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成长,需要借助外来企业和资本的力量。而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几年来,我市在努力打造区位、港口、海洋等硬环境的同时,还着力营造有利于外来投资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制度、人文等良好投资的“软”环境,“筑巢引凤”。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以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集约用地,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青岛开始步入全面提升城市内涵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新阶段。随着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等一大批重点投资项目的启动,不仅为国内外资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资源市场,也给外地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遇,青岛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备受国内知名企业的关注和青睐,一些知名大企业蜂拥而至,竞相来青投资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在20多年的积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中,正是有了诸如像上海宝钢、莱钢建设、中冶东方、北治钢铁、济钢国际物流等“国字号”企业纷至沓来,有了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海协信托、恒丰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具备实力金融机构的相继入驻开业,有了大炼油、中海油、上汽通用五菱等特重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可以说,在青岛这棵梧桐树上,国内一些“金凤凰”已高占枝头,他们不仅通过创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伴随着青岛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向着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远大目标大踏步迈进的脚步,也成为青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为青岛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超过50%。从1998年开始,我市把实际利用内资作为一项经济指标专门纳入全市统计系统,并以此作为衡量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晴雨表,这在沿海城市及国内15个副省级城市中,应当说是首创的,为我们展示了全市几年来实际利用内资不断迈向新台阶的一个重要指标。据市经合办统计,1998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20亿元、1999年为25.6亿元、2000年为47.1亿元、2001年为73.2亿元、2002年为112.1亿元、2003年为164.9亿元、2004年为192.7亿元,年均增长52%。2005年实际到位内资240亿元, 2006年,全市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158个,实际到位资金318.5亿元,比2005年增长32.7%。今年1至8月份全市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648个,实际到位资金252.0亿元,同比增长6.1%。近5年来,我市累计引进国内投资项目7740个,吸引资金达到1048亿元,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70亿元。利用内资对于强化青岛城市特色和功能,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字号”大企业纷纷亮相岛城。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产业集群招商思路,以大项目为抓手,主攻重点区域,不断扩大对内招商领域,促成大批“国字号”项目相继落户我市,国内招商呈现出旺盛活力。如虽历经多次反复最终花落开发区的中石化大炼油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到位资金超过8亿元;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已投入2.8亿元;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到位资金达2.1亿元;中船重工已投入青岛造船基地项目1.7亿元;上汽通用五菱微型商用车生产基地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中冶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农发集团、酒泉钢铁等投资的10多个过亿元项目也已顺利开工建设。投资3.6亿元的莱钢建设大厦、投资2.8亿元的数码科技中心、投资2.2亿元的中国联通已开工建设;投资8亿元的中信万通证券、投资7亿元的地恩地总部,以及海协信托、中国电信、中商集团总部大厦、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分院、博新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盛和大厦、石油大厦等一大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年内都有望开工建设。继去年市政府与一汽签订合作协议后,今年双方又签署全面合作补充协议,一汽集团将在青岛打造商用车生产基地。首钢集团与城阳区合作的新材料基地、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星级宾馆、鲁能控股的LNG码头等项目已正式签约。上海宝钢在青岛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与上海宝钢集团签订了扩大合作备忘录。4月下旬,上海宝钢在我市举行了董事会和年度股东大会,与我市就加快推进在乘用车车体及车轮、港口物流、海湾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共识。上海宝钢宝井二期年产4万吨不锈钢剪切生产线项目正在积极建设当中。在市经合办多年的积极推动下,民生银行青岛分行将在年底开业。
内资项目对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功不可没。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产业集群的聚集组合,是内资项目对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统计表明,在青岛对外开放前夕,全市的一、二、三产比例为25:50:25,而历经20多年对外开放浪潮的洗礼和十多年国内招商引资的发展,大量国内知名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纷纷入驻岛城,推动我市三次产业结构逐步改变,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变为5.7:52.3:42。在这个过程中,二、三产业均逐步打破了原来的单一格局,电子家电、港口物流、造船、石化等现代产业迅速崛起,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叫响国内外的名牌企业。而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的,正是国内知名大企业产业链的拉长和产业升级带动的结果。尤其是今年以来,一批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加速了国内产业整合速度,这些“重量级”企业频频将目光锁定青岛,从而有力推动了我市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青岛加快建设六大产业集群搭建起更高的平台。
比如在造船方面,中国造船业龙头——中船重工集团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在青岛建设9个大项目,统筹规划青岛海西湾船舶工业基地。武汉重工铸锻公司投资建造船用大型柴油机项目、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计划投资9亿元建设船坞及防波堤等造修船配套设施项目等,将共同打造青岛现代化的造船产业集群。
在石化方面,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青岛大炼油项目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7亿元在开发区建设海洋石油工程,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和世界最大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之一;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与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全面战略合作,力争把黄海橡胶打造成国内橡胶轮胎的主要生产基地。
在物流方面,铁道部计划总投资7亿元在胶州建设达到国际物流先进水平的青岛铁路中心站。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内陆和港口的大型集装箱调运中心,对我市物流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在钢铁方面,今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与青岛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进一步扩大宝钢和青岛业已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双方扩大合作之后,青岛的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建设,将可凭借宝钢在资源采购、钢材加工配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快发展;莱钢建设集团已在青岛投资设立了7家公司,注册资金4.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2亿元。另外,济钢、太钢、鞍钢等钢铁类企业也看好青岛的投资环境,一些下游企业已进入我市。
在金融方面,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银行、恒丰银行等纷纷入驻岛城,对于重点项目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和服务,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商贸方面,国美电器、苏宁电器、阳光百货、家世界、大中电器等国内知名商贸企业纷纷抢占商机,在与世界名牌的打拚中,在青岛占有一席之地,各商场交易活跃,竞争激烈,使青岛处处洋溢着现代商业城市的浓郁气息。
在科研院校方面,为培养人才,提高研发能力,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包头钢铁设计院、石油大学青岛科教园区、一气研发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等知名的企业院校或将总部移师青岛,或将其研发中心和基地设在青岛,改变了我市过去科研机构偏少、知名院校不多、科研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
我们看到,所有这些个国内知名企业和重点院校的引进布点,扎堆青岛,不仅弥补了我市原先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先天性不足,同时,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市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及六大品牌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的作用。
内资企业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据来自市发改委和市统计局发布的有关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89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是近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我市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这为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据专家测算,如果“十一五”期间全国能够每年保持7%的增长速度,将就业弹性系数提高到0.15,这5年至少可解决4000万人就业。依此类推,作为我市来讲,如果能够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就可提供上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就业机会。
据市经合办统计,截止到目前,中央直管大企业、国内500强、民营百强等六大类企业已有140多家来我市投资或分支机构,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近3000多家;外地政府企事业单位驻青办事机构500多家;加上投资200万元以下的各类外地企业,来我市投资的外地企业总数已超过4000家。如投资百亿元的大炼油项目投产后,再加上下游配套企业,至少带来上万人的就业机会。大造船上马后的相关配套企业也将实现万人以上的就业。
由此看来,内资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据开发区不完全统计,内资企业所解决的用工,已占到全区劳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如上海宝钢青岛钢材剪切配送中心项目落户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工业园区并投产后,虽然技术工种的就业岗位只有130人,但它所提供和产生的相关的配套服务项目,所要解决的就业岗位则是成倍地增长。莱钢建设下属企业解决青岛当地职工就业700余人。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山东杭萧钢构有限公司项目在胶州湾工业园落户,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像国美电器、家世界、东方家园等商贸类企业所解决的就业人数更多。城阳区仅雪驰一家企业就解决上千人的就业。由此可见,一个城市要发展,单纯靠自己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招商引资,不仅可以缓减就业压力,分担政府在安置下岗职工的负担,同时,对于和谐稳定社会的建设,无疑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随着我市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和招商思路的逐步转变,青岛就如同一棵技繁叶茂的梧桐树,必将吸引着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来青投资发展。青岛已成为汇聚天下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成为外来投资者尽情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看到,国内知名大项目的大量进入,不仅带来资金、技术、人才、思想观念等诸多先进的理念,同时,对于推动青岛产业集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必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给青岛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加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