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孝永) 公元2007年,作为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食品价格上涨,席卷中国,不速之客----"通货膨胀",正溜进入千家万户,贪婪地抢夺着老人孩子嘴中的食物。这一社会“公敌”,既损害城乡大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也给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制造着意料不到的困难。 可令民众费解的是,明明切身感受着通货膨胀之害,而政府的某些权威部门,却一再不愿意正视之.对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的物价,有的部门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有的部门是一味地轻描淡写. 如国家统计局,在公布二季度CPI数据时有意弱化6月份的4.4%增长,强调上半年CPI的3.2%增长,并认为上半年CPI的增长核心因素分别来源于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这两类价格同比上涨达7.6%和3.94%,对CPI上涨的贡献分别为78.5%和17.81%。考虑食品类价格、居住类价格上涨持续和前期的翘尾因素以及其他结构性因素,因此,在国家统计局看来,当前CPI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还如国家发改委,到了8月20日,仍然矢口否认我们社会当前有通货膨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曹司长公开向媒体说:"目前物价上涨不是全面通货膨胀前兆,是结构性上涨". 好在政府机构也不尽是如此.面对举国担忧的物价上涨,央行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比较客观的进行了分析.央行的《报告》当前经济中价格理解上,完全不同于其他政府机构。 央行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国内食品价格快速上涨、肉类产品快速上涨并非一种暂时性的行为,也不是价格上涨翘尾因素,而是一种制度性因素所导致的结果。目前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除了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央行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了当前物价上涨的"制度性因素"!"制度性因素",短期能改变吗?大家都知道,是不可能改变的.那么,物价上涨,就不可能是一个短期的问题。 作为生活必需品--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引诱通货膨胀这伙强盗更疯狂地劫掠民众。 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但持续的物价上涨,非短期的物价上涨,肯定就是"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膨胀?经济学家的定义过过学究气了.我们不妨听一听西方发达国家政要的典型说法:美国前总统胡佛:“通货膨胀比专制独裁者还要坏。”德意志联邦前总理艾哈德::“通货膨胀是明火执仗的强盗。”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通货膨胀一般产生两大重要后果: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二是财富重新分配。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最为危险的恶魔。从中国的现实来看,通货膨胀除了上述二大恶果外,正损害,还将继续损害着我们政府的公信力! 对当前持续了大半年物价上涨,我们的政府各部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当前的政治责任感,应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应有高度的忧患意识.对"通货膨胀"这伙强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权威部门,不能误判当前物价上涨的形势.权威部门误判物价走势,误导社会舆论,尚可谅解;延误了对通货膨胀这伙强盗的防范,则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犯罪!历史是不会谅解的. 2007.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