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开创农村新集体主义市场经济模式(1)中提出了要根据目前的形势,借鉴建国初期搞互助组的形式,来推动农村投资互助组的建设,以帮助农民找到进入市场的良好方式。“这里的互助组主要是指投资互助组,土地可以作为投资的一部分,投资的资产属集体所有,然后大家统一管理投资,共享收益,这样形成真正的多样化的小集体企业。” 这样的投资互助组实际上就是国家一直呼吁要搞的股份制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重大突破,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开辟了新的道路,必将极大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但是党的文件中并没有提到在农村中发展股份制经济,原因是如何在农村中发展股份制经济还没有好的参照,尤其是土地如何入股,入股后如何保证联产承包这一基本制度的延续有效,等等问题使得农村股份制改革很有阻力。 工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比较简单,主要以投资的股份数额为标准来计算,而农村不能施用这种情况,因为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还是土地,没有了土地农民就没有了根。但目前仅仅依靠土地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他们需要与市场交换,需要参与到市场中来,需要融合到世界之中。农民的闭塞性、低收入性、保守性使得农民不可能独自闯市场,历来农民都是在形势的逼迫下,尤其是生存形式的逼迫下,发动改变中国社会的运动,产生适应他们生存的新的秩序。如果农民们不能适应市场,不能进入市场,很难说占中国9亿人口的农民会被市场经济抛弃,真正的可能是远离农民的市场经济会被新的农民运动撕碎。 没有农民参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会长久存在的,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我们必须引导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引导他们进入市场赚钱生存和发展,而相应地,市场经济也要对农民的参与加以优待,要进行部分改变,使得自己也适应农民的进入,这样的农民和市场的双向适应才是我们国家正在追求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谛。 如何做到农民和市场的双向适应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单靠农民自己改变而适应市场,这样是不会有大面积的我国农村的成功的,只有农民和市场双方都各自发生一定的相互趋近的转变,最终使得农民和市场融为一体,这样的中国社会才是我们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才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大农民和市场双向适应的解决方法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开创农村新集体主义市场经济模式(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064694600213.jpeg)
在目前的正常市场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农村单方面适应了市场经济,高出了成果,集体富裕起来。比如华西村、南街村,他们靠股份制集体经济都创造了奇迹,南街村虽然是近几年才搞得股份制,比华西村要晚,但是还是走上了股份制的道路。他们依靠股份制适应了市场经济,可他们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富裕起来并不是靠农业进入市场,富裕起来主要的还是靠搞工业进入市场。而我们要说的是必须找到适应我国的让农业进入市场的方法,才会把我国的广大农村搞活,华西村、南街村的经验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的原因也在这里,他们的方法只能适应于对农村的工业化改造,这虽然是一条以后最终必需的道路,但对于目前的中国农村来说,还不可能是符合实际的,毕竟不可能全国农村一下子都工业化,农业都边缘化,不可能的,需要一步步来。实际上正是由于广大的农村基本没有工业化,还处于农业生产为主的状态,才使得华西村、南街村的产品有了市场,如果大家都搞工业,那么互补就没有了,华西村、南街村的崛起有历史的必然,但失去了他们创业时的条件,其他农村已经不可能再像他们那样发展了,在进入市场都很困难的条件下,农村要发展必须有新的道路。 联合互助搞股份制无疑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华西村在这方面有足够的经验,他们的独特的管理方式可以被其他农村借鉴。联合互助的股份制与土地的联产承包制可以在农村并存,并且成为中国农村的两个基本的政策。让农民既有自己的土地,又可以自由入股,建立集体经济,这样成为我国的特色才行。 但新集体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并不到此就算完满,实际上它还有另一面,就是市场经济本身对农民的变化。如何变化,如何接纳农民、农村、农业进入市场,是市场本身尤其是中国市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面对“三农”的市场应该如何变化,这需要大量的探讨。 公司加农户是一个探索,但事实证明这一形式实际上还是农民如何适应市场的形式,并不是市场本身适应农民。目前我们国家接连对农业实行各种补贴,近期把电器下乡补贴也开始实施,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农民购买电器可以得到补贴,它至少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应当说它主要的还是针对的农民消费,并不是针对农村生产市场,因而这样的尝试不会形成新的农村市场经济。 构建农村新集体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任重道远,需要国家支持和认真研究这一项目,希望有关专家自觉加入到这一研究行列,为我国农村腾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成熟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