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语言,无处不在,它被用来撰写了大多数对人类文明产生过影响的重要文献;它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它也是全球沟通中被一致追捧的明星品牌。它的名字叫英语。概念品牌战略的成功案例非英语莫属。好!那就让我们看看英语是如何被创造性地打造为一个超级品牌的,这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实践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有一个品牌,名叫英语
在品牌的领域有两个常用的词汇:brand和branding。第一个词当然就是“品牌”,而第二个词是“品牌化”,意思是要将某个东西像品牌那样来塑造。这里所要说的就是EnglishBranding——英语的品牌化。
英语品牌化的受益者主要是英国、美国、加拿大、大洋洲及广大的英语区。维护英语霸权,符合它们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对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有利于这些国家对世界施加影响、谋取利益。因此,英语成为这些国家输出价值观的工具。正是这些国家有意无意地实施了英语品牌化战略。如今成绩斐然,它们每年光是通过国际学生花在雅思、托福、BEC、GMAT上的报名费和辅导班学费就赚取了惊人的收入。
英语的国际品牌化,在这些大政治体获得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功不可没。那么英语是如何被品牌化的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英语定位于沟通的标准语言。西方的政府和媒体一直在这样做。什么是标准?标准就是可口可乐的红颜色、甲壳虫轿车的憨态可掬、夏奈尔香水的雅致和高盛银行的专业水准。标准是那种你长期认可的、你认为就是那样的东西,就像太阳每天必然从东方升起一样,这才是标准的升法!
所以,我们最好认为标准是人造的,也就是人创造的一种稳定的、有情感内涵的价值。当我们的心灵被古今圣哲的思想所撼动;当我们的双眼痴迷于银屏上舞动的魅影;当我们的头脑因为价值观被前卫解构而感到惊诧不已。再当我们知道所有这些都是通过英语这个载体,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不认为英语就是标准!
我们看到,如今聪明的人们都在用体验营销推广英语品牌。其传播的立体手段包括:出版、学术交流、教育、培训、展览、会议、旅游、时尚、娱乐等等。总之,将英语赋予体验的内涵和理由。比如BritishCouncil英国文化教育委员会也通过科学咖啡馆、活动串串烧、定向穿越、英伦书讯等方式推广“英语牌”的时尚。相比之下,简单的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考试、英语竞赛、相关的各种评奖等方式都显得有点幼稚了。
当然,媒体也不遗余力,用各种创新的手段推广英语品牌:美国之音、BBC、澳洲广播电台天天都在不同时段有英语教学节目,从初学者到商务使用者,满足几乎每一个层次的需要。英语品牌化的结果是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为融入世界经济主流,而将英语教学作为其高等教育的重点之一。甚至中国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几乎都将英语能力作为重要的因素,也不论这些企业是否真正用得上英语,或者是否用得到那个程度。此时的英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强势品牌而存在了。
因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品牌的第一要务是将它打造为标准!据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誰拥有了标准,谁就拥有了市场。谁引领了标准,谁就引领了未来。特劳特将这种标准化的打造称为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定位”。英语正是通过成为“标准的沟通手段”才成为卓越品牌。一个卓越品牌是这样诞生的!
快!将汉语品牌化
西方文明的品牌是英语,东方文明的品牌是汉语!
目前,我国教育系统里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加上社会成员,约有3.5亿人在学英语,这个数字几乎是美国、英国、加拿大人口的总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企业家们的神经。在目前的中国,英语培训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英语经济”也正在快速形成。
各种大大小小的英语培训机构里应外合,为英语热潮推波助澜。它们纷纷打出“学习英语——迈向人生辉煌的第一步”、“英语改变命运”等煽动性的广告语,与社会现实的和社会心理相默契。为此,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甚至预言:20年内中国的英语使用者人数将超过全世界母语为英语的人数,英语经济具有广泛的意义。
在如今的中国,英语能力强往往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比如:熟悉西方的管理和经营、思路开阔、知识面广等等。英语是如此声誉卓著,以至于在公司眼里,它们要招“英语牌”的人才。就好比喝可乐,我说我要喝的是“可口可乐牌的可乐”一样。同样的,虽然明茨伯格反复说:“我们需要经理人,不要MBA”,但公司仍然对“MBA牌”的经理人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MBA”已然被顶尖商学院打造为管理领域的卓越品牌。
英语品牌化经营对我们的启示何在呢?根据Accenture埃森哲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汉语在2008年将会成为互联网上用得最多的语言,远远超过英语。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了打造国家品牌,对汉语的品牌化已经迫在眉睫。Interbrand英特品公司就刚刚完成一个对危地马拉这个拉美国家进行品牌化塑造的咨询项目。
但现实情况是: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西方人对国际问题包括中国问题都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一般只关注身边的事或国内问题。据美国民意调查机构多博研究会的调查:美国人不大能在头脑中形成对中国的一个清晰定位。许多美国人甚至把中国人与其他亚裔美国人混为一谈,他们常常把自己与亚裔交往的经历掺和在一起,而得出对中国人的印象。
比如,一位美国企业家称中国人非常勤奋,但他的理由竟然是因为“我家周围住着许多亚洲人,尤其是韩国人,他们很勤奋”。另一位美国青年男子则认为中国人很有创造力。原因却只是他到中餐馆吃过饭,对中餐的色、香、味赞叹不已。相对而言,亲身到过中国的人对中国的理解要客观和全面得多。
中国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要打造国家品牌、进行国家营销;文化、战略和历史的定位是打造国家品牌的第一步。对于中国国家品牌来说,汉语是这个品牌中最有文化内涵、最有战略意义和最具历史感的一个方面。因此,对汉语进行品牌化塑造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快!让我们将汉语品牌化。这必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旅程。中国的企业家也应该能从语言品牌化的过程中悟出一些什么。
品牌,是产品包装盒上的商品名字,但它也是我们头脑中的独特位置,它更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情结。它是感情、价值和梦想的载体。汉语,作为我们文明的代言人,曾经打动了世界。如今,我们有责任让它熠熠生辉,成为人类文明不败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