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恶仍然饱含善意,才是真善,方是高人。
“君子眼里有小人,小人眼里无君子”,在人与人的博弈中,更具耐性、更有宽厚、更能包容的一方是真正的价高者,真正的价高者必定“笑在后面”,因为他要实现的是一个比他的对方要达到的更大的利益,自然而然就只能在后边。这也正是中华古圣先贤强调“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的根本原因。
——题记
你或许关爱某个人,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在关爱他,而是认为你有求于他。
你或许尊重某个人,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在尊重他,而是他本来就比你牛。
你或许对某个人十分谦虚,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真的谦虚,而会认为你本来就不懂。
你或许对某个人以诚相待,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真的诚实,而会认为你幼稚可欺。
你或许与人为善,待人仁和,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真的仁善,而会认为你懦弱无能。
你或许行文通俗,深入浅出,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真的深入浅出,而会认为你浅薄。
……
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经历或体验。极端的,你越把他当人,他越不把你当人。
这样的经历或体验印证了从“注目礼人”推演出的第一条定理: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承认的斗争——“注目礼争夺战”。简单地说,一个人的价值若不被对方认可,戴钻石也会被认为戴玻璃;一个人的价值若已被对方承认,戴玻璃也会被认为戴钻石。
这不是我搞什么杜撰,如果说杜撰,老百姓杜撰了一大堆:
名人酗酒称“豪饮”——凡人多喝叫“贪杯”
名人做蠢事称“轶事”——凡人做错事叫“犯傻”
名人发脾气叫“个性”——凡人发脾气叫“劣根”
名人的空话谓“指导”——凡人的实话叫“唠叨”
名人强词夺理为“雄辩”——凡人据理力争叫“狡辩”
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用过的东西视为“废物”
名人略上年纪称“某老”——凡人年岁再高也叫“老某”
名人的无稽之谈谓“名言”——凡人的谨慎之言叫“废话”
名人蓬头垢面谓“艺术气质”——凡人不修边幅叫“邋里邋塌”
……
同一个事理,承认还是不承认,结果截然不一样。在谈到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时,不是以恨来概括,就是用爱来总结。其实都失之偏颇,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表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爱,也没有绝对的恨,永恒的只是价值的博弈。
即便是商品交换,也首先是承认的斗争,如果交换双方互不承认对方商品的价值,那买卖是不可能成交的。另一方面,如果价格根本不对称,甚至于天渊之别,但只要交换双方认可对方的价值,亦可以成交。注目致礼在先,商品交换在后。
“注目礼人”表明:人首先都是自己,“我”好,“我”美,“我”牛,“我”了不得,总而言之,“我”的价值比对方高——所以博弈不可避免,因为对方也是这样想的,“我”是“我”,可对方也不是什么“孙子”,也是“我”!
但实际上二者价值往往不相等,必有一个高者。那这一高一低的博弈会怎样展开呢?《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对人与人的博弈展开了系统的演绎,简单地说,价值低的一方一开始会看不到价值高的另一方的高,总以为自己高,对方应该向他注目致礼。
如果价值高的人就此斤斤计较,不向价值低的一方注目致礼,那无疑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价,或者说,这本身就表明他并非真正的价高方。真正的价高方因为完全明白价值低的对方是怎么一回事,他会表现出宽厚和包容,甚至常常莞尔一笑,就像父母对待成长中的孩子一样,充分向价低方注目致礼,因为他追求的是更大的利益,一时的“注目礼”他根本不在乎。民间格言“君子眼中有小人,小人眼中无君子”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情势。
换句话说,在人与人的博弈中,更具耐性、更有宽厚、更能包容的一方是真正的价高者,真正的价高者必定“笑在后面”,因为他要实现的是一个比他的对方要达到的更大的利益,自然而然就只能在后边。这也正是中华古圣先贤强调“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的根本原因。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价高一筹,就以高压人,逼人就范,一方比另一方价值高更体现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包容和引导之中。正义原本应该战胜邪恶,但从历史看,正义一时常常不能战胜邪恶。这并非老天不长眼睛,而在于正义的代表者一时缺乏对邪恶的包容和引导。
也就像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君子为小人所败的现象,小人的确是小人,君子也确实是君子,但这些所谓的君子往往缺乏包容和引导,以义压人,以理压人,最后反被小人所制。说到底,以义理压人的君子称不上真君子。也是从反面应证了民间又一句话至理名言:“伪君子斗不过真小人”!真正的大道君子,一切小人都会掉进他的“陷阱”,这不是因为大道君子阴谋诡计,而就是因为小人就是小人。“上帝无言,百鬼狰狞”说的应该就是大道君子的气势,在大道君子面前,小人实际上是自己折腾自己、自己打败自己的,他始终对对方饱含善意。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句话似乎有些绝对,从历史看,的确有小人一时得势,也存在虽败犹荣的君子,但这句话确实有些道理,不能够把小人打倒在地,又怎么证明你是真正的君子呢?
“注目礼人”提醒世人:关键不是你是什么,而是别人意识到乃至承认你是什么,所以不管你是什么人,都自动也必须为承认而斗争——“注目礼争夺战”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