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经济学 经济增长了 企业家倒了
又一轮宏观调控开始了。 这一轮调控的重头戏是打击与房地产领域相关的犯罪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天津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福建省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炳毅等高官先后被“双规”。尽管职位五花八门,但全都涉嫌在城市拆迁、土地交易、房地产开发等领域进行权钱交易。房地产业的黑暗一角因此而被揭开。可怕的是,这个产业却是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在某些大城市,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竟然可以贡献GDP的30%~40%。人们怎能不怀疑当下经济增长的道德性?aihuau.com1增长背后的权力之手 任何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都知道,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富有活力的企业是经济健康增长的基础所在。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却似乎颠覆了这个常识。中国幸运在哪儿?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家精神,这一点,以温州经济最为典型。但另外一部分则来自于国家的强制推进,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的强制推进。 有的时候国家似乎确实拥有某种魔法,直接充当经济增长的主体确实可以创造出某种奇迹,就像计划经济的最初若干年那样。19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间展开的为了增长的竞争,似乎也导致了同样的效果。当然,这意味着政府权力的复辟,在1980年代的退缩之后,政府——这一次换成了地方政府——再度恢复并且扩张其控制性权力,竭尽本地一切可交易的资源招商引资,扶持最能实现政绩最大化的产业。 对于热衷追求政绩的地方政府来说,房地产业简直是上天的恩赐:第一,产出政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率最高。它能吸纳大量投资,能够创造高速增长的GDP,也能给政府带来大量税收收入。第二,政府恰恰控制着这个产业最需要的两种要素:土地和信贷,尤其是土地。城市原有城区已被宪法宣告为完全属于国有,地方政府可以随意拆迁、改造;乡村土地尽管法律上属于农村集体所有,但地方政府通过其政治与行政控制链条,享有事实上的支配权。第三,这意味着,政府可以压低给农民的土地征用补偿,从而有条件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工商业投资者,然后通过操纵供应将其价格哄抬上去,从而获得了巨额预算外收入——以此作为政府进行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资本。因此,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迅速地“房地产化”。 但权力必然带来腐败,不受约束的权力会带来无法抑制的腐败,尤其是当这种权力直接介入经济过程中的时候。在房地产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人们都能看到强壮的权力之手。 权力与企业无间合作,确实制造了令人眩目的房地产市场繁荣。城市经济也因此保持了高速增长,维持了一种热火朝天的繁荣局面。但是,繁荣背后却是令人瞠目的犯罪活动。仅仅是杀鸡儆猴式的清算,就揪出了如此多的官员,如果严格执行相关法律,不知还有多少官员落网!
可以说,在这个行业,官商勾结不是偶然的意外,而几乎是一种必然的法则。增长却带来腐败,从而损害政府的治理权威,这样的代价是否过高?越“重视”越“堕落”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然不可能指望出现伟大的企业家。 事实上,如果稍微回顾一下过去20多年企业家的兴衰史就会发现,目前的增长模式是一个容易令企业家跌落的巨大陷阱。一个个看似成功的企业家,不少人难逃羞辱甚至犯罪的宿命。远的不说,在上世纪90年代涌现的一批国企强人,如健力宝李经纬、三九赵新先、长虹倪润峰、中航油陈久霖,到本世纪初纷纷落马。国有银行的高管们也曾一个接一个入狱。民间出现的一批资本运营高手,张海、顾雏军、德隆唐氏兄弟等曾经风云一时,后来也陆续成了阶下囚。现在,似乎轮到房地产大亨们了。 笔者大胆断言:中国企业家的犯罪率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越是在中心城市,越是看起来现代化的产业,越是在政府扶持、重视的那些行业,企业家的犯罪率就越高。因为,在这里,权力的控制越有力,寻租经济的色彩最浓厚,要取得经营成功就越得勾结权力。在这些领域,究竟是权力在诱惑商人犯罪,还是商人在腐蚀官员犯罪,已经难以辨析清楚了。因为,权钱交易已经成为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双方都已经习惯了彼此勾结、共同发财的美好生活了。 高增长却伴随企业家的高犯罪率,这确实是世界经济史上空前绝后的一种现象。 政府直接利用权力推动增长,确实给经济的自然增长加了一把力,但是,这把力也产生了致命的反冲力:它对那种自然的增长动力,即企业家精神的健全发育,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它让中国几乎无法成长出伟大的企业。 就此而言,目前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正是因为在所谓高端行业、现代化行业,企业家精神被权力扭曲、抑制,这个经济体的上层结构反而最缺乏创新,最缺乏效率,也最不健康。这意味着,增长的长期前景是脆弱的。 这种增长的社会后果更为严重。拆迁户、失地农民、工资长期被抑制的产业工人、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市民等群体,不可能为这个增长欢呼。对于过去的增长的评价,国际与国内、经济学圈子与公众媒体形成强烈反差,增长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怀疑、焦虑、不满甚至愤怒。这样的民众心态,实际上已经宣告了一个增长至上时代的结束,现在的问题仅仅是怎样结束。 为了增长,也许中国付出得太多了。
更多阅读
价格促销背后的经济学 经济政策背后的经济学
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依赖于可靠的数据,但其提出的政策取向,却是基于不同的经济思想,或叫经济学流派。 数据和判断 9月15日,新华社发文称,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一度于上半年增速连续回落的中国经济,正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 日本现代经济增长及对我国的启示
1,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增长 从日本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的一般历史进程来看,日本的现代经济增长一直是以工业化为主导,其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初始时期、加速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内,由日本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
城市维新:经济增长新引擎
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经济发展模式会由外需到内需、从粗放到集约,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演化成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
杠杆 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环球企业家》 黄亚生专栏中国现有的分配制度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很难支持消费很多人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为由来解释中国的高储蓄率及老百姓的消费不足,从概念和数据上来讲,这种理论都站不住脚。任何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
经济增长新动力 企业家——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文|胡祖六 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随时间而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终于释放出来,实质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快速增长,数以亿计的人口脱离了绝对贫困,数以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