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招商引资工作来讲,既能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后劲,也能够为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因此,政府在进行招商引资时,既要看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大小,更要看引进这些投资项目究竟能够带来多少就业机会,安排多少就业岗位。如何把招商引资作为就业再就业的系统工程来抓,当作就业与再就业的重中之重来对待,这是能否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一、招商引资是就业和再就业的基础条件
从大局来看,搞好一个城市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首先,要明确就业与再就业是招商引资的根本所在。实际上,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因为就业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和执政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的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千方百计做好再就业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通过招商引资则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供了一条最佳的途径。招商引资不仅能够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提供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与工作的机会。因为只有把商招进来,把资引进来,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才能相对增加就业的机会,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今后的招商引资,就不仅仅单纯地看引进的资金额多少,更要看安排了多少就业的岗位,解决了多少职工的吃饭问题,要把解决就业与再就业作为完成招商引资的主要指标来看待。
其次,招商引资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新的工作岗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新的行业、新的职业、新的机会以按以往经验很难想象的速度和形式出现。通过引进新的行业和新的项目,将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如东方家园落户青岛市内四区,现在一个分店就已安置安置300余人,待全部投产后,可解决就业岗位1000人左右。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山东杭萧钢构有限公司项目在胶州湾工业园落户,整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由此可见,通过招商引资,对于缓减就业矛盾,分担政府在安置下岗位职工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解决当前就业与再就业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三,招商引资为就业与再就业提供了更多相关的配套服务岗位。一个城市要发展,单纯靠自己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招商引资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上海宝钢青岛钢材剪切配送中心项目落户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工业园区并投产后,虽然技术工种的就业岗位还不到一百人,但它所提供和产生的相关的配套服务项目,所要解决的就业岗位就不仅仅是一百人,而是成倍地增长。城阳区由于这些年不断扩大开放,国内外一些企业纷纷来青投资发展,这些企业安置了大量的当地职工,据粗略估计,城阳一个区就有上万人在这些企业工作,仅青岛雪驰集团有限公司就安排了3000多人。城阳区的体会是,既要引进高科技新项目,也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再就业。
二、招商引资是促进再就业的最有效的手段
当前我国的失业类型主要是劳动力总量大大多于就业岗位总量造成的总量性失业,要解决目前的失业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岗位。因此,实现最大限度地招商引资,既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重中之重。
1、政府安排就业与再就业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改革进程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仍处于攻坚阶段,必然会遇上企业富余人员过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只有解决好他们再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改革的深入和企业发展。近年来从各地的情况来看,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只有通过再就业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才能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尤其是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地抓好,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因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安定、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把就业与再就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来认识,把解决就业与再就业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来看待,把招商引资与就业与再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招商引资的最大效应,切实把招商引资与就业与再就业挂起勾来,把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目标与安置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2、要正确看待和认识企业与政府在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上的差异性。一般而言,企业追求的是个别资本的效益最大化,主要是通过减少开支(包括劳动力支出)等措施来增加收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员增效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时通常会创造新的岗位,但企业也有可能为了提高竞争力,即使在效益增长时也可能减少劳动力,这些都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但作为政府来讲,追求的既是社会总资本效益的最大化,更是整个社会的安定。许多国家甚至都把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一起,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来看待。因此,如何既要顾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减轻政府的压力,惟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能够有一个工作做,有一碗饭吃。因此,招商引资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招商引资也为安置就业岗位创造了前提条件。
3、政府要把解决就业再就业作为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来抓。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将来政府对一些具体的经济行为不宜直接管得太多,而主要在于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就业环境恰恰是最需要完善的。因此,作为各级政府来讲,必须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和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作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建立起政府促进再就业的责任体系。同时,把招商引资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来扶持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尤其是对那些安置就业和再就业岗位较多,对稳定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企业,就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和物质奖励。对那些虽然科技含量虽不高,但对于安置就业岗位比较多的企业,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奖励和保护并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三、要把解决就业与再就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来抓
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关系国计民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因为就业矛盾尖锐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在研究产业调整、企业改革以及上项目、搞投资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就业问题,将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同时,我们要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工作的一项长期目标,并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具体化,把安置就业再就业作为衡量招商引资实际成果的重要条件和指标来看待。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要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再就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把发展经济、扩大内需、招商引资同扩大再就业结合起来,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建设项目时,把扩大再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积极发展和引进劳动密集产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为扩大再就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把在引进国内企业中安置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努力把招商引资与安置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引进来促进就业,以发展来扩大就业,以创建新型流通业态来拓展就业的空间。
二是要集中力量发展产业项目,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今年1-8月份全市利用内资项目1040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项目的投产或运营,就可解决青岛市上万人的就业,这还不包括一些相关的配套项目的就业安置。特别是已相继进入我市的上海德隆集团战略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埃力生集团、莱芜钢铁集团投资建设的莱芜钢城、山东航空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商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六合集团投资建设的饲料生产、山东玻璃集团投资建设的高档玻璃生产、大庆石油投资建设的BOPP等项目以及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大青岛创业园、石油大学青岛科教园、莱阳农学院等一些国家级名牌或知名科研院所等,都能够解决相当一部分的就业岗位。这对于缓解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矛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项目的引进,也创造和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又一生力军。
三是要大力引进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来扩大就业与再就业。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从1996年到2001年,城镇个体私营就业人员增加了2999万,占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总量的3/4。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从扩大再就业的角度讲,引进知名国有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很重要,但引进一些对就业再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就要把那些能够解决我市就业的非公有制企业引进来,把一些服务、商贸、物流等相配套的产业引进来,既发展壮大我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又能够解决就业再就业岗位,进而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四是要把招商引资作与安置就业与再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今后,对于各区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就不能够单纯地看引进项目与资金额的多少,以引进资金额的大小来进行奖励。而要把是否安排就业与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来看待。奖励的标准也要有所区别。尤其是对那些劳动密集型,给青岛市解决就业与再就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和奖励。对于各区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认定,既要看引进资金额的多少,也要看该项目到底解决了多少就业岗位,把安置就业与再就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专项指标来对待,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要参数来衡量。
五是要明确解决就业和再就业最终要靠经济的增长。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这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据测算,如果“十五”期间能够每年保持7%的增长速度,将就业弹性系数提高到0.15,这五年至少可解决4000万人就业。依此类推,作为我市来讲,如果能够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就可提供上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就业机会。因此,今后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吸引那些能够扩大城市就业机会、具有最新技术能力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大院大所研发中心的投资上来,放在吸引国内民营大企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上来,加大在这些方面的力量投入和重点研究,尤其要挖掘这些企业的就业潜力,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从而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