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的过渡阶段,计划经济的集权体制已被打破,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或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行为约束机制和转型机制偏差,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仕场经济”现象。“仕场经济”就是官场经济,强权经济,权力经济,就是官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部分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地对资源进行利已化配置的“经济”现象。“仕场经济”形式上是“计划经济”,但本质上已经脱离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也是对市场经济的最后反动。具体表现为:
1、一切以“仕场”标准为评价标准,缺乏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判断标准,是对市场经济价值目标的反动
市场经济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包括个人价值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而“仕场经济”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顶着“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帽子,贩卖的却是“仕场”的价值观念和标准,“权大于法”是这种现象的集中体现,社会信用的缺失是各级政府为出政绩而对当地欠债企业进行保护的最直接社会结果,企业逃避债务、逃废债是“仕场”价值标准的直接表现。“仕场经济”的一切经营、管理、决策行为都围绕有利于“仕途”上升进行。看上级眼色行事,浮夸风、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虚增产值、利润、财政收入,各种献礼工程泛滥成灾、各种各样的节日五花八门,报喜不报忧,形式主义,有专家测算,把我国近十年每年的植树面积加起来,可以把我国的陆地面积覆盖3-5次,但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绿化情况无根本性改善。有的贫困县一年成为小康县,有的小康县三年争取拿到贫困县的帽子,无不是要政绩的结果。好大喜功,“汉王好细腰,汉女多锇死”。有的干部不是考虑怎样研究、调研、搞好工作,而是一味揣测上级领导心思、好恶,而投其所好。与之相适应,“官场小说”的畅行不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仕场”经济的严重程度和现象。结果,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和市场价值观念难以确立。
1、 一切行为缺乏制度规范和操作标准,而以“仕场”的意图为标准
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一切政治经济行为都有严格制度规范和较强的约束,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更是具体可行,而“仕场”经济则不同,随意性较大,差异性较大,因此,跑“部”前进的彼彼皆是,有问题找市长而不是有问题找市场,向市长要效益而不是向市场要效益,因此出现了各种工作报告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其它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本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的字句,仅仅生产了一个“鸡蛋”,却要鸣谢这么多人,为什么?不谢谢不行,下次事就难办。
2、 业务创新乏力,竞争意识不强,危机感不强,一切围着“仕场”转
在市场经济条件,必须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客户转,一切以较好的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有强烈的危机感,不断创新,提高综合实力。而“仕场”经济则不然,人们看到的不是市场而是权力,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竞争的危机意识,只满足于本级班子是团结的,上级领导能否满意,所以,一受到批评就想方设法进行解释、说明、汇报,即使整改,也是作表面文章,满足于能否对领导有个交待,而不是为了真正促进工作、改进工作。由于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大胆进行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满足于现状,安于现实。
4、“以权代法”“以言代法”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是权大理就大,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说你合法就合法不合法也合法,说你不合法就不合法合法也不合法。二是权大胆就大,执法者可以明目张胆地违法乱纪,官商勾结、权商勾结、内外勾结,黄赌毒的泛滥都与此有关。三是权大口就大,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拼命争,拿了好处乱办事。
“仕场”经济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关键是权大于法,官大于法,是封建制度的反映和表现。如果不加以根除,市场经济建设将被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