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让自己的学习对象消失的?
2008年初,作为市场总监的我,从昆山把一个设计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千辛万苦挖了过来。------实际上,从2007年就已经联系了,那时候,公司在招聘设计人员。应聘者目不暇接,但是大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而且全部都是只有一个方面经验:只会做设计。
设计,对于一个成长性的公司十分重要。那时候,公司的产品包装、名片、宣传折页、海报、促销辅助物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设计工作来完成,但是设计的现状是:设计出来的稿件大都需要返工10次以上。我每天下班以后最大的加班原因就是:看着设计稿想着修改方案、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
设计,不仅仅是把图案作出来,还要有创意、表达,还要考虑到制作用材、设计的统一性、传承性、用途。例如:你要把“踏青归来马蹄香”的意思设计出来怎么办?伟大的设计是在马蹄附近画上几只小蜜蜂……。
而我们这里,我是要把设计图案看到最后,只有自己动手画在纸上、找出样品、找出色彩等等。
我曾一再要求并提倡:大部分设计是给消费者看的,只要他们满意即可,但是设计本身是一个问题,领导的审美观又是一个问题、设计的流程也存在巨大的问题。一个设计任务下来以后,我只会告诉他们设计的目的、用途、基本文案等等,其余的我希望通过设计人员的“创造”来完善。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订文案、不断地修正色彩、图案,从不征求普通消费者的意见,反正是领导说好看即可,关键是设计从来都没有进行过创意:哪怕是把字体改的漂亮一些、或统一起来,由于没有规范的意识,设计稿制作以后颜色偏差、在使用以后无法达到效果……。
为了设计,我曾急的想骂人,但是设计人员也觉得委屈:审美观不一样、改了很多次文案、改到最后都没有感觉了……。
多想找一个既会把设计与美学、创意与统一、表达与受众、设计与制作等都能统筹考虑的设计师啊。有时候,我恨自己不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师!
在07年的招聘工作中看中了三个人,但是有两个人在我们谈了工资以后就说另谋高就了。剩下的一个也是由于家里人特别希望她回来才有可能回到安徽工作…….。
为了相差二百元的工资,谈了很久-----她都已经在合肥上班了,我还是不死心。机会终于来了:她在合肥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找房子,合肥在搞大建设,环境很不好----这一切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确实很让人郁闷。在我违心地说淮南有多好、公司多么重视设计、房子都很好找等等好处以后,她终于动心了。只有工资是最大的障碍了:慢慢地会涨起来的。终于,这个应聘者来到了公司。
但是新来的在言谈上确实与老员工有区别:给人家的感觉是很清高、傲气;----呵呵,一个月前进来的新同事还在向我反映:融入的很慢,大家有点排斥的氛围。新来的同事只反映一点:下班以后,只有两个人会把桌子收拾的很干净,把椅子放进桌子下面---表示人已经离开!只有两个人会在上班之前到公司,把办公室打扫干净……。差别就在这一点点?!
稍微看一下就知道:原来老员工已经习惯结对在一起了,新人来了以后一下子确实找不到氛围。要打破!但是为时已晚。
于是,因为谈过工资,就认为人家对公司的忠诚度有问题;因为大家的感觉,就认为人家可能会造成团队的不团结、不稳定。不知道新来的人对公司的忠诚度从何谈起?大家都需要一团和气、磨磨蹭蹭?为啥不能来条鲶鱼,把一潭水搅动起来?我们难道只需要大家一团和气?
其实,对于新来的“鲶鱼”,我们都知道,迟早会离开公司的!------这里的天空太小了。但是,在留下来的期间,有多少思路、风格、做法是可以学习的啊!
是啊,这一切谁能明白呢?所有人都不理解。
学会包容,才能学习!懂得学习,才能包容!
一切看似进步,其实是一种无奈的解脱。就这样,该学的失去了机会,这让我想起了清朝:我们真的不如200年前的大帝:求知的欲望败在无聊的人言之下。
到底我们需要什么?
这一切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是谁损失了更多!我也承认:这是一次失败的团队培养:原本就是借外来的力量来提升团队的工作质量,但是却半途而废。
可是,这到底归咎于谁?谁为这次失败的培养来负责?是谁啊?也许谁都不是,也许每个人都是!
我们都知道自己需要学习,我们也许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对象,但是,我们在学习对象那里不是认真地学习,而是想千方百计去找他/她的缺点:原来学习的对象也有这么多的缺点啊!
于是,一次半途而废的学习就这样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