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上至国家、民族的兴亡,下至企业的盛衰,无一不与人才有关。宋朝的包拯向皇帝进言:“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能够形成长时期的鼎立之势,与各自的“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不无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现代领导者在用人时,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以下三个误区中:
误区一:“光环作用”
据心理学家研究,品评人物的一大障碍是“光环作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某一显著特点极易影响人们对他在其他方面的评价,就像一股强光掩蔽了其他的光。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被光环现象所蒙蔽,但管理者评价人时,要尽力避免这种现象。
误区二:“晕轮效应”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和思维习惯。人们在评价某个人时,总是以为 “正面人物”的一切都是肯定的,“反面人物”的一切都是否定的,犯模式化和刻板化的毛病。前几年,很多出版物在介绍1955年授予的10大元帅中,只介绍9个人,在最后的附录中,以特别小的字体来介绍林彪元帅。只是最近几年,情况才有所好转。这是“晕轮效应”最典型的反映。
误区三:“马太效应”
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默顿1973年提出的概念。《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25章写道:“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默顿根据朱克曼对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调查,研究了科学家的声望、地位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发现社会对有名望的科学家作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没有出名的科学家们所作的贡献社会则知之甚少。在企业中,某人一旦出名,各种荣誉接踵而来,身价越来越高。但那些真正的、默默无闻的人才,由于没有知名度,不仅不重用,而且还受排斥。“马太效应”是当前的一种社会通病,管理者若无法走出这个误区,不仅会使人才过早衰亡,而且会压抑人才,埋没人才。
知人善任才能走出用人误区
领导者要走出以上三个误区,关键在于要能做到知人善任。
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知人才能善任;善任是知人的目的,不善任就无须知人。通过知人达到善任,又在善任中进一步知人。
所谓知人,就是领导者从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造就人的角度,从选贤任能的角度,全 面了解下属的优点和缺点,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知人。
王安石说过,“人才难得亦难知”。因此,领导者还必须具有识人的慧眼。要科学地知人识 人 ,一是要从整体上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二是要历史地看人,不仅要看当前的所作所为,还要看人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三是要发展地看人,要注意人的各方面的动态变化和趋势。四是要在实践中看人,特别是要注重人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史记》中有三句话: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正说明了在发展中看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