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美:创新推进GSK本土化转型



  她是外资药企中国区总裁中惟一一位女老板。这位美丽的中国女性已经在医药行业工作了30多年。她强调的是与中国企业合作,促进创新;她称自己是一座沟通中外、推进企业本土化的桥梁;她正在让其领导的公司在中国进行转型,从经营模式到业务重心。

  她曾说:“至于我的爱好,也许工作就是我最大的爱好。我很忙,但是一想到工作就充满激情,心怀快乐!”

□本报记者张洁/文

编者按:“英雄何必问出处,巾帼从不让须眉。”每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成功女性总会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温润婉约,体会更多的却是坚韧和刚强。她们用实际行动为此证明:只要敢于付出,智慧和勇气就一定能让女性成就更加骄人的业绩。

她,是外资药企中国区总裁中惟一一位女老板。这位美丽的中国女性已经在医药行业工作了30多年。她强调的是与中国企业合作,促进创新;她称自己是一座沟通中外、推进企业本土化的桥梁;她正在让其领导的公司在中国进行转型,从经营模式到业务重心。这就是全球第二大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大中华区总裁黄秀美女士。

  这家全球顶级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各种内外危机曾在2005年达到高潮,其旗下的康泰克、芬必得等品牌都被卷入漩涡。就在这时,黄秀美临危受命,开始担任GS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一职。在她的带领下,GSK迅速开始危机公关,选择了迥然不同的策略,同时她带领GSK在中国进行“铁腕行动”,一度被人们成为 “铁娘子”,一年之后便赢得了GSK在华业务的大丰收年。这些都使人们对这位跨国公司在华总裁中的首位女性产生好奇。她曾说:“至于我的爱好,也许工作就是我最大的爱好。我很忙,但是一想到工作就充满激情,心怀快乐!”

  近日,黄秀美女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药企之一,GSK是否受此次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同其他地区相比,GSK中国区发展情况有何特点?

  黄秀美:中国是GSK新兴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市场。中国经济拥有良好的基本面,市场发展能量巨大,且经济发展速度快。中国还拥有雄厚的创新和专业实力及大量的科研人才。中国政府有着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实力以及为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提供健康宏观环境的决心。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力量,做为炎黄子孙,我为这一事实感到骄傲,对于企业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截至目前,中央财政58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而就在春节前几天,国务院出台了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五项措施,预计各级政府为此将在3年内将投入8500亿元。您认为中国政府的这项政策会对医药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GSK会不会有进一步的战略调整和规划?

  黄秀美:作为医药企业,我们一直关注中国医疗改革的进展。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新的医改框架中确定的全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原则,特别是政府积极推动全民医保,将造福所有民众。旨在实现全民医保的医疗改革将使整个医药市场得以扩容,政府“预防为主”的疾病防控方针大大提高了人们预防接种的意识,同时自我药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为非处方药和消费保健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这一变革的进程中,GSK非常愿意配合政府的医改步伐,我们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从疫苗到处方药非处方药,从预防到治疗,以研发为基础完善并扩大现有的产品线,继续引入真正有价值,更适合中国人民的产品,增强药物可及性,使更多的人能获益于我们的优质产品。我们渴望为提高民众的医疗保健水平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尽到绵薄之力。

  记者:GSK在中国一向把走“本土化”路线放在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的位置上,为了促进本土化,GSK都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呢?

  黄秀美:本土化方面,我们在中国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努力。首先,GSK积极培养本地人才。回顾这些年走过的历程,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发展,也是一个承担培养本土人才责任的过程。截至到2008年,我们在中国已拥有约3000名员工。过去,中国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有不少外籍人员,我们通过为本土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和成长机会,已经有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人迅速成长起来。到2008年,中层管理人员几乎全部是华人,即便是最高管理层,也由以前的中外员工为一比一,发展到现在只有两名外籍人士,其他都是华人。

  在葛兰素史克,我们与员工共担职业发展的责任,全球通用的“绩效和发展计划”流程在2008年进行了全面升级后,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帮助。我们的政策是承诺长期培养本土人才,并提供所需的资源。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领导力培养系列项目”即是履行培养本土人才的长期承诺,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商学院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项目。2008年,有80位中层经理参加了这一培训项目。

  我们还侧重于内部的沟通与聆听。我们每年都会聘请国际知名的顾问公司为公司做“员工之声”调研项目,以期达到及时、透明和双向的沟通目的,认真聆听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

  推动本土化第二个方面的努力就在于发展本地生产。GSK是最早在中国成功兴建合资企业的外国制药公司之一。2001年初,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完成合并,成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在进入中国的20年间,投资总额超过4亿美元。目前公司在华投资设立了葛兰素史克(天津)制药、葛兰素史克(苏州)制药、葛兰素史克(上海)生物制品和中美史克制药等4家生产工厂,本地员工超过3000名。

  第三方面就是GSK致力于实现研发本土化。2007年我们宣布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承担从新药开发、临床研究到全球产品注册整个医学领域的研发工作,是一个一体化的,从头到尾完整运作的研发中心。我们希望在已有的临床实验和其它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扩大对研发方面的投入,更好地发挥中国所拥有的世界一流科研资源的潜力。中国拥有雄厚的创新和专业实力及大量的科研人才,研发中心的成立将充分发挥中国本地人才的优势,使其与GSK雄厚的研发实力强强联合,为促进世界和中国人民的健康而提供更多创新的药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从“中国制造”(MadeinChina)到“中国智造”(Discov鄄erinChina)的战略,希望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在10年内,成为公司全球药物研发的关键。

  记者:刚才您提到GSK一直在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那么,对于医药企业来讲,加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能跟读者分享一下GSK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吗?

  黄秀美:葛兰素史克拥有全球制药行业中最大的研究开发体系之一,每年的研发预算超过50亿美元,每天的研发投入在1400万美元,相当于每小时投入约56万美元。公司在11个国家拥有20多个研发基地,研发人员多达1.5万余名,运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类比组合式化学等尖端科技,每年合成6500万种化合物,极大地拓展了药物的开发领域。

  我们的药物开发优化中心 (CEDD)专注于开发目标疾病领域的技能与资源。这些 CEDD在药品部庞大的机构中形成了以研发为主导的小工作单位,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加灵活高效。CEDD均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领衔。

  去年,我们新的CEO上任后提出的三大战略之一就是“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产品”,提高GSK的研发生产力仍然是我们的重点,也是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根据公司2008第四季度报告,2008年我们共有12个产品上市,占2008年美国FDA批准的新化学实体和疫苗的17%。有超过10个重要产品在全世界已经交监管机构审批,有30个产品处于后期开发以及70个内部和外部的可堪当研发引擎的药物研发项目。

  作为最早在中国大规模投资药物研发领域的跨国公司之一,在进入中国的20年间,GSK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我们的研发重点(传染性疾病、糖尿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和中国政府目前所关注的重点是一致的。同时,中国公司正在加速与全球研发的同步,让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药物在中国尽早上市。

  记者:医药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污染一直为全球所关注。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制药公司,GSK在环保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黄秀美:我们一直贯彻着GSK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的总方针,包括:保护我们的员工、承包商、来访者和其他与我们运作有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我们的运作要以对环境和社会负责的方式进行;承诺不断改进环境、健康和安全的绩效;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和GSK全球环境、健康和安全标准;将环境、健康、安全和损失预防与公司所有运作过程、计划和决策过程结合起来;建立运作方法和环境、健康、安全及损失预防的战略,以便最理想地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确保公司的环境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产品管理要采用综合的方法,包括主要供应商和合同加工厂;在解决问题和绩效方面与主要利害相关方(员工、政府、社区等)积极合作和互动。同时,我们也在进行最新的科学研究,以进一步改善我们的风险评估办法。

  公司承诺到2010年,能源使用及对气候改变的影响将在2006年的基础上每个销售单位减少20%,至2015年,减少45%;我们将继续努力,至2010年达到全面消除氟氯化碳;达到减少水资源利用及废水污染的年度目标;减少碳消耗。

  以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为例。从2000年建厂以来一直被开发区评为环保优秀单位,对生产所排放废水、废气都经过专业处理后再通过专门的排放渠道排放,废物由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天津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进行焚化处理;废水、废气(锅炉和工业生产废气)的数值均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在开发区每年被连续减免污水排放费用并成为2006年天津市创办环保模范城市开发区药业的推荐企业。建厂以来,从来没有接到过社区和政府部门的投诉和抱怨,在环保部门的每年不定期检查中没有重大缺陷。

  记者:除环保之外,我们发现GSK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您怎么看待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黄秀美:GSK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安伟杰曾说,我们承诺继续做一个慷慨的社会公民,履行我们的企业责任。通过我们的所做所为,通过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企业所创造的财富,我们以特有的优势,致力于改善他人福祉。

 黄秀美:创新推进GSK本土化转型

  企业责任就是关于我们怎样与社会融合。尤其像GSK这样一个医药公司,我们与社会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履行企业责任时,不仅要参与,更要根植于其中。葛兰素史克的使命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人们能够做到更多、感觉更舒适、生活更长久,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这是GSK履行企业责任的基石。

  秉承GSK的传承,GSK中国承诺在中国成为卓越的企业公民,为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GSK在中国发展的20多年间,积极投身于社会健康教育活动,热心公益事业,在重大疾病领域、医学教育、捐资助学、援助灾区等多个方面,都有我们伸出的热情之手。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向有关团体捐助设备、资金、药品价值总计超过人民币2.3亿元。在世界500强中,GSK用于回报社会的资金占其利润百分比非常之高,达到4%。而通常情况下,这个平均数字是1%。

  记者:请您向广大读者简单介绍一下GSK在中国近期的发展目标和企业愿景?

  黄秀美:我们的新CEO安伟杰在今年上任后时就为葛兰素史克设定了三个战略重点:一是多样化全球业务的增长;二是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产品;三是简化运作模式。同时,在公司机构重组中,新兴市场被确定为重点领域,而中国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秉承“做到更多、感觉更舒适、生活更长久”这一光荣使命,我们要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将这三大战略很好地运用到中国市场,引入真正具有价值、更适合中国人民的药品,使产品线更加完善;提供一流的服务,为客户与终端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利益;开拓更深、更广的分销渠道,使更多的人们能够获益于我们的优质产品。同时,我们要深化本地化策略,加强人才培养,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扶助公共健康教育。

【相关链接】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开始在中国积极投资,目前是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拥有4家生产基地———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合资)、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合资)、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投资总额已超过4亿美元,目前拥有约3000名本土员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办事处。

  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业务由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和消费保健品四大部分组成,在肝炎、糖尿病、哮喘、艾滋病、抑郁症、肿瘤、抗生素、解热镇痛、皮肤病、胃肠道、心血管等多个领域提供几十种预防和治疗产品。香港地区还销售口腔护理产品和营养保健饮料。

  葛兰素史克是最早在中国大规模投资药物研发领域的跨国公司之一,研发投入已超过人民币10亿元。我们与30多个医学院校/医院合作,被公认为治疗乙型肝炎、2型糖尿病、哮喘和精神疾病领域的领导者。2007年,公司在上海成立全球研发中心,其目标是使中国在不远的未来成为葛兰素史克全球研发的战略中心之一。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发展的20多年间,积极投身于社会健康教育活动,热心公益事业,在重大疾病领域、医学教育、捐资助学、援助灾区等多个方面,都有我们伸出的热情之手。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向有关团体捐助设备、资金、药品价值总计超过人民币2.3亿元。

关于葛兰素史克公司

每秒钟,35支疫苗自葛兰素史克发往世界各地;每分钟,1100多个处方开出葛兰素史克的药品;每小时,超过56万美元用于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每一天,2亿多人使用葛兰素史克生产的牙刷和牙膏。

  葛兰素史克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10万名员工。葛兰素史克总部设在英国,以美国为业务营运中心,拥有全球药品市场中近7%的份额。2007年,公司全球销售额达227亿英镑。

  葛兰素史克拥有全球制药行业中最大的研发体系之一,每天的研发投入高达800万英镑,相当于每小时30万英镑。公司在全球拥有20多个研究基地,研发人员多达1.5万余名,每年为新药研究筛选6500万化合物。

  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药品主要用于六大领域———抗哮喘、抗病毒、抗感染、精神卫生、糖尿病和消化系统。葛兰素史克的疫苗产品居世界领先地位,全球25%的疫苗是由葛兰素史克提供的。当前,公司在癌症领域的研发也正迅猛发展。此外,在消费保健品领域,葛兰素史克亦拥有多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主要产品包括非处方药、口腔护理产品、戒烟产品和营养保健饮料。

  葛兰素史克在全球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年均投入约为税前利润的5%,在10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并特别关注改善人们健康和教育的项目。

黄秀美总裁简介

黄秀美女士现任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黄秀美女士生于1953年4月,1971年到1975年就读于台湾大学药学系。1976年,黄秀美女士加入世强药品有限公司,就此展开其丰富而精彩的30年制药行业职业生涯。黄秀美女士有着丰富的跨国制药公司管理经验,历任葛兰素史克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总裁,荷商史克美占远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行销部副总,史克美占远东股份有限公司事业发展部处长等职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8255.html

更多阅读

家乐福:三大策略“深耕”本土化

     自1995年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家乐福在中国已经有18年的发展历程,截至目前,其门店数已经超过220家。与来自法国的奢侈品、化妆品等企业固守法国“血统”不同,作为大卖场业态的企业,家乐福需要面对中国各地市场迥异的消费

消费品零售总额 消费品 黄金叶:经典回归的品质与文化创新

消费品 黄金叶:经典回归的品质与文化创新文/陈浩品牌的终极映像是什么?是一种源于品牌核心价值的文化图腾。这种文化图腾被广泛认可,并流传深远,将品牌塑造为时代经典。而经典品牌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文化崇拜,因而能够跨越时代

消费品零售总额 消费品 黄金叶:品类创新下的品牌升华

消费品 黄金叶:品类创新下的品牌升华 文/禹勇关于烟草有个美丽的传说,哥伦布1492年发现北美新大陆时,印第安人将烟草赋予“还魂草”的美名:有位公主死了,人们按照风俗对她实行天葬。让人感到惊异的是公主在几天后竟

百思买关张:“全球第一”的本土化失策

 从踌躇满志、顾盼自雄,到偃旗息鼓、轰然休克,百思买自有品牌在中国的存续前后不过5年。   当年,顶着“全球第一”光环的百思买曾被视为中国电器连锁业游戏规则的改变者,但就在业界纷言“狼来了”之际,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曾公开表

卫龙宝:好老板兼具本土化与国际化

——对话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卫龙宝  本刊记者 陈率  卫龙宝: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小企业成长与城镇发展研究所所长。他的研究主要涉猎中国经济发展与政策、中小企业成长、产业集群与城镇发展政策。2005年入选

声明:《黄秀美:创新推进GSK本土化转型》为网友温山软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