校与广东企业成功对接的产学研结合重大项目超过500项。另外,邀请有关高校领导、教授和企业代表一起在广东举行了10多场高规格的战略研讨会、工作座谈会和业务工作会,进一步密切部属高校与广东产业界的联系。
高校要顶天立地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会议期间指出,在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实践表明,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周济强调,高校要坚持顶天立地创一流。“顶天”,就是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解决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立地”,就是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科技问题,把高水平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高校要努力在贡献中发展,通过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带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产学研结合列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议题,校长、书记要亲自抓。要不断创新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科学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立足地方需求,明确服务面向。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努力在合作的数量、规模、层次等方面实现重大转变,争取争取大项目、形成大团队、构筑大平台,建立官产学研的战略合作关系。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和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投身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建立产业技术联盟
科技部李学勇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推进产学研结合是我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以此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着眼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着眼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体制机制和模式。同时,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面的区域开展产学研结合试点示范工作,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为全国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李学勇书记指出省部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组织、服务、政策和投入体系,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体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需求。二是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三是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四是要坚持以知识产权为导向,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形成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五是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