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长江商报》,2008年3月18日
在人类历史上,黄金主要充当过两种角色(货币与商品)、并经历过以下三个阶段: 1816年,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金币本位制的国家。自此,黄金从一种普通商品(贵金属)变身为一些国家的法定货币,当时,黄金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实物货币”,也就是说,那时的黄金本身就是货币,它直接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重要功能。在那个年代,黄金作为货币以金币的形式流通,它是最高级形式的实物货币,也是最后形态的实物货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纷纷放弃金币本位制,并转而以信用纸币取而代之。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美元为中心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黄金又转变身份,成为美元的“附庸”,并退守美国“金库”。从此,美国的黄金储备也就成为了美国人向世界发行美元的物质保证或信用担保。 新的游戏规则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兑换黄金的官价为:35美元=1盎司黄金;世界各国的货币通过黄金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美国承诺在官定金价下可为各国央行提供有条件限制的美元黄金兑换。 然而,二战后,由于美国大量资本输出,国内低利率政策,再加上西欧各国经济的逐步恢复,令美国的黄金与美元同时大量外流,50年代末,美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并日趋严重;相反,西欧各国的美元储备大增,并出现了美元过剩的现象,即所谓“美元泛滥”。于是,人们开始怀疑: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币值能否保持稳定?美国能否继续维持按黄金官价兑换美元?这便是二战后首次“美元危机”爆发的前兆。 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此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并暂时化解了危机、重回正轨。 进入7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衰落,并同时伴生经济危机,国际收支与国际贸易状况急剧恶化,结果导致1971年5月和7——8月连续两次爆发了战后最为严重的美元危机。在此情况下,8月5日美国宣布对外停止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黄金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史密森协议”,决定美元对黄金贬值7.8%,即1盎司黄金官价从35美元提高至38美元,且继续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这是战后美元的第一次贬值,也是黄金官价战后第一次升值。应该说,这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开始名存实亡。1972年,世界黄金市场的价格开始脱离官价动荡,当年黄金的市场最低价和最高价分别为44美元/盎司和70美元/盎司。
1973年2月,国际金融市场上再次爆发严重美元危机,人们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马克、日元和黄金,甚至有的外汇市场被迫暂时关闭。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只得从2月12日起再次宣布美元贬值10%,黄金官价提高至每盎司42.22美元。随后,西方各国纷纷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游戏规则,浮动汇率制全面取代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从此,黄金正式与美元脱钩,并开始走向黄金“非货币化”的历史进程。尽管如此,但黄金后来仍一直是各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的快速贬值,以及两次重大国际石油危机的爆发,在国际市场上,美元标价的黄金价格不断快速攀升。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前,1973年黄金全年最低价和最高价分别为64美元/盎司和126美元/盎司,然而,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结束时,1980年,黄金价格却已站上了一个历史顶峰,这一年的黄金最高价竟攻至850美元/盎司。
物极必反,从1981直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之前的17年间,黄金价格一直跌落至300——500美元/盎司的价位区间窄幅波动。90年代末期,更因欧元的即将诞生以及欧洲中央银行的即将建立,欧元区各国中央银行纷纷抛售手中多余“无用”的黄金储备,结果导致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大跌,并于1999年最低探至252.8美元/盎司。
也就是说,1999年,黄金价格下跌到仅相当于20年前金价的29%!不到1/3!这便是所谓的“黄金保值”?
直到2002年,黄金价格也无太大起色,当年最低价曾低至277.75美元/盎司。只是2004年以来,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不断上涨、美元再度危机、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到来,以及世界性通货膨胀加剧,黄金价格才在去年年末、今年年初一飞冲天,并在攻克850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价位之后,2008年3月14日,纽约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终于突破千美元大关,并收于1003.50美元/盎司,盘中一度曾创下1008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
1000美元大关的跨越,是否又会给黄金市场带来一个投资“大陷阱”?在黄金价格飞涨的背后,究竟是美元贬值,抑或是黄金保值?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敏感问题。因此,笔者主张:金价正冲顶,投资须谨慎!家庭理财,切莫将自己套牢在美元危机的“黄金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