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郎中
前不久,一个中国富翁到戴高乐机场乘飞机回中国北京,在进了海关后,他在免税店逗留了一会儿,先买了一瓶价值19900欧元的酒,又往他的手推车里加了几瓶法国波尔多地区产的酒,其中有一瓶价值9000欧元,一瓶8200欧元,一瓶4950欧元,总共消费46423欧元。法国《巴黎人报》报道说,该名旅客已经打破了他的中国同胞在戴高乐机场一次购物的花钱记录,前一次记录在2007年3月创造的,当时一名中国旅客在戴高乐机场一次购物化了23000欧元。
奢侈品在中国好卖早已不是新闻。今年初,在为期3天的深圳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成交总额超过2亿元,其中,价值257万元的豪华腕表,2万多元一瓶的法国顶级干邑,奢华家居用品等千万元以下的小件商品非常好卖。
什么人在热衷于奢侈消费?这是中国人经常思考或思考后开始义愤填膺的话题。最近看了某网友分析中国人狂购奢侈品的博文,该文认为,奢侈品消费者都是那些来钱太容易的人。首先是腐败官员,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往往一个电话就可获得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贿赂,这些官员及其子女是奢侈品的重要消费群体;其次是国有垄断企业的官员及职工,他们工作轻松稳定,工资及福利奇高,这也让他们花钱大方;再次是有些商人,这些人依靠不明不白的种种资源,在法律制度不完善、权力和商人界限不很明确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非法获得暴利,这些人花钱也不会太珍惜;最后是因为没有遗产税征收制度,许多年轻人继承了花不完的巨额遗产,这个不劳而获的群体不知道挣钱的艰难,挥霍起来不心疼。
非常理解这位网友的博文立意,尤其赞同其“必须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大力追求社会公平,让所有希望富裕的人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钱是个人劳动所得,让每分钱上都附有同样多的血汗”的理想,但是,该网友似乎忽视了另外一个事实,这就是:奢侈品之所以能够立足于市场,不但是来自贪官、垄断行业高管及员工、以及暴发户和不劳而获者的支持。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上看,奢侈品又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不错,按人均收入算,中国至多是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多数中国人仍然热衷把钱存在银行,说明中国人传统上并没有生活奢侈的习惯。然而这也恰恰说明,奢侈品的特征大多是不为一般消费者选购,只提供给特定人群或者特定需求者的商品,如果简单地给奢侈品贴上贪欲、挥霍、荒淫无度等贬义标签,未免偏颇。
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排在美国之后。有人预测,未来1到2年,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这种预测也许有根有据,也许是奢侈品厂商的一厢情愿,但也很可能成为现实。因为中国的人太多了,平均每一万人里出现一个大把花钱的人,那就是13万个奢侈品消费者,足以让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