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中国式管理2006年超女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忽然有了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大家都在谈品质。在我们周围,“品质”这个词忽然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排着队挤到我们面前,令人有点措手不及之感。毫无疑问,今年中国品牌的新宠是“品质”。试略举几例近期广告,听听如今中国式的管理语言:

  “三一重工,品质改变生活。”有力度吧!听着都觉着重!

  “海尔:创造感动,创造品质。”

  “电信黄页:黄金品质、页页商机。”

  “品质决定高度,兴发铝材。”

  中兴手机:“品质好,我信赖。”

  柏高地板:“卓越品质,口碑相传。”

  诺贝尔瓷砖“品质生活,值得拥有。”

  北京新华大厦:“品质见证价值,稀缺彰显尊贵。”

  思考乐书局:“营造一个高品质的阅读空间。”

 品质:中国式管理2006年超女

  圣斯克游艇:“传承卓越品质,尽显时尚奢华。”

  伊利奶粉说他们是“国际品质,伊利配方。”

  雪山牌水泥说:“高品质水泥,新型干法旋窑制。”

  人众人体验式培训:“卓越培训品质,源于十年关注。”

  北京大学“中国企业领导人深造班”有一个模块叫“高品质沟通与经营模拟”。

  连卖小鸡翅的台湾品牌“好十鸡”也提到品质,“真正来自台湾,食材严选,品质保证。”

  看看这个,更厉害:“中大房地产集团,品质?品位?品格,铸就中大房产品牌梦想。”一句话,将品质、品位、品格和品牌一网打尽!

  莱茨服装说它:“讲究细部品质。”

  北美枫情地板:“专业引领品质生活。”

  味全优酸乳:“高品质的酸奶。”

  华硕电脑的品质尤其令人瞩目,因为他们说:“华硕品质,坚若磐石。”

  汇源的“品质”竟然还分性别,因为它的女性饮料是“她,新品质、新饮料。”

  金万众中央空调口气也不小,说自己“中国品牌,世界品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经济之声》栏目:“听有品质的广播,过有质量的生活。”

  宝鸟服装也不甘示弱:“优势源于品质,宝鸟职业装。”

  电视片《徽商》里面说:“徽商,以其巨大的财力,塑造了江南商业的品质。”

  最有意思的是11月7日的《中国经营报》上的一篇文章《培训能否提升代表“权力品质”?》它通过以下的三个观点论证了培训制度对人大的制度建设不是缓冲器,而是一种积极的推进器。这三个观点是:培训将成为一种长期机制;履职能力是培训的重点;培训机制不是缓冲器。可见,品质这个概念从消费品、商业、经济的领域,已经进入到公共管理的视野。人们开始喜欢上品质!

  “品质”井喷了?我预计,如果我们今天在30个广告中可以听到1次“品质”的话,那么在一年内,我们在30个广告中会听到5次“品质”。就在前一段时间我才对好友说: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对“品质”这个词情有独钟。前两天我又说:“看来这个时间提前到来了。”

  这也品质,那也品质,似乎如今谁不谈品质,就有点落伍了。但是当我们热火朝天的谈品质的时候,我们都确实明白品质的含义吗?其实不管怎么说,品质这个词确实比质量要好听一些。我们都知道有个营养品品牌不知疲倦的在电视上告诉我们:“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还用很量化的语言告诉我们它们的GMP管理手册厚达1.3米,以让我们放心,他们确实知道什么是“质量”!

  品质是品牌化的质量

  其实品质的核心仍然是“质量”。我们一定不要,或者不一定要因为大谈品牌,就将质量冷落到一边,让它顾影自怜,想着都觉得挺可怜。因为在我印象中,质量经常遭此厄运,连带着搞质量的人们也大多常常显得义愤填膺。像不像窦娥就不知道,但经常郁闷似乎是真的。

  多年前,有人问克劳士比:“你这个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到质量这个小圈子中混呢?”很多年过去了,这个提问现在仍然有效。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新厌旧呢?为什么有了“品牌”这个新宠就忘记了原配——质量了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掉管理的集体狂躁症?谈战略,就满大街的“波特”、“安索夫”;谈“执行”,就满大街的“执行力”、“执行的细节”;谈细节,就将其包装得好像比战略还重要。

  其实,我们喜欢的还是质量。当我们反复说品牌的时候,我们所说的其实是那种质量的符号。比如,我们走进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麦当劳,都会享受到同样的汉堡、薯条、干净整洁的环境和亲切的微笑。这就是品牌的作用,它在告诉你,弯弯的金色拱门后面就是这些不变的承诺。我们说品牌是质量的符号都一点也不为过。所以品质是品牌化的质量,一定不要因为我们都追捧品牌就冷落了质量。

  同时,品质是有品味的质量。当然这个品味和品牌打造的联系更多一些。因为品牌的思路是感性的、艺术的、直觉的、沟通的和唯美的。所以品牌一定是有品味的,关键看这是什么样的品味,是微酸的、清淡的、甜蜜蜜的,还是辣得火爆沸腾的。我曾经说过,我比较痛恨“质量”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往往让人有一种误解和偏执。那么,用“品质”吧。

  品质是代表品位的质量

  品位也是个很华丽、很有意思的概念。它更多的是和阶层、格调、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等联系在一起的。它有层级感。这个概念有定位的意思在里面。也就是说,基于一个独特的消费者心智定位的品牌在消费的花花世界的地位。有点绕口?打个比方吧:范思哲的时装以神秘的黑色确立了在时尚界的独特地位。它的品位是消费者心智中和神秘的黑色时尚相关联的主观感觉。品位是被消费者感知到的品牌地位。

  在这里,我要强调“主观”这个词。从来就没有所谓客观的品牌,所有的品牌都是主观的,是感知的和感性的。在大师看来,主观和客观本身就是一码事儿,没有太大分别。达芬奇就曾经说过:“我们既要学习艺术的科学,也要学习科学的艺术。科学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科学,它们没有区别。”以追求客观实证著称的科学精神和听从内心召唤的艺术精神在大师看来根本就没有区别。我们何不好好体会!

  我愿意用一个自创的公式来做总结:品质=品牌+质量,而品牌的核心就是质量。因此,品质就是质量。不过,品质是品牌化的、有品味的、代表了某种品位的质量。我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质的真正含义;在中国,我们会发现“品质”这个词逐渐取代“质量”。

  这只是一个词汇的转换吗?在我看来,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思维的革命性飞跃。这说明我们更加能够站在消费者的靴子中想其所想,我们渐渐的更加贴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我预言,2006年中国管理界的超级女声是“品”这个概念。不仅仅“品质”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很多和“品”有关的词汇都会集体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比如:品位、品格、品鉴、品味、品牌……

  当“品质”这个词本身都成为一个人人追捧的品牌,谁敢说自己“不相信品牌的力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9239.html

更多阅读

2006年超女冠军? 2006年超女三人合影

昨晚,稍带感动看完了厉娜的离开,首先要说明我不是今年超女任何一选手的FANS,站在个旁观者的角度我不禁问:今年的超女冠军该是谁好?艾梦萌(沈阳)记得几年前就在中央台看过她模仿COCO的表演,演唱确实有张力。但她成了冠军又如何解脱‘小COCO’

2006年超女前三强 历届超女三强有谁

   如果谭维维夺冠,那么,谭晶也能夺冠,东方歌舞团某位专业无比的年轻姑娘也可能夺冠。因此,当一个叫尚雯婕的法语翻译夺得2006年《超级女声》冠军后,观众才真正回过神来:《超级女声》原来不是青歌赛啊。尚雯婕在“真情告白”里用淡

管人要靠恩威德: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一直备受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也是相关专家的热门探讨话题。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以“修己”为必要手段。《管人要靠恩威德》的作者北京老张认为,“恩”和“威”用来安人,“德”则是用来修己的。他把三者形象地比喻

服装品牌Kappa:“中国式”管理的风声

某种程度上说,Kappa的“中国式”生存,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品牌塑造循环:前期调研;洞悉市场需求;寻找发展机遇;制定品牌行驶路线图;让消费者信赖品牌的承诺以及最终创造性地展示给消费者品牌的内涵。   Kappa:“中国式”管理的风声   大

管理新气象:“中国式管理”的文化基因

  谈到“中国式管理”,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只有中国式管理才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个性特点,是先进的、独特的,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是无法在中国这片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式管理

声明:《品质:中国式管理2006年超女》为网友前路坎坷不言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