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出师表》谁为捉刀?



  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再现尴尬,屡屡陷于出师不利境地,于是进一步加压的猜测与呼吁开始出现在各种媒体之上。有人甚至用“愤怒”(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13180)一词来表达对政府调控不力的不满。但是,九十年代末始于泰国房地产业下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仍然历历在目,当年朱鎔基政府力挺人民币不贬值,未使其雪上加霜。现在真的要打压房地产的话,在“政银商三位一体”格局之下,政府不得不冒金融动荡之风险,投鼠忌器了。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层面上,大家最常听到的词语和最常见到的事件恐怕当属“调控”一词了。每逢某个经济发展节点,“宏观措施”就应声而出——拆掉小纱厂、银行改制、关停小煤矿、国企MBO、炸掉小火电、出口退税、下马钢厂、提高房贷……,这种种宏观措施还有一个常用的替代名词——“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人在这个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里也风光无限,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些经济学人在政府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看到,政府的这些调控措施并没有我们在书本上所读到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支持,那么,主流经济学家到底依据什么理论给政府出谋划策,就值得品味了。宏观调控之出师不利,大概就源于没有写好一章调控的《出师表》。

 

说“宏观调控”缺乏主流理论支持,最基本的理由有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调控与经济学所反对的国家干预难以划清界线。

宏观调控本来就是宏观的,调控者是国家的管理机构“政府”;而调控就是一种干预,所以,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就是以国家名义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干预很难与垄断一词加以区分。国家权利就是一种垄断权,是以公权凌驾于私权之上。

政府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国家干预的存在合理性。凯恩斯风光的年代里,国家干预成为刺激经济的灵丹妙药被广为使用。但是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却历来对国家干预颇有微辞,常常以“垄断”相讥。在全球化甚嚣尘上的时候,国家干预更是在理论上成了全球化的羁绊,因此声名日下。

当今主流的理论基本上是鼓吹经济自由,但是对于市场的界线界定不清,因此,就自由到一切领域去了,该自由的自由,不该自由的还要自由,无法自由的创造条件也要自由,几乎都变成无限制的绝对自由了。过去我们唾骂资本“武装到了牙齿”,而今我们已经清晰看见资本牙齿的寒光闪烁了。

第二,政府反对重复投资的理由和完全竞争是最高效率的理论相左。

主流理论认定完全竞争效率最高,而完全竞争的特征就是同质化竞争,而所谓的“重复投资”恰恰就是最符合同质化要求的,要想实现完全竞争,就是要搞重复投资。但是,政府历来都对同质化的竞争加以限制,也就是说,政府对完全竞争的最高效率实际上从来都没有认同过。

主流理论所描述的高效率的完全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同质化的、被政府视为低层次的恶性竞争。竞争越是接近完全状态,就越是趋于恶性,因此,不论是经济参与者还是经济管理者,无不在实际上是排斥完全竞争的。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出师表》谁为捉刀?

鼓吹完全竞争不惜美化这种恶性竞争,颇有点站在消费者立场上幸灾乐祸的味道。但是,经济学不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不是公司法,而应该是中立的学术理论,学术乃公之器也,因此不应该站在交换者双方任何一方的立场上发表言论。

试想,大学为何不设立完全相同的专业?为何不培养完全相同的劳动者?我们经常看到教育界人士评论说中国的大学专业设置重复化相似化,呼吁大学要搞自己的特色专业,不要一窝蜂往所谓的热门专业里扎堆儿。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后果显现,大学生就业难遂成热门话题,有人就将至缘由归结为大学专业设置重复问题而非扩招本身问题。如果站在人才消费者的立场上,大学最好是这样子,这一来任何专业的人才的价格就会因为竞争的完全化而降到最低水平。

当政府打压最有可能达成完全竞争的重复投资的时候,往往会用词“低水平重复”。但是,不同技术门类没有比较可能,同一门类技术水平高低是相对的,即便是每一个城市都鼓噪要建一个IT工业园,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建一个国际机场,这种一哄而上同样属于低水平重复。

显然,在由买卖双方构成的市场上,卖方竞争则卖方不利,买方竞争则买方劣势,只有处于垄断地位的一方是优势。然而,我们怎么能够将这种单方面劣势的场面描述为整个市场的高效率局面?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非常明确而且逻辑一致的。

首先,国家干预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完全取决于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异议,则一起都是妄谈了,因为经济学理论只有在一个假定合理的制度选择之下才能够展开。如果国家政府存在的合理合法和必要性没有问题,则国家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就不能再受到置疑了。

其次,竞争是手段而垄断是目的,二者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因此才说垄断和竞争具有完全一致的效率。经济学以理想人为对象,而理想人的行为学注解就是行为动机的逻辑一致性。假如行为人不认为垄断是有效率的、不是为垄断而竞争,我们也就不知道其行为的合理性从何谈起了。

 

因此,一个合法的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对重复投资的限制是完全正确的,却是和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大相径庭。大家心照不宣、颇具玩味的是,恰恰是那些言不符实的理论往往被奉为“主流”,究其原因,概因宏观经济就是政治!而政治大致如是。

 

话到此地我们恍然顿悟,中国人做事情历来要求“师出有名”,讲究“理直气壮”,希望“名正言顺”,现在政府把主张完全竞争和反对国家干预的理论扶正为东,把西方经济学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师表》,便自陷于师出无名、理不直气不壮、名不正言不顺之尴尬境地,因此,每当有调控措施将出,便有人口头上振振有辞据“理”反驳,行动上则阳奉阴违软磨硬抗,焉有调控之畅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0233.html

更多阅读

《出师表》习题小集

出师表一.文学常识填空。1.《出师表》选自《》,作者是,字,是蜀汉家、家。2.表:。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

《出师表》说课稿1 出师表优秀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1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却一直灿烂于文苑典册,为后人传诵不已!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专题学习: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沈鹏

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沈鹏李白作为盛唐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以其天马行空的神奇想象,潇洒飘逸的诗歌风格,浪漫瑰奇的艺术构思,夸张雄奇的艺术手法,受到后世的颂扬。就如同余光中先生所说的那样“酒入豪肠,七分啸成了剑气,剩

最后的倾诉简谱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曲 汉武大帝最后的倾诉

最后的倾诉(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曲)作词:葛根塔娜作曲:张宏光演唱(奏):韩磊格式:简谱来源:谱友孽子赤心 上传《搜谱网》上传:秋叶起舞 日期:2010-12-06 浏览次数:713将此曲谱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百度空间网易微博人人网百度贴吧复

声明:《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出师表》谁为捉刀?》为网友與亂丗為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