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应朋友之邀给他的企业面试一部分人,其中不乏大学生,证书复印件一大堆。他们无非要证明自已在某些方面已取得资格。再联想近段时间,媒体一再宣传,要强调充电,准备度过危机,虽然国务院一再强调规范的职业专业培训将于08年就逐步规范并有序公布,但考证热还是燃起来了。一张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由于它代表了人具备的某种技能以及社会对此的认可,并能利用这一技之长为社会付出劳动所能得到相应回报,这显然可说成了一种投资行为。考证=投资。这个等式,从理论上说,高端认证的投入和回报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考证已经超越了“取得某一领域资格认证”的浅层意见,而是具备了长线投资的深意。对于投资,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叫做“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由此观之,不少初出校门的大学生简历里英语、普通话、计算机乃至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诸多证书已被一网打尽,实在是颇为明智的分散投资。只是投资的终极指向是投入产出比,在进入职业领域之后,这些花费咱们时间、精力、金钱乃至珍贵细胞学来的技能又有多少能充分考虑得到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又有多少是在日复一日的疏远和淡忘中未产生价值就已隐没?行情看涨的认证门类,像一只只潜力股,散发着摇钱树的气息,当然,你得拥有相关背景的从业经验和足够的兴趣。形形色色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现着领域的日益丰富和细化,对于发挥个性兴趣及特长来说是福址。然而对于无法确切认识自我,难以在社会中准确定位自身坐标的人而言,选择多,却未见得是好事。尤其是当人面对的选择太多时,反而投资价值只能看其组合。如果选择只是盲从或投机,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是当一个哪里都需要就哪里搬的一块砖,还是做一个经过特定打磨后成为摩天大厦后成为耀眼的一部分?

一分选择就是一分投资,尤其是大学生当你接受了大学通才教育的时候,你不妨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你的时间,你的专业,你的未来。证书是诱人的,关键是最硬的是哪一本。每一个关心未来自身价值最大化的人材都要认真对待自已的选择,这样你才可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