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创新(不是口头的或“统计”的结果)不是空中楼阁,思想贫瘠的土地充其量只有个人的智慧,却永远不会造就真正的创造力——中国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中国目前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政体而言——都遇到了瓶颈,就经济而言,表面上看是由于创新能力的缺乏,但从深层次来看,抑制创新的文化,和对政府对稳定、一致性(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刻意追求——这些都是创新的敌人——才是根本原因所在!我们其实是一边在大声吆呵、提倡着创新,一边却在釜底抽薪,破坏着创新的根基——这种矛盾不解决,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就永远不可能转换为区域创造力!
《经济观察报》4月7日刊载的文章《如何使中国变得更为创新》(链接:http://www.earm.cn/html/zhengce_huanjing/2008/0408/9185.html。作者博吾乐,为欧洲咨询联盟安博思高级合伙人),提出体察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的创造力有三个准则、八项特征,现摘编于此(略有编辑)。对比一下中国的现状,你就不难勘破中国创新的真实窘境。
创造力的三个准则
创造力在90%的情况下是将一种形式的解决方法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解决方法。换句话说,创造全新理念的情况并不多,通常我们用来源于不同领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一理论,我认为创造力有三个准则。
第一项准则:创新与差异化思想的活跃程度成正比。人如果处于一个不同思想自由流通的环境里,他们将更容易发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他能够顺利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那么他就能够快速地解决问题。
第二项准则:富有创新性的企业和机构里将能够产生出有创新能力的人;同理,有创新力的国家容易产生有创新力的企业。即使是在同样的行业里,不同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大不相同。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公司内部的文化和机制造成了这样的差异。总体来说,创新企业有着以下的文化:激励不同思想;推动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乐于挑战主流思想;容忍“错误”,即容忍因尝试创新而产生的失败。
第三项准则:创造力和创造力之间相互吸引。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人士需要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研究发现,当一个地区正在进行快速变化时,创新人士将随之而来,而他们的到来,又使这一地区变得更为创新。
创造力的八个特点
在理想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国家将更能够产生创新?基于创造力的三项准则,我们发现,富有创造力的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将具备以下特点:
1、丰富的多元化: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群;
2、丰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学著作;
3、高密度的人口,人与人之间不断地相互融合;
4、快速发展和创新的经济;
5、有着健全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使创意人群有着更多的机会来关注他们的创意,而不是每天生活里的琐事;
6、激发学生独立思维和挑战老师观点的教育系统;
7、丰富的文化和科学思想:对新思想、新理论的讨论和实践;
8、国家的愿景:将创造的能量引向几个特定的发展目标,使创造的能力能够被着重使用在某些特定的领域。
中国是否具备这些特点呢?
中国必须这样做,因为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创新这一议题上展开了相互竞争。美国在这一模式上已经领先了两个世纪,他们将欧洲的根基(丰富和多元的文化)和他们自身清新的年轻能量相结合,为创造力带来了一个最好的环境。我认为,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城市相比起企业来,想做到这一点就更为困难,但我也看到了一些结果,证明这一工作是可行的。
当我们在思考“让一个国家变得更为创新是否可能”这一问题时,芬兰已经做到了。在过去的20年里,芬兰政府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个国家——对教育系统和其他体系进行了彻底的变革,使其成为了欧洲最为创新的国家之一,创造了像诺基亚这样的企业。尽管芬兰作为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家,其社会环境并没有完全符合创造力的三大准则,但也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创新性成功。
相关(推荐):《如何使中国变得更为创新》《“创新”的根本》《创新中的四类经典陷阱》《中国:创新的八大误读》《缺乏文化土壤:创新难以救中国!》《专题讨论:如何认识“创新”?》(专题)
(管理e栈www.earm.cn/bbs曹×2008-4-9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