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人际关系 《人脉即财脉——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25



  有一人请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这人等得焦急,自言自语道:“咳,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来了?”告辞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话未完,最后一位客人也走了。

  你看,说话是简单的事吗?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检点,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惹怨招尤。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随意就说。像有些人去菜市场,问卖肉的:“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或饭馆服务员上一盘香肠,说:“先生,这是你的肠子。”这类生活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避免。

  明人吕坤认为,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像上面所说的情况,还不是太难的。只要注意语言修养,慢慢就会改善我们说话的纰漏和不足之处。说话难,最要命的就是说真话、说实话太难,比如秦朝时赵高擅权,想篡秦,又恐有人不服,于是这日在朝廷上拉上一只鹿来,对秦二世说:“我献给陛下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了马呢?”赵高便让朝中众臣评论他与二世谁说的对。左右有的沉默不语,有的为奉迎赵高便说是马,也有的说是鹿。后来,那些说是鹿的人都遭到赵高暗中陷害。你看,说话是不是难事?有时还和身家性命都紧连着呢!

  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一个《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谈到了办节目遇到的一些事。他说,现在世道变了,“文字狱”时代已成往事,说真话已不会闯下大祸,但“说实话免遭迫害,可不定能免遭伤害”。《实话实说》栏目请过几百位座上客来侃侃而谈,结果呢?一位座上客因此评不上职称,原因是“喜欢抛头露面不钻研业务”。另一位是研究所副所长人选,因做节目耽误了前程,理由是“节目中的观点证明此人世界观有问题”。一报社记者参加的节目一经播出,立刻感到人言可畏,人们说他出风头,什么都敢说,恶心。另一电台记者回去后被领导审查,认为他一定是拿了许多钱才会那么说。还有一位老年女性在节目中真诚表露了自己的人生感受,结果好多人打听她是不是神经病……

  崔永元苦恼地说:“所以连我们自己有时都怀疑,节目到底能做多久?”他也体会到了“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

  说话是一种艺术

  生活中我们常见有的人平常是这样说话,一见领导就那样说话了。明明是这么回事,有人偏偏说成那么回事。刚才还这样讲,一转脸又那样讲了。这样随风转舵,看人下菜,言不由衷,自欺欺人,活得多累,又多没意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就是这样不断地自己打自己嘴巴,我们做人可不能这样。

  有时,我们可以运用智慧和幽默来化解说话的困难。比如像一个小故事讲的:一位贵妇人牵着她的爱犬上了公共汽车,她傲慢地对售票员说:“我给狗买一张票,让它也像人一样坐个座位,行吗?”对这无理的要求,售票员回答:“可以,不过它也得像人一样,把双脚放在地上。”

  春秋时,齐国的晏子经常劝谏齐景公。一次,齐景公的一匹爱马暴死,齐景公大怒,命令手下把养马人用刀肢解。这时,晏子刚好在齐景公身旁,见刀斧手持刀而进,便问齐景公:“尧舜当年肢解人时,从谁的身躯开始的?”齐景公忙顾左右而说道:“从自身开始。”于是下令不肢解养马人。他听出晏子是在委婉地批评他,他又不愿赦免养马人,就说:“把他下狱吧!晏子说:“好,但先让我代您说说他所犯之罪,这样才能让他心服。”齐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开始历数养马人三大“罪状”。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杷马养死了这是死罪之一;死的是国君最喜爱的马,这是死罪之二;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而杀人,百姓闻知,必定怨恨国君,邻国闻之,必轻视我们的国家,这都是因为你使马死了造成的,你当死罪三也。来人,将其下狱!齐景公明白了道理,说:“把养马人放了,不要因此伤害了我的仁政。”

  说话讲求一些技巧,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原则,指鹿为马,曲意逢迎。如果违心地说话,那技巧就变成了恶行。崔永元说得好:“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讨论技巧,我们用酒精泡出了经验,我们得意地欣赏属于自己的一份老练时,发现我们丢了许多东西,那东西对我们很重要。”

  11 口不择言留后患(2)

  售票员和晏子很会说话,但前提都是坚持了原则,我们不能为技巧而牺牲原则和人格。

  说话这事,孩子不会觉得难,怎么想就怎么说,只有大人们觉得是道难题。在人们知道左顾右盼,思前想后,知道掂量和玩味的时候,孩子们的词典里还没有这许多词汇。那么,如果我们实在想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时,怎么办?崔永元出了个主意:那就实话实说,就像来自德国的教练施拉普纳对中国足球运动员说的:“当你不知道该把球往哪儿踢时,就往对方球门里踢!”

  这是解决说话难的最终办法,也许我们会因为实话实说而得罪一些人,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但我们说了,得到的是良心的安宁,我们无须后悔。

  这天,一位朋友因某事问我:“我那样做,你认为对吗?”我想说“不对”,但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说话技巧,就说:“你是要我说假话呢,还是说真话?”朋友说:“当然是真话。”我一下子坦然了,于是实话实说……

  1 交友必知的三大误区(1)

  交友时人应该根据彼此投缘程度确定一个双方都觉得安全的距离,一般的朋友距离远一些,生死之交和道义上的朋友距离可近一些。下面是交友必须注意的三大误区:

  (1)朋友亲密无间

  遇到投缘的朋友,人们喜欢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如果是恋人则更是如胶似漆、寸步不离,让对方喘不过气来。这是个危险的征兆。

  交友时,人应该根据彼此投缘程度确定一个双方都觉得安全的距离,一般的朋友距离远一些,生死之交和道义上的朋友距离可近一些。但关系再好,彼此也应保持一定距离,使双方感觉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过短。恋人、夫妻之间处理关系也不例外,适当保持一点距离,给爱情放放假,保留一点神秘感,有助于更好地吸引对方,这正是欲擒故纵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过分关心别人,包办别人本应自己干的事情,只能使对方感觉腻味、厌烦,别人表面上作盛情难却状,内心里却掩藏着说不出的愤怒。孰不知,亲密要有间,距离产生美!

  (2)知己难求,得一足矣

  与某人的交际达到一个极限时,再追加投入,交际的产出维持不变或增幅甚小,如果把追加的投入投向其他人,则可能产生巨大的回报。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有一知己与没有知己相比较,确实令人自豪。但如果有一知己则心满意足,不思另结新朋友,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全投入到一个或少数几个知己,鬓发相磨,实属浪费。

  人际交往也存在边际效应问题。与某人的交际达到一个极限时,再追加投入,交际的产出维持不变或增幅甚小,如果把追加的投入投向其他人,则可能产生巨大的回报。超过极限值的时间和精力与其继续投入到并无多大产出的同一个人身上,不如投入到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其他人身上,均匀使用力量,多结交几个朋友,多几分收获。当然,此间还有一个如何择友的问题,但那已属另一范畴。

  (3)忠言必逆耳

  规劝朋友,忠言何必要逆耳呢?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重复多了,人们难免会形成错觉,规劝朋友的话必须难听,不难听的话不配称“忠言”。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劝说朋友时,人们往往只强调动机的利他性和方案的选优性,忽略了朋友接受过程的复杂性和说服方法的使用,想粗暴地拿鞭子将对方赶入天堂,殊不知,方法的不当恰巧抵消了动机和方案的优势。既然朋友不接受你的方式方法,他又怎能爱屋及乌,最终接受你的动机和方案呢?

  西方管理学家认为,怎样干往往比干什么更重要。

  忠言如果顺耳不是更好吗?唐太宗李世民有次扬言要杀掉敢于触犯龙颜的魏征,长孙皇后闻后十分着急。如果用逆耳的“忠言”劝说李世民,李世民不仅不容易接受,反而会使事情弄得更糟。会说话的长孙皇后取顺耳之言规劝李世民。她说:自古以来主贤臣直,只有君主贤明,当臣子的才敢直抒胸臆、有话就讲,今魏征敢于直言劝谏,全赖圣上贤明。李世民闻后龙颜大悦,打消了杀魏征的念头。

  交际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是人生的必修课,仅靠古人的几条垂训和社会上人云亦云的箴言是做不好交际答卷的。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交际,遇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实问题现实分析,才会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规劝朋友实际上是向对方推销你的动机、方案和方法的过程。动机、方案、方法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劝说别人时,多一点方法,讲究一些技巧,忠言何须逆耳!2不给别人台阶下

  顺着台阶,才能往上走,也只给别人台阶才能走下尴尬。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也算是处世的一大原则,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悄悄替别人补漏,并归功于人

  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顺的苏军。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代表团的一位同志当场作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使司令有些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并准确地翻译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苏驻军司令和其他将领看到这一景象,在干杯时眼里都含着热泪,那位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久久不放。

  为什么在社交场合要特别注意为对方留面子、注意给对方“下台阶”呢?这是因为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会因你使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下终生的怨恨。同样,也会因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心,而对你更为感激,产生更强烈的好感。这些,对于今后的交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恰恰是不少人所忽略的。否则对方没能下得“台阶”出了丑,可能会记恨你一生。相反,若注意给人“台阶”下,可能会让人感激一生。是让人感激还是让人记恨,关键是自己在“台阶”以上不陷入误区。

  1 交友必知的三大误区(2)

 事业单位 人际关系 《人脉即财脉——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25
  由于自己的不慎和忽视,下列社交误区都可能使对方陷入难堪的境地。

  (1)揭对方的错处或隐处

  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进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造成一种对他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须“点到而已”。

  在广州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你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中国大酒家,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你;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你的帐簿上,你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会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内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帐处走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8437.html

更多阅读

好书读后感之《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实战篇 》 一本好书的读后感

虽然很多人对这类书名都嗤之以鼻,但对于人脉不怎么广泛的我来说,最初的确是被书名吸引的。读过之后,深感这本书更像是我的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诸多缺点,受益颇丰,所以赶紧趁着记忆仍然新鲜来总结一下。书中有很多金句,都跟我内心擦出了火

声明:《事业单位 人际关系 《人脉即财脉——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25》为网友承諾只為實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