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认识到原油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美元贬值,供给不足等现象都是美元上涨引起的结果,而非油价上涨的动力。中国应在投机气氛浓厚的价格形成过程中,更主动地有所作为。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2月交割的原油期货触及每桶100美元后,油价上涨的理由众说纷纭。新华网记者在1月5日发自维也纳的报道中认为,有六个原因引起油价过百,分别是欧佩克供应不足、全球石油消费大增、海湾地区紧张的地缘政治强化了国际石油市场对供给收缩的预期、美元疲软、炼油能力不足和国际石油投机。应该看到,对上涨现象的背后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有助于正确制定和执行我国的能源战略。
美元贬值是最主要原因
实际上,美元贬值是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直接原因。2001年以来,美国政府为了拯救“新经济”危机连续降息20余次,联邦基准利率从7.5%下调至1%,保持了宽松货币政策达三年之久。有研究显示,2002年以来,美元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的有效汇率下跌28%,对欧元更达40%,对英镑也贬值近40%,对加元跌破1比1的兑换率。自2005年以来,美元对人民币贬值超过12%。对新兴市场各国的货币也都呈现全面贬值的态势。
美元的贬值导致与美元挂钩的所有的商品价格上涨。一直以来,石油是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美元贬值意味着美元的购买力下降。OPEC在去年最后一次会议上不愿意增产来平稳石油价格,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元贬值。如果石油价格降至原来的40美元,产油国用更高的产量换取的美元的全球购买力可能反而大幅下降了。
美元贬值是近期石油、黄金和其他资产价格大幅膨胀的根本原因。美元贬值又与美元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如果说,2004年开始的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2001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美元贬值所致,这次石油价格攀上百元大关应该与美元近期新的一轮大幅贬值有关。
有研究显示,要调整美国贸易赤字到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美元贬值的态势可能要延续至2009年。按照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历史情况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也可能到2009年才能稳定。弱势美元带来的石油价格上涨态势,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带来持续的影响。
其他因素可能成炒作题材
应该说,石油价格突破百元大关与需求上升、供给不足关系不大。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一直被用来作为推动石油价格上涨的一大炒作理由。实际上,自2004年中国石油 进口大幅增长75%以后,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年增长速度,并没有对全球需求和供给的格局带来根本的改变。国际能源署在2005年曾经发布报告认为,石油全球供求基本平衡,俄罗斯增加的石油供给超过中印两国的石油需求的增长。OPEC在去年最后一次会议上决定保持原油产量不变,也是基于供求基本平衡的共识。
所谓地缘政治同样不是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因为伊朗核问题的所有变数,早就在多年的摩擦中,反映在不断上涨、空前高位的石油价格之中。其他一些产油国的偶发和随机因素,不构成实际供求关系的失衡而成为油价持续上涨的理由。比如墨西哥湾的大风,石油转运港口暂时关闭;尼日利亚的恐怖袭击等等。这些因素不应该成为油价“持续”高涨的动力;但如果刻意炒作油价上升,它们是可以成为题材的。
应在价格形成过程中有所作为
石油价格大涨往往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曾经重创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与日美相比,中国的经济体系更加脆弱。日本和美国经历过石油危机的冲击,在石油储备、能源安全和能源效率的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提升了应对的能力;中国还没有遭遇过石油危机的影响,与能源相关的战略思考刚刚起步,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大。特别是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预期正在上升,从国内结构调整的需要出发,成品油价格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可能从全面成本提升的角度拉动价格水平,给通胀上升空降更大的压力。微观上来说,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要充分考虑油价上升带来的成本上升对经营和利润的影响。
从2004年开始,石油价格平均每年上涨超过40%。要缓解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从长期来说,当然是要全面部署石油发展战略。从短期来说,人民币升值有部分抵消美元贬值推动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尤为重要的是,是否能够在炒作氛围极浓的石油期货市场上,更主动地在价格形成过程中有所作为,是考验我们能源政策制定者及相关企业的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