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已经走完,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目标为抑制CPI上涨、减少流动性过剩的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的频繁操作,却使得反映物价的CPI不断上涨。CPI越上涨,就越加加息提高准备金率,CPI则越加上涨,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人提出异议,没有人怀疑这样干究竟为哪般?!
一、中国CPI上涨与流动性过剩原因浅析
中国CPI不断上涨同房价上涨一样,有经济发展的必然,或说是GDP快速增长的结果,但更大程度上是政府或官员行政作为的结果,是官商炒作和权力群体利益的推动形成,如学费、医药费、水电费、网络电信费、房地产价都是越调越高或官方明示降价市场却升价。所以,CPI上涨是权力垄断权力剥削的恶化表现,以致人们不能不怀疑政令的权威性。
纯经济发展或GDP引发经济问题无疑可通过市场与金融手段作一定的调控,如常规调息和加减准备金率手段,但权力剥削或官商炒作的介入必然引起分配不公,不断出现一夜暴富的人群,从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形成的CPI高增长,市场经济调控手段当然不会明显,甚至表现出失效。也就是说,对于权力、炒作引起的物价上涨,加息、提高准备率措施自然会表现出毫无作为;贫富差距引发的流动性过剩也是加息、提高准备率无可奈何的。所以会出现加息提高准备率同CPI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本应做好公平分配,实行平民经济,搞计划消费市场生产的,而不应转一百八十度大弯盲目搞纯市场经济,更不应容许在官商经济带动下的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形成的贫富差距。事实上,我们在全民福利上远不如当代资本主义做得好,而是在官商的带领下全民向钱看,以致弱势群体在追逐金钱的竞赛场上陷入困境。政府的目标是使生产为消费服务,就应做好公平分配工作,调控社会运行效率,从而保护好经济快速发展,而不是害怕经济发展过快,进而以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抑制经济发展。
二、加息提高准备金率为什么会成无效调控
(一)加息上调准备金率为什么不能抑制物价上涨
1.影响物价的因素
购买力、供不应求、生产出力不足、生产成本、垄断或炒作、资源短缺都是影响物价的重要因素。其中购买力可用消费税、物业资产税和所得税等控制;供不应求或生产不足可用行业利润率和增减投资调控;生产成本只能从管理技巧与技术创新来降低;资源稀缺是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但可通过创新实现人造替代。唯垄断与炒作和权力剥削可用行政、法律手段解决,因为这是不公平的分配,是加大贫富悬殊的根源,是致贫困弱势群体出现生活问题的主因。
2.加息的作用
加息会降低购买欲望,削弱投资意愿。由于物价同购买力成正比同投资规模成反比,加息同时降低购买力和投资规模,对物价的影响大体抵消。降低购买力和投资规模使生产和消费的同时受到抑制,是给经济发展降温,从而使生活资源的静态储备增多,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如此抑制消费与生产最终会向票据配额供应的“文革”时代靠拢。
如果单向加息,即增加存款利率,降低或保持贷款利率不变,由于存款利息始终低于贷款利息,则存款会转化为借贷投资与消费,从而对抑制通胀和物价几乎没有作用。反过来,存款意愿会降低而消费意愿上升,同时借贷消费投资意愿也下降。可见,加息降息对物价的影响是不一定的,对于平抑垄断、炒作促成的物价上涨肯定是无可奈何的。
3.提高准备金率的效果
提高准备金率将抑制借贷投资规模、限制借贷消费,降低金融市场可支配资金。这违反了资金流二岸富规律,限制了经济正常发展,会使产、消二萧条。
4.非经济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不能只用经济手段处理
还记得十年前,面对供过于求,农产品物价低到伤农,政府采取了降息措施。当时发展经济都是靠银行扶持靠贷款,降息无疑减轻了生产成本,反而会刺激生产。同期,老百姓手上没有多少钱,降息对于存款转化为消费金的可能性很小,而真正能启动消费的,如上学费用减免、医疗费用的控制等却反向而行,共生存福利事业的社保又处在起步阶段。综合生产和消费二方面的情况,降息反而加剧供过于求、消费不足的现状。当时作者写了一篇《降息的诊治》文章,对此种降息政策表示不当,并提出了应通过完善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福利社保体系、提高劳动者收入、没收来历不明财产,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以启动中低层消费为目的。因为那时中国人不富裕,投资靠借贷,消费瞻前顾后。如今,投资虽然仍离不开借贷,但一少部分巨富群体有相当的投资能力。在这种贫富悬殊情况下的GDP高增长、消费兴旺、经济通胀是件好事,加息提高资金的存储收益不可能超出资金直接投资的效率。
综上,因暴富带来的购买力迅猛提高,从而对资源大量开发、引进的需求所引发的物价上涨和流动性过剩是使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手段不能起作用的。
(二)无效调控手段为什么频繁使用
一年来,央行升息六次、提高准备金十次高达14.5个百分点,创20余年新高。而同期物价不断上升,CPI创11年新高,且近似月月创新高。如果按照媒体上的说法,央行频繁加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是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平抑物价,那事实说明央行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的做法适得其反。问题是:无效调控手段为什么还频繁使用呢?!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呢?
当前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金融调控如果说是为了给过热经济、上涨过快CPI降温,就有点莫名其妙了。经济快速增长是中国人千百来的梦想;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土地和不可自然再生资源、劳动力和含劳动量高的产品等必然要涨价。也就是说,经济高速增长、物价发生结构性调整应是对不能使用科技手段生产的产品价格的补偿,是缩小官民差异、农工差距,补偿土地、自然资源储备的减少,补偿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因而是缩小贫富差距朝着公平分配方向上的经济大发展,是落实按劳分配的反映。这种好事为什么中国政府和学界害怕呢?为什么贫穷时谋发展,发展起来又要抑制发展呢?
显然,那主要是因为政府官员是任命的,官员中自然是多数不擅长管理不通经济的。那就听教授、博学者的。可现行教研体制下造就的高知分子是从西方文献中泡出来的,是背熟了人家的东西考了高分,甚至巧妙地抄了人家的东西才拿了高学历高职称的。听他们的无异于照抄照搬西方的东西。因而说,我们现在经济管理措施是从国外拿来的。国外,尤其日本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落后要发展而发展过快要抑制,所以尽管我们并没有尝到经济大发展招来灾难的历史教训,却会对经济快速发展反应这么强烈!
三、基于抑制贫富差距的宏观调控原理
(一)三力剥削所形成的贫富悬殊是经济发展越快越好的克星
对于个体来说,经济活动内部没有分工合作,没有收益分配问题,从而生产劳动效率越高所得越多。在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丰年收成可储备后用,从而劳逸可自我调节。什么时候劳动劳动多久可随生产机会和储备情况调节,但资源有限能力有限是制约个体多快好省实现自己目标的二大因素。对于公体来说,经济是集体活动,有投资风险承担者、有组织管理者、有市场营运者、有操作执行者、有后勤供应者……。一句话,有分工合作合资合营……,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下的契约(包括口头约定)管理。由于人文社科没有数量化,契约管理不可能做到公平平衡,加之三力剥削无法消除,分配不公、贪污盗骗成了收益分配的主要表现形式。越大的经济集体,数据越加不清,帐目越加不可靠,加之金融市场、物流市场等操作规则给出的机会和技巧,则这种违反按劳分配的状况越加恶化。分配不公导致的贫富悬殊,使少部分人多占多得集体劳动成果,拥有绝对多数的社会财富,从而形成具天壤之别的购买力,进而形成各种层次的消费水平。分配不公的演化结果使消费水平层次复杂化加刷,从而导致生产结构跟踪不上消费结构,导致富人大量所得多余,只能大量直接或间接以投资方式进入生产市场,少部分闲置起来。同时,广大人民所得仅用于维持生存生活,无法满足自己的应有消费需要。由于富人是少数,再奢侈的生活,消费总量也有限;穷人虽多却又消费不起,再多穷人的勤俭生活,消费总量也同样有限。因此,消费规模同生产规模相比,比例严重失衡,即消费不足,至少是结构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成果的储备基本是富人的权利,人人劳动仍衣食难保是穷人无法自控的事。
当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分配不公就越加恶化,贫富差距就越大,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就越加不平衡,劳动者尤其失业者经济自控力就越差。结果是,经济越发展,分配越不公,需求者不掌握生活资源,不需求者难以处理生活资源,从而产-消越发不畅,经济危机就越近。所以各国政府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训中,害怕经济发展过快。中国近年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抑制经济过热、资金流动性过剩就是基于此。
明白了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是阻碍经济发展越快越好的人性之恶造化,我们很快就能找到维护经济多快好省地发展的正确经济管理法:531理论。
(二)抑制贫富差距过大就是预防发生大起大落的经济危机
要知道,西方的经管理论是从生活生产实际中发展起来的,是自然资本主义实践的结果,可以说是人类愚昧时期的成果。而今是科技社会,科技与管理不知道进步了多少。我们讲科学调控,又讲社会主义,不存在原始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自然就不应百分百抄搬西方的东西。说直接点,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贫富差距悬殊导致财富占有不均,从而出现高端消费和低端消费,抑制了大众化的全民性的主流消费,即中间消费进而因消费不足呈生产过剩以致抑制了生产,使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大栽跟斗,即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经济发展其实越快越好,我们应象过去提倡自力更生一样倡导独立思考,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应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控制贫富差距,防止消费不足引发的生产过剩,以免经济危机出现。这就务必遵循抓消费促生产原则,继续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但关键是要铺垫好经济前进的大道,即政府应做好控制贫富差距的工作,遵守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和财产所有权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原则,遵循生存公有发展私有规律,而不是专注实施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破坏经济发展的西方经管那一套。
(三)如何调制出人类所需要的经济社会
为什么要给经济发展降温呢?难道发展不好吗?其实降温经济是为了给经济结构调整予时间,是为了产品结构、消费结构、购买力结构、就业结构、贫富差距………间的比例调整。这些关系调整好后才能更好地发展。问题是,结构不平衡由二方面因素构成。一是权力因素人为因素,归根到底是控制资源的权力者时刻事事想着多占多得,进而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剥削行为积累财富使得经济结构失衡。对这种失衡,经济调控手段几乎无所作为,要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综合治理才能起作用。二是市场因素经济因素,归根到底是人类对社会经济运行未摸准吃透进而政府调控不当,加剧了经济盲目运行使得经济结构失衡。这种失衡主要用金融调控手段解决,有时也要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辅助处理。
现在的情形有点杞人忧天,几乎将发展看成是一种危险。发展过快可怕是因为没有修造好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没有调整好经济结构比例,没有明确生产为消费服务,没有处理好GDP高速增长同质效、公平的关系。经济发展越快越好是建立在生产服务消费基础上的高超消费即抓消费促生产上的;建立在追求公平抑制贫富差距基础上的;建立在协调好各种经济结构比例间关系,追求高质效基础上的。只有创造不断调整产消结构的自动化技术,才能使经济大发展。当然,人类能力有限,经济发展要循序渐进,否则就会出现“大跃进”或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的教训。但我们可以将经济发展速度调到最佳状态,那就是铺垫好经济发展大道,让经济车轮象近年火车提速一样越走越快,而不是让“火车”慢下来。这其实是搞好人权平等,搞好按劳按需分配,从而做好消费市场与生产市场互助促进匹配工作,让大众幸福起来,而不是起初一昧地牺牲公平发展经济,现在又莫名其妙地抵制经济发展。
当前政府对待楼市股市的调控也是这样,盲目抄搬西方做法,不做独立思考,不采纳我们国内的学术创新。事实上,央行一路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物价却一路上涨。为什么针对平抑物价无效而有害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调控手段频繁使用却不思变呢?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养成的照抄照搬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学术权威而丢失了自己脑筋。进而对经济快速发展感到害怕,对人民高超消费感到害怕,对股市暴涨害怕。一句话,对人民日夜盼望的好事好现象的到来害怕,却不担心不死不活经济局面出现。
当然,根据生命周期峰谷原理,任何长久过快的增长都有回落的时候,担心暴涨带来暴跌是害怕经济快速发展的自然原因。问题是,年均10%的GDP增长率是不是经济自然增长的上限。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到管理技术创新、人文社科数量化技术化上来,寻找在发展中自动调控,在调控中不断发展的理想经济。如使用新发现的“投资置业系数CIP=(0,4],即试建立楼价调控公式”等理论,而不是抬出西方成名学者的言论教训国人,各学术媒体新闻也不要成为一些有背景有高学历会活动人的发言专栏。
四、中国经济发展之道
经济管理这东西要说复杂是没有找到数量化技术化人文社科的物质基础和规律公式,也就是没有搞清经济管理的宇宙根源人性根源。如果我们从物质的人性的自然现象入手,借助生化物理学等新成就,就有可能看清经济运行的本质,经济管理也就太简单了。要知道,学习所得只能是带参考性的,没有必要谜信先行成功人士,不加思考地全盘照纳过时的思想方法则更为不妥。
(一)经济高速平衡运行的一般原理
1.经济发展的充要人文政治条件
一是计消统筹市产开放,即用计划消费制度去实施全社会共生存福利保障;市场与生产全面放开,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激励机制。二是升官发财与法治行为并行,即认可升官发财,鼓励每一位士兵当将军;但必须法治行为,即君子生财有道。三是多快好省建设TMS社会的政绩考核体系,其中生产服务消费率、零失业、CIP等是重要经济指标,而GDP、CPI等是参考指标。
2. 经济发展一般原理
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是问题基础论点(主要包括经济基本问题、三大要素二个根本点、总矛盾等)与531理论(主指计消市产、力-消-产、阴流子手段等)发生对称中和反应后释放出能量驱动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地说,将GDP规模扩张同公平、质效及生产完全服务于消费结合在一起,才是具人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符合经济发展一般原理的。
(二)如何正确区分经济是适度发展还是过热
GDP规模、质效、公平三者间关系是判断经济发展适度或过热的依据。当GDP与质效、公平反向增加时,为过热;反向减少时,为过冷;三者间平衡运行为适度。
(三)控制贫富差距修造好经济高速平衡运行轨道
1.经济发展无限增速与结构调整
首先,保障生产为消费服务就要确定消费金Mc与生产金Mp的对应比值。只要确定了这二者的比值就绝不应限制经济增速,增速越高越好、质量效益越高越好。这是同以往概念完全不同的。以往担心生产、建设过快会减少用于消费的资源,因为计消以科技生产力最高水平为上限,以科研开发应用能力为先导,其最大优点是不存在经济过热膨胀即经济过剩。其次,一定要通过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使之与消费结构相适应。按照产品结构、质量标准、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等综合情况来择优汰劣,淘汰改组产品结构不合理且效益差、信誉不良的企业。要记住,经济发展越快越好,不要打压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2.Mc、Mp与储蓄之循环发展过程
是先有消费还是先有生产?这纯粹是个学术问题,关系到抓消费促生产和高超消费的经济理论是否正确。从人类进化史来看,应是先有消费生理需求后有生产发展动力,再有从生命体验中来的消费欲望与理想。这就是说,应先投入消费金Mc,而后按照消费体系配置分配E、D、F,每个人拿着自己所分得的Mc去市场交换生活用品,生产商得到Mc后,用之转换来的Mp去生产资料市场与他人交换特长、生产资料、工具等,储存余额Mc。故投入M后就衍生出Mc、Mp以及关于Mc、Mp的储蓄金。这是阴流子注入市场的第一个周期。第二个周期就是再投资再消费再储蓄。它们都是由Mc、Mp及其兑换构成的。这个兑换过程由计消部门监管,央行调控,商业银行管理实施。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达,每一个循环意味着一次性Mc投放中的储蓄成份越来越少而流动性消费金越来越多。固定资产主要通过个人生产要素投资到市场的值组成,并由国家规定个人均必须在证券市场持流通股以保证全民所有性质的存在,从而创造按生存公有规律办事的基础。当发展到第N次,社会固定资产应完全由个人为主的各层次集团多方面所持生产要素流通股所组成,工资中的发展自由部分主要是股市证券收益;生存部分主要由社会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持。最后,全社会固定资产含金量极大增长,而消费品放开供应。
3.CIP=(0,4]确定了最低工资与低保、剩余价值、工资概念
社会财富实质上包括个人工资和剩余价值二个内容。个人工资是指从事物质生产环节中必不可少工作的劳动收入,在未来自动化(无人)监管社会里,不包括分配配置和销售环节的工作;其构成分为最低工资、岗位工资和技术工资。原始体力劳动货币化当量值即最低工资,是不含任何技术文化成分的单纯体力劳动;岗位工资是就业时才能发生的社会分工工资;而技术工资是经验与知识工资,需要给予实验实践机会和接受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剩余价值是指应用人类科技文化所创造的扣除岗位工资、技术工资的体力增值,尤其为社会分工协作所产生的一加一大于二的经营管理效率产值,包括公共生存消费和确保个人生存的必须开支等的费用或称低保数据值。低保金额由社会当时生活方式下一般生理生存最低需求确定,是共生存计划消费部分。显然,最低工资不同于低保生活费,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需分配。二者数值也不同,低保生活费对应于岗位工资而参考最低工资。
(四)防止经济萧条或消费不足出现
1.启动消费的调节原则
一是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工资上限由生产力最高水平决定;二是缩小贫富差距,降低消费金过剩直接注入生产市场的量。三是居民工资性消费存款不准贷予生产市场而应贷予消费市场。四是将远期消费部分变成近期消费。五是保证消费金执行完消费功能后进入生产市场。
2.保证生存消费市场旺盛
应用普升工人工资、提高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和不可自然再生资源开发价格,并规定各岗位最低工资标准和补贴标准。央行应大放款使人民币贬值来达到综合缩小贫富差距,但放款增加量应以实物商品化适当贬值解决生存困难户生活、调整农业等劳动力价格为参考;国家应使用权力依法没收一切违法所得和不明来历财产,用于补偿社会保障和缩小贫富差距。近期消费应先充分发挥18万亿存款消费潜力,后逐渐提高消费水平。医疗保险就业保险教育投入等应以个人小股份投入为准则,原则上不超过10%,其余由政府以配股配险和社会福利、奖励方式投入。通过调整物价上涨幅度、税率利率,加强全社会福利义务。
(五)中国经济发展之道
1.中国经济发展的优越政治因素
一是权力集中,具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二是一党执政,升官发财,巴结上司;三是多快好省建设人民社会的政绩目标。
2.实行计消市产模式协调好GDP规模、质效和公平三者间关系
人类追求公平与质效的同时,需要量的同步增长,因而不平等不讲质效的GDP增长是要不得的。质与量往往是一对相互抑制的矛盾,质量与公平也往往是一对相互抑制的矛盾。经济问题实质上是GDP之质、量、公平三者间协调的矛盾问题,而不是资源有限与欲望无穷的矛盾。公平意味着按特长配置岗位,意味着按需按劳分配相结合,财富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而这些是计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工作的首要点。公平意味着没有暴发户,从而经济诱惑力减弱,却可鞭策人们踏踏实实、孜孜不倦地谋求发展。剩下GDP质效问题要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这就是允许合理的贫富差距存在。但只要坚持按特长分工和按劳分配,人们普遍会接受这种合情、合理、合法之公平条件下的贫富差距。升官发财是GDP高增长的激励力,因而政经结合,政府谋划消费,以公共消费推动个体消费,形成高超消费,以高超消费繁荣市场经济实现GDP高增长是中国特色的工作重点。总之,推行531理论是改善中国GDP增长方式的基本框架,其中实行计消市产模式是关键。以阴流子度量国民生产能力,确定单位生产力的阴流子值,增发相当量的货币;将最低工资水平设置在某个高度上逐年调高;评估国内总资产,清算存货的货币当量,增发相应的货币或有价证券;规范货币注入消费市场经交换消费后转入生产市场,调节阴流子流量和流向,从而形成抓消费促生产的技术。在当前,以科举资格、竞聘岗位、契约考核、法治行为前提下的升官发财作激励力,使官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消费服务而谋划公共项目建设,以已有的公共规模消费带动阴流子放量使用,通过放大阴流子流量扩大就业和个人收入,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稍微泡沫式繁荣。
根据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协调好GDP规模、质效和公平三者间关系应落实如下六点:(1)以科举资格、竞聘岗位、契约考核、法治行为落实按特长分配岗位,法治任人唯亲唯关系。(2)落实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和财产所有权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分配原则。(3)根据GDP水平,当前应设置最低工资千元水平,落实民工、工人和科技人员的工资福利政策,推进完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使其与医药费、学杂费和房价水平始终保持同水平同步调的增长,让劳动者享受GDP高速增长的成果。(4)对房地产、学杂费、医药费等的暴涨造成国民生活阵痛必须在物价计划中调整,使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5)国家经济冒险投资(政绩工程、回扣经济)、高投入高物价,化公为私引起高消费往往是高增长低效率的泡沫经济,必须契约考核法治行为。(6)根据高超消费和抓消费促生产的原则,发行消费货币和生产货币并使带有消费信息的阴流子进入生产市场,以确保生产服务于消费。
3.完善GDP增长体系
要想有实质性的强国富民的增长方式,必须从现在起抓好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用生产服务消费率和零失业目标、共生存齐出力同现率、绿色GDP体系代替现行的GDP指标。其二,遵循力-消-产顺序周期律,实行计消市产模式推行高超消费,结合人民消费的弱势不断规划共公基础建设,在计消费过程谋划公平、引导消费新潮流。其三,实行抓消费促生产,使阴流子从消费市场注入生产市场,采用计消前馈生产而消费水平经济质效反馈生产的自动控制技术。其四,结合民生开发利民工程,反对浪费、污染,杜绝重复建设和违反技术寿命使用寿命的频繁修补工程,节省劳动,以轮换上岗实施职工自我培训,展开娱乐劳动。其五,立法定出回扣罪,限定币值与单位实物的比价指数,使储备增加与存量变现按科学比例进行,责罚GDP增长造成的高物价高污染大浪费和高失业低工资陷民众于贫困者,责罚公务员升官发财造成的恶果和改革成本转嫁给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其六,将升官发财置于道德法制建设中,使升官发财转变为事业心成就感,变激励行为成自觉奋斗,并配置以就业、公平和生产服务消费率等作为政绩的考核指标。其七,继续大手笔规划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以适当超前的眼光确定各类项目按比例协调发展,但以公平、质效和绿色GDP为考核指标。
4.人本经济可持续发展原理
根据阴流子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壮大过程就是欲望释放需求增长和能力提升信誉拔高的过程,即经济发展必然伴随阴流子放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巧妙地适用了阴流子经济律。首先,国投官员无风险操控必然是个人欲望借助国家能力的无限释放,这无疑是任何组织、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特色。官商暴富了,生活必然奢华,从而形成高超消费。其次,十三亿人口,其资源存量、阴流子藏量是任何地区、国家都没有的。第三,国家出面集中社会力量复制国际先进的科技文化,调动数以亿计的劳动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必然使能力与信誉飙升。第四,贫困落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开发公共消费带动个体消费,形成国际大市场的独特条件。第五,有党的集权领导和铁的纪律传统,借助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勤劳的民族创新,货币标记的GDP高歌猛进就是必然结果。
计划是GDP增长的驱动机制,市场是GDP质效的调节机制,二者结合才能促进GDP高质量高增长。同时从高超消费出发,以生产完全服务消费为基础,确保全社会安全共生存是以计划消费落实公平的基本方式。因此计消市产模式是社会全员共生存经济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政府即政治经济结合体,是计划调控经济的主体,也是有序或无序地扩大投资和需求,开启合理或重复建设的主力。市场即人财物集散平台,由阴流子引流。阴流子的效用是流和用,即资金流到哪,那里就富,且不管资金归谁拥有,它只为使用者服务。阴流子流与用遵循资金流二岸富区域经济律,政经计划发生在哪里,投资政策、特区政策和基建项目就会使那里有大量资金流入,进而引发该地民工潮民企涌。廉价民工大军和个体投资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是GDP增长的效率支柱。可见,阴流子使用效果使该地富甲一方。实行计消市产模式就要遵循力-消-产顺序周期律,而抓消费促生产正是遵循力-消-产律的经济操作原则。其目标是高超消费,计划消费的上限是科技生产力最高水平,手段是计划、生产、市场。中国经济主要是国家投入官员无风险操作、复制发达国家的科技与管理、国家资源存量变现,因追求升官发财需要而大搞项目之强劲飞扬经济。其核心是发扬革命传统,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最终胜利。
虽然中国GDP增长缺乏公平与质效二方面,但经济发展与公平观念也必须应予刷新。如资本经济与官商经济分别是财力经济与权力经济的表现,均有好坏二个方面。判断其为好的标准,一是生产为消费服务,人民得实惠;二是阴流子的流量增长且使用效率增高。首先,政府经济行为和政经结合是实现计消确保GDP高速增长的绝对力量。但将国家投资和社会资源变现的官员无风险操作演变成唯升官发财目标时,就违反了生产服务消费、经济建设为人民幸福的人本经济原则。如果官员只有追求生产服务消费率、完成人权公平指标和实现零失业,才能通往升官发财之道,就是有效的GDP增长,国投和资源变现才有可能科学公平合理地进行。第二,在文革时代的纯政治环境中的计划经济不能浑水摸鱼,领导者无意立项找事做寻麻烦,老百姓也就安于固定岗位。但在政经结合的官场市场里,升官与发财得到了结合,项目经济换届经济强力推动了GDP增长。同时,公共消费形成的官、商高端消费推动个体消费刺激了社会大生产,给世人予共产主义已实现的感觉,而亿万群众为上学就医,甚至为生存大干社会主义。这反映了政治、经济、公平缺一不可。第三,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人生短暂,经济建设一刻也不能离开为人民生活服务。虽然经济总体大发展,但大手笔规划与民生关联不大的项目、急于一时实施城建和交通大网络;尤其是当颠倒了生产服务于消费的关系,使人类为生产建设而生活,使少数人升官发财的需要建立在侵占多数人利益的基础上,造成官商小群体暴富而劳动群众极穷,广大人民生活就业困难,则同建设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第四,对于阴流子流入谁的荷包即财富归谁拥有是无所谓的,而使用权才是根本。换言之,谁富谁穷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确定社会财富的保值积累者,国家创建什么样的公平机制;如何以资本家落实GDP质效;如何按才能分配工作岗位,以落实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何确保社会公平,落实按需按劳分配相结合,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原则。事实上,保持合理的贫富差距有利于驱除人的懒散,唤起人的奋斗意志,激励个人去积累财富,投资办企业,解决社会就业,最终体现自身价值。当然,人权是天赋的,追求公平应是绝对的,但这并不体现在阴流子驻留地是什么,而关键在阴流子由什么人使用,为谁服务。要使阴流子为全社会为人民服务,就要实行社会按才分工,以及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和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原则。第五,GDP增长由政府按计划控制,具政治色彩和强制性,可发挥计划消费的作用;生产力具自发展性,质效由市场生产保证,但弥补不了为升官发财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也抵制不了政府干扰。因此实行计消市产的经济机制才是经济增长与质效提高并举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