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优势”中的智慧
在网上搜索“五大优势”,发现除我市开展“打造五大优势”的大讨论外,还有不少省市、企业也在做“五大优势”的文章,如广东省提出增创“五大优势”,重庆强调发挥“五大优势”,建设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北京营造汽车产业发展的“五大优势”,美的电器以“五大优势”铸就绩优蓝筹地位,等等。可见,“优势”问题引进了企业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广泛关注。
我去问一位学者,什么是一座城市的优势?这位学者早年在芜湖社科所工作,现居广州,他用一句话告诉我:“一座城市的优势说到底是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举例说,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珠三角在外商投资、廉价劳力、市场渠道、政策优惠上有优势,结果珠三角的加工出口能力一直大大超过长三角。自90年代起,长三角在信息产品制造和高技术产业上培植优势,如境外产业资本充足,有大量的优良技术人才,结果长三角在该领域的发展势头超过了珠三角。
由此看来,我市把“打造五大优势”与“科学发展”挂起钩来,这背后一定有着决策者的智慧:“五大优势”既是芜湖过去二十多年坚持改革开放、抢抓机遇、制度创新,推进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结果,又体现于“十一五”期间实现“2215”发展目标的一个过程,优势决定了芜湖未来发展潜能和发展趋势,最终要反映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上。如果我们不是就“五大优势”而论“五大优势”的话,是不是可以把“五大优势”背后的智慧略加延伸呢?
打造“五大优势”贵在打造综合优势中突显特别优势。芜湖的优势是综合性、多层次的,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禀赋,也非自然资源构成的因素,有经济方面的,如产业基础、城市规模、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有制度方面的,如企业制度、政府服务、市场规范;也有文化方面的,如价值观、教育水准、文化意识,在这些优势中,无论是产业发展优势、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势、制度优势、社会环境优势还是先进文化优势本质上是芜湖发展的特别优势,叠加起来将“1+1+1+1+1>5”而形成为芜湖的综合优势。但是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各城市间在集聚生产要素、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经济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打出同一张牌,竞争异常激烈,因此静态地看芜湖的“五大优势”固然重要,而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来看芜湖的优势,更具有意义。“忧劳兴国”,常怀警惧之心,着眼于将现在的优势保持它5年或10年,着力于奠定芜湖长久的经济发展格局和文化特征,在静态优势中把握动态优势,才是登高望远的大境界!对于芜湖来讲,一方面它是全省东向发展的核心城市、区域性经济的中心,另一方面它毕竟不是长三角的中心区域内城市,因此我市的优势又是自身绝对优势与在全国区域经济竞争格局中相对优势的统一,所谓自身的绝对优势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竞争力如奇瑞制造,提高城市的首位度,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功能突出且宜居的知名城市,相对优势则是在世界制造业逐渐东移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分工合作获得最大发展。综合优势中突显特别优势、静态优势中发展动态优势、相对优势中发挥绝对优势,这不就是芜湖“五大优势”中的智慧内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