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灯光节:光影背后的当代艺术



     每年12月8日起的连续4天,都是里昂这个法国东部城市最热闹的日子。不仅因为临近圣诞,更因为来自欧洲各地的家庭,都喜欢聚集到这个城市,欣赏一年一度的“灯光节”。夜幕中因为灯光投射而显得金光熠熠的里昂古城,最早是1643年为了纪念里昂战胜黑死病而设立了“灯光”庆典。1989年里昂市政府向艺术家发起招标,让灯光节成为了一项公众性质的艺术活动。1999年起,里昂所有的街区都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展示主题,当你穿梭在这座城市,仿如走进了一座座流动的剧院。每年有超过300万人专程来到里昂,让这座城市有了元宵节看灯会般的熙熙攘攘和人声鼎沸。

  13年来,灯光节越来越像一个当代艺术的最新秀场,成为了利用光影技术在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创作的先驱案例。灯光领域各门类的艺术家,从建筑师、照明师、美术师、可视艺术导演、造型艺术家,都汇聚到这里,在城市特别的公共区域贡献为期4晚的非凡创意,其中不乏国际级大师。山丘、广场、小巷、桥梁、索恩河和罗纳河两岸、庭院和花园,都成为了艺术家们纵情表现的舞台,市中心和周边地区总计作品不少于80件。“法国不是只有巴黎”——这句里昂人最喜欢的话或许不无道理,灯光节就是里昂人最骄傲的资本。

  每年都会有几十个国家的专业团体来到里昂灯光节组委会,希望了解灯光节成功的奥秘,更准确地说,光影艺术如何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属于公共空间的当代艺术形式。而在我们采访到的几位艺术家眼中,以下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光线是生命和灵魂

  火车站前的广场上,立起了一座特大号的“床头灯”,让匆忙赶火车的人们想到了家的温暖。罗纳河旁高大建筑的穹顶下,是一头由声光电结合而成的三维大象,这头“象”和真象一样高,不断在原地行走,脚下是光影营造出的滚滚“烟尘”。而为了向耗时300多年建造的圣·让大教堂的工匠们致敬,两只巨手逐步塑造起大教堂,从原始外形到最终的现代化轮廓,都带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现实主义效果,最终最震撼的效果是:外墙部分展示了教堂内部的精美布局。

  里昂灯光节的艺术家之一,曾参与过法兰西大球场灯光设计的艺术家吉尔伯特·莫迪这样谈到他对光影艺术的理解:“无论哪件作品,最重要的是去把握光线,并把光线放在作品最核心的位置。灯光于我,就是显露不同的表情。在创作一件装置的时候,光线本身可能没有发生变化,但光源发生了改变;以前是蜡烛,现在是投影机在创造光线。我就运用新的光源,让光线发生旋转、折射和弯曲。这就需要艺术家能把光源的变化体现在作品中,与新鲜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他认为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是去控制光线,而是赋予它以美感:“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你的掌控之内。对灯光的控制就是这样,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让你不禁赞叹它的神奇。尤其当灯光与物体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置的时候,你欣赏到的不仅是物体本身的造型,还有光线带来的明亮、温暖的感觉。从本质上来说,灯光本身就是件非凡的工具,是美感的来源,也是韵动生命的灵魂。”

  用技术创造模式

  在以往的户外灯光表演中,更多人关注的是画面的效果和尺寸,而很少有人去改变投影画面的承载物,平面幕布被一用再用。而楼宇建筑这个突破,作为新的投影体,成为了里昂灯光节最有创意的地方,尤其在10年前3D建筑投影刚刚面世的时候,里昂将旧城区中的古建筑创造性地和3D投影联系在了一起,轰动一时。尽管10年后,这种形式的运用越来越趋向普遍化,但里昂灯光节依然可以骄傲地把这项技术的运用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里昂模式”而被输出到其他国家,并为其他城市所采纳和效仿,如德国的莱比锡等等。

  里昂灯光节的表演中还有一组向卢米埃尔兄弟致敬的作品,表现的是兄弟两人在父亲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照相技术,成为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并融入了《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一批早期代表作品。或许不应忘记的是,里昂也是这对兄弟的家乡。19世纪后期,是他们创造性地用灯光投射动态影像在屏幕上,逐渐演变成了2D电影放映机。而现在的灯光艺术家,也像卢米埃尔兄弟一般进行着新的艺术尝试,不断进行实验性的3D影像投射,带来创新的3D影像艺术形式。

  “我总是在试图去发现最新的技术,把这些技术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寻找可以与灯光进行互动的材料。”洛朗·拉格卢瓦,这名参展的视觉艺术家如此表示。在他的灯光作品里,你也可以看到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投在建筑外墙上的是一名正在画室里的艺术家,他使用着不同的作图工具,一会儿是刷子和画笔,一会儿是沙子和铲子,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擦去,一遍又一遍,直到满意为止。事实上,每年的里昂灯光节还为大学生的创意作品预留了很多空间,可以是投影、“灯光盒子”或者夜间舞台装置艺术。或许,他们就是明天的卢米埃尔兄弟。

  建筑外墙不是银幕

  在灯光节上,最不怕听到的就是惊叹之声。SKERTZO工作室接手的是里昂著名的沃土广场,堪称里昂的心脏。在这里可以北眺到丝织业中心的红十字区,也可以西望到索恩河。这个旧广场上保存了15到17世纪的古旧建筑,其中有市政厅、圣皮埃尔宫美术馆和一座喷泉,橙红色调鲜明。五彩光线下,喷泉变身为光影及色彩交织的旋转木马,在神秘和诗意的氛围中,马儿们又变幻成为了龙、狮身人或者斑马。

 里昂灯光节:光影背后的当代艺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922.html

更多阅读

秦怡:风华绝代背后的两段残缺婚姻

银幕上的她风华绝代,生活的她慈祥淡定,可在婚姻上,她一生遭遇两次,但都不圆满。她曾被周恩来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她就是秦怡。秦怡:风华绝代背后的两段残缺婚姻文/成小晟1938年,年仅16岁的秦怡因为抗战离开家乡来到重庆,一次和朋友去

专栏:问题背后的问题

专栏:问题背后的问题陈荣华前阵子去各个市场为半年度经销商总结表彰大会做报告,遇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有次做报告之前,有个人带了一帮人来,在会场上引起了骚乱。销售部长告诉我,这个人是某市场以前的一个经销商,因为种种原因,与公司

铭思艺:“中国馆”背后的艺术驱动力

铭思艺:“中国馆”背后的艺术驱动力文/本刊记者叶文东 发自广州“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如你初妆……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

大众审丑:“门”背后的营销价值

随着越来越多“门”被打开,明星的丑闻不断被互联网、公众、传统媒体所放大,众多普通人也通过“扮丑”这一途径搏出位。不管主动被动,背后总是有商业价值在驱动。 大众审丑:“门”背后的营销价值 文/文武赵 大众审丑时代的到来 丑星

第21节:解读幽默的生活艺术(3)

系列专题:《笑里藏道的生活艺术:幽默改变人生》  有一年,刘罗锅陪同乾隆皇帝下江南。船至扬州时,忽见一妙龄女子在桥下洗衣。  乾隆见那女子长得眉清目秀,为她的美貌而倾倒,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船已驶过了小桥,乾隆还频频回头张望。

声明:《里昂灯光节:光影背后的当代艺术》为网友森树白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