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是这么说:去年全球产出增长5.4%,今年将增长5.2%,2008年将增长4.8%,2008年增长预期仅较7月份的预测下降了0.4个百分点。 IMF还称,世界正处于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个最为强劲的增长期。该组织预计,2004至2008年间,全球经济年均增幅为5.1%,而全球人均产出增长率平均将为4%。总体而言,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直是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IMF表示,2004至2008年间,新兴经济体年均增幅将为7.8%,而高收入国家平均仅为2.7%。 这些数字以所谓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得出,其中大大增加了中国和印度等大型、较贫穷新兴经济体的权重。 然而,根本问题是尽管IMF警告,预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幅仅为1.9%,但该组织对于新兴经济体仍持乐观态度。 不可避免的是,这种乐观预期伴随着健康警告。《世界经济展望》强调称,与4月份和7月份时的预期相比,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金融状况和内需已成为更大的威胁。相应地,来自通货膨胀和石油市场的下行风险则小于以往,同时全球失衡造成的风险规模基本没变。 所有这些都似是而非。“信贷紧缩”和美国住宅市场低迷的影响,可能处于温和与严重之间的任何程度。例如,一项对金融紧缩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与以往相比,近来的金融动荡并不算非常巨大。”但它提到了3点原因,说明后果可能比这暗示的更糟:与住宅市场的关联;证券化信贷市场中信心的丧失;对银行业体系健康造成的影响。正如美国银行董事长肯8226;刘易斯(KenLewis)最近所言:“目前我经历了所有我在投资银行业所能经历的趣事。”的确,我们多数人都是如此。
![德国经常帐盈余 中国今年经常账户盈余将占国内生产总值1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073839381467.jpeg)
幸亏在新兴市场,需求风险正在上升。原因之一在于,它们累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对货币、信贷和资产价格的影响。长期而言,这些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急升。但短期而言,它们成为刺激内需的又一个动力。 IMF还正确地将全球失衡和对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资本管理挑选出来,作为风险之源。这些现象关系紧密,因为全球私营行业正试图将资金投入新兴经济体,而新兴经济体随后将其作为官方储备向外循环。 令人鼓舞的是,目前预计全球失衡占全球GDP比重将略有下降。预计与美国赤字下降相对应的,是石油出口国支出的上升,同时亚洲新兴经济体将输出相对于全球产出而言越来越多的资本。中国目前是此次大规模再循环的新巨头,预计该国今年的经常账户盈余将接近4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 最终,这种令人高兴的结果取决于持续的开放和货币稳定。但仅凭发达国家已不再能确保这两者的结合。新兴市场现已成为重要参与者。在未来几年内,要想维持经济增长动力,它们将必须加速内需增长,削减外汇储备的累积,允许汇率调整,开放市场,简言之,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