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新一轮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分析



摘要:

通货膨胀一直是萦绕在世界及中国经济上空的一个梦魇,也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运行的重要问题。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85年、88年、93年、94年有过四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并且各次上涨的峰值不断的攀升,90年代前期的一波物价上涨峰值曾经超过20%。此次,中国物价水平在2003年中期开始上涨,三大物价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全面上涨。例如:全国商品零售物价自2004年1月以来连续13个月出现正增长,在2004年10月达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开始出现持续的正增长,在2004年7月和8月高达5.3%;工业品的出厂价格也由2002年负增长转为2003年正增长, 2004年高达6.1%;原材料购进价格也持续正增长。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表明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压力。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在本轮通货膨胀压力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发生的原因。

关键字:通货膨胀压力  成本推进  需求拉动  经济制度 物价上涨

 

 

正文:

通货膨胀一直是萦绕在世界及中国经济上空的一个梦魇,也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运行的重要问题。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不同的政策,但收效甚微。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85年、88年、93年、94年有过四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并且各次上涨的峰值不断的攀升,90年代前期的一波物价上涨峰值曾经超过20%。从94年~02年我国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通货紧缩。此次,中国物价水平在2003年中期开始上涨,三大物价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全面上涨。例如:全国商品零售物价自2004年1月以来连续13个月出现正增长,在2004年10月达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开始出现持续的正增长,在2004年7月和8月高达5.3%;工业品的出厂价格也由2002年负增长转为2003年正增长, 2004年高达6.1%;原材料购进价格也持续正增长。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表明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就是说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仅仅是感受到了压力,即只是达到温和的通货膨胀,并未上升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是否会由温和走向严重,我们现在只能拭目以待。

一、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

长期以来,很多国内外的经济学家高度关注了我国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但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大家都是泛泛而谈,并不固定。最近,谢红在《目前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2005年12月)一文中提到了一个综合的定义,是这样归纳的:第一,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供给对总需求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是经济增长在价格上的一种反映。它通常与经济过热相伴随,表现为过度的需求,与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密切关系;第三,通货膨胀的特征表现在于物价总水平的持续并普遍地上涨,这个物价水平一般是通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CPI)来描述。

通常对于通货膨胀的界定,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是这么界定和区分的:通货膨胀率界定在3% ,在3%以下就是“温和通胀”,当CPI超过5%就是一个宏观经济过热的信号,它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一旦超过这限度并迅速上涨就值得关注。一般5%是我国温和通货膨胀上限,居民消费物价控制在5%以内是可以承受的,会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持续超过5% ,属于中度通货膨胀;若达到两位数,并且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趋势将不可逆转,那就是奔腾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

二、新一轮通货膨胀压力所呈现的新特点。

本轮通货膨胀压力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结构性上涨、温和性特征、成本推动、传导性较弱。

结构性上涨,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而导致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但现在表现为物价变动过程中的结构性差异。本轮结构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三大价格指数涨幅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

以2007年为例,在这一年里,我国CPI平均较去年上涨4.8%,我国PPI平均较去年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和我国RPI平均较去年上涨4.4%,生产价格中初级价格和中间产品价格涨幅高于最终产品,购进价格高于出厂价格,生产资料价格高于消费资料价格。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和生产的快速扩张与资源的供给或消费需求的比例失衡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2)三大价格指数内部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2007年的CPI中,如图(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从图中可以看出,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和居住上涨,而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则持续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大大高于生活资料。而同时九大类购进价格也是涨幅不均。

(3)本轮通胀的城乡和区域差别比较大。

从2003年开始,农村CPI涨幅连续18个月超过城市,同时以2004年为例,城市CPI的涨幅为3.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而农村CPI涨幅为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目前从全国来看,CPI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一般是粮食主产区,资源、能源输出大省;而经济发达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温和性特点,按照上面的经济学界的划分,通货膨胀有温和通胀与严重通胀之分。一般发达国家认为,不超过3%的物价上涨属于温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运行没有上面危害。但是在我们国内普遍认为,温和通货膨胀的上限应该是比发达国家要高。国内学者金三林在对21年(1983~2003)、252个月的CPI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5%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上限。截止到2007年,虽然个别的月份超过5%,甚至达到5.6%,但我国的CPI总体来说是低于5%。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依然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运行造成什么危害,但我们已经感觉到了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掉以轻心。

成本推动的特点,本轮通胀的压力主要是由于粮食等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的。粮食价格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的下降造成的,属于供给出了问题,应该属于成本推动。而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引导国内能源、钢材等价格的上升本属于投资需求膨胀导致,主要属于需求拉动。但是这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带动了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时,间接的也属于了成本推动因素。所以本轮经济体现出的是一种成本推进导致的通胀。

传导性较弱,表现为价格传导效应在逐渐减弱,时滞延长。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价格迅速上涨后,大部分居民消费工业品价格没有同步上涨,而家用电器、服装、纺织等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医疗保健、日用品及文化办公用品价格相对稳定。此次物价全面的持续增长,意味着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但它不是长期性的通货膨胀,而是短期性的波动、是结构性的、温和性的、是经济增长在价格上的一种反映。

三、导致新一轮通货膨胀压力的原因分析

1.成本推动是导致新一轮通货膨胀压力发生的主导因素。

成本推动主要体现在粮食等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以及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带动国内能源、钢材等产品价格上升。

(1)    粮食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

食品在我国消费者生活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55%),食品价格上涨占生活费用指数上涨的60%以上。由于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引起食品价格上涨,可见粮食价格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粮食供求缺口逐年扩大导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粮食需求虽呈刚性稳定增长,但供需缺口依然在扩大。粮食需求主要由生活用粮和生产用粮两部分构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人均口粮消费呈小幅稳步下降的趋势。但考虑到新增人口因素,生活用粮需求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居民消费的禽肉蛋奶不断增加,饲料用粮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加之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工业用粮需求也有所增长。从近几年国内粮食需求的基本状况看,粮食需求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总需求大致稳定在9600~9800亿斤。而从粮食生产来看,尽管中央在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下,2004年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389亿斤,但仍无法满足全年粮食需求,存在400亿斤左右的缺口。

第二,粮食库存压力继续增加。自1998年起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下降,由10246亿斤下降到8614亿斤,是近几年的最低水平。2003年我国粮食库存不足当年消费量的30% ,处于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比过去30年的平均水平大约低一半,其中2003年的粮食供给缺口达当年消费量的13.4%,2004年我国粮食供给缺口仍继续消耗一定的库存并依靠粮食进口来弥补,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就2003年当年当年的粮食缺口就达2000亿斤,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粮食的价格开始快速的增长。再从国际粮食库存看,尽管只有2004年世界粮食期末库存恢复性增长了2.1% ,但仍只相当于粮食库存最高年份2000年的67.6% ,粮食期末库存量仅占年度消费量的17.8%,这比18%的世界粮食安全标准还低0.2个百分点。

第三,由于粮食是肉禽蛋和水产品生产的基础性原料,所以粮食价格上涨导致肉禽蛋和水产品价格上涨。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6月份同比上涨4.4% ,环比上涨0.4%) ,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 ,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 ,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最突出的表现是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统计,2007年上半年,出栏生猪平均价格为每50公斤568.47元,比2006年上涨177.04元,涨幅45.2% ,比历史最高的2004年还高124.98元。从06年年底开始,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攀升,2007年1~6月份,出栏生猪平均每头总成本915.25元,每50公斤总成本436.78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分别比2006年增加159.79元、88.35元,增幅分别为21.2%、25.4%。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据统计,07年1~4月,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5.1% ,城市居民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0%。一些养殖场为了避免成本再次上升的风险,饲养积极性下降。

(2)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带动国内能源、钢材等产品价格上升。

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给我国带来较大的的价格上涨压力。受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地缘政治危机、气候反常、美元走弱、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盘升,一度冲至100美元/桶。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与石油表观消费量之比)达50%左右,2007年1~10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达1.367亿吨,同比增长13.8%。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我国一直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严格管制,虽然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7年11月1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但仍仅相当于国际油价70美元/桶的水平,存在严重的国内外油价倒挂、国内批零油价倒挂的现象。由于国际油价有可能继续走高,加上国内炼油行业存在亏损,预计我国政府2008年仍将上调成品油价格。石油是工业“血液”,属于重要的上游资源性产品,调升其价格首先将推高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加大整个工业生产成本,然后逐步传导至下游的加工工业和消费品,进而推动物价全面上升。再有国内原油、煤炭、钢材、水泥等燃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会使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推动工业品价格指数的上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房地产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对钢铁等基础性原材料的需求强劲,导致钢材、铝材等价格大幅攀升,拉动了钢铁、电解铝等金属材料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例如,以2004年10月为例,有色金属材料的购进价格上涨23.5%,采掘工业产品出厂的价格上涨32.5%,11月上涨35.2% ,达到全年最高,燃料动力购进价格11月上涨18.3% 。由于能源、原材料工业长期作为国家的瓶颈产业,而且发展相对滞后,所以导致形成了一种 “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模式,其价格在需求的刺激下大幅上涨。因此,农产品、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和能源、原材料、土地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竞争压力增大,形成成本型价格上涨压力。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新一轮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分析

2.需求拉动是导致新一轮通货膨胀压力发生的次要因素及助推力。

需求拉动在本轮通货膨胀压力中并不是主导因素,但它在成本推动的带动下,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例如,经济活动过热投资大增、国际传导因素、外汇储备多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

经济活动过热投资大增,这一轮通胀由于目前国内市场经济活动较热,需求较大,拉动供应相对短缺和紧张的产品价格上涨,例如钢材、煤炭等基础原料的价格上涨,由此带动了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中国的需求增长还带动了国外能源和原材料产品的价格上涨,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物价的提升。同时由于投资大增拉动总需求的增长过快,这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作用最明显。经济增长的两个来源是投入资源的增加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如果仅仅依靠投入资源的增加来维持增长,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增长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同比增长25.8%。唐甜在《对我国通货膨胀形势的思考》(2006.9)一文中认为随着这样快的投资需求扩张,我国的资源是无法长期支持的,由此引发的生产资料等中间产品的紧缺就会导致价格的上升。而其中政府在投资项目中注入的资金量往往很大,但政府的投资却是缺乏长远规划性的,比如为了美化城市,政府大修广场,大铺草坪,扩宽街道等,政府一般是一年一个规划,今年扩修了,明年又将其重新翻新,这种现象在我国十分典型。这样无计划的重复建设,的确是增加了国家的GDP,但其却是没有意义的,进而由此带来了不必要的投资需求增加,需要更多的劳力和物力,这也是引起我国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之一。

外汇储备过多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在过去三年中,美元一直盘旋下行,兑欧元汇率下跌约50% ,兑日元下跌22% 。由于目前美国巨额的经常项目和财政“双赤字”,因此专家预计美元还将继续贬值10%~20%。由于我国的汇率政策是紧盯美元,美元不断贬值,也造成了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其它主要货币的贬值,致使人民币面临强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随美元贬值固然可以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出口的进一步增长。但同时,也会加大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随美元贬值,导致投机成分加大。国内较热的经济活动参杂着一定程度的投机成分,这种投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与游资有关。中国目前已经从实物经济阶段发展到金融经济和虚拟经济阶段,由于在这一历史时期未能及时调整和运用汇率这一杠杆,只注重追求出口利益,未考虑到国外游资可能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未能及早采取合理的汇率调整,致使国内目前游资充斥,货币量巨增。2007年我国的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在2008年4月已经达到1美元兑换6.99元人民币)这不能不使我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我国资源相对贫乏,许多原材料需要口,2003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在美元贬值的带动下上涨很快,造成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目前下游产品中诸如水电煤运等价格受政府控制,而其它产品受需求制约,成本上升暂时还难以推动价格明显上涨,但这种状况不可能长久保持。当下游企业无法承受高成本时,倒闭和提价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样一来就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同时,美元下跌越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大,国外游资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内,迫使我国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为通货膨胀的发生增加助燃剂。因此,如果人民币随美元进一步贬值,无疑会加大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利于对价格总水平的控制。

3.我国的制度原因是导致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根本原因。

从制度因素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供给结构的不合理;二是我国的体制造成的。

一是供给结构的不合理。供给结构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在产品结构方面,“过剩”与“不足”并存于城市市场,大量的一般性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供过于求,而许多高档的高技术产品则是供不应求,要依赖于进口。同时农村市场却有巨大的潜力,大量的工业消费品因缺乏实用性,导致购买力下降而无法销售,能满足现实农民购买力的商品大都供不应求,城市和农村在消费品的购买以及使用上无法实现消费的转移,是供求结构的错位,是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经济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其中农业经济比较的脆弱。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农产品的供给往往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的超高速增长与农业低速增长形成尖锐矛盾,产业结构不平衡。农业方面主要是投入不足,利益低下,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成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始的冲击。又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结构模式,全力注重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的高速发展却不是建立在农业和轻工业充分发展的前提下,而是跳跃式的国家规定,因此造成农、轻、重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的非均衡发展。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我国主要向一般加工业倾斜,但基础工业和能源、交通等瓶颈产业却发展滞后。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而且发展滞后,第二产业的比重在迅速上升,但第一产业比重在下降。如图: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期计算而得)

二是我国的体制因素。

(1)首先,我国市场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并存,但两种体制经常发生摩擦,影响了价格机制的市场化发育和经济体系的市场化进程。一方面市场价格机制正在形成,而另一方面我国市场价格决定行为的不规范,相应的有关方面,例如投资、财政、金融等体制、法制改革还没健全,因此在双规体制的矛盾下最容易引起价格的上涨。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深化,价格受到供求的影响,长期受抑制的物价水平在需求的作用下发生改变。经济体制转型会伴随原先不合理的相对价格不断调整,要改变不合理的比价关系和形成新的价格机制。但是,相对价格比率的调整遇到社会各利益集团在利益分配上的阻力,价格具有向上刚性,所以只升不降的办法是为一能够起到调整作用的办法。最后,在投资体制不健全、市场又缺乏投资风险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热”依然存在,最终由投资膨胀引起了总需求膨胀使经济达到非均衡运行的状态。同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结果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投资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基础部门仍然十分落后,这全都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部门。这些部门的产品和服务,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难以同步扩大供给,所以只能通过价格的上涨来吸引超额需求,因此引起全面的物价上涨。

(2)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火爆,居民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其实是我国的土地价格的居高不下。而这个土地价格,原本是可以由市场决定,并且有所选择的。但中国的土地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中国土地买卖是地方政府垄断的,以及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合理。

由于中国土地的买卖由各地方政府垄断,所以价格没有任何竞争机制。基本上来讲,价格都是在地方政府掌控的尺度上。前一阶段在新闻上看到,一个人口仅130万的湖南浏阳政府大楼盖得比美国白宫还要气派,其周围大概有4到5块地,却是一块一块拿出来卖,卖的价格节节升高,政府一点都不着急。价格虽然是政府公开向开发商招标的,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却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因为每次在卖着的土地只有这一块,整个地价,是完全由政府垄断和操纵的。

土地这一块,已经把房价的门槛筑高了一倍。土地拍卖的收入,已经占到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60%以上,然后地方政府会用这些钱,去盖新的政府大楼,盖新的公安局大楼,新的税务大楼,而不是去扶贫,扶持教育,去改良医疗。

再看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在我国,建设单位使用的非家用地大多是通过行政审批取得的,所以我国的土地在由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及土地审批过程中存在太多的“中间利益”,结果就出现了一些对政府官员的“公关”成功者获得了土地,但他们却不是土地的真正需求者。真正的土地需求者又往往“公关”不成,于是,同一地块反复“倒腾”、几经易手的闹剧就在中国房地产界不断上演,正是这种“倒腾”催生了中国房地产业的“繁荣”。

(3)政府的宏观调控因素。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与计划的共同运行已使我国经济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应该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即通过它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而在总量平衡的条件下,市场微观经济结构,即经济资源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配置问题应当由市场去处理。例如,长时间以来,粮食价格的持续下跌使得农民增收一直成为问题,农民消费上不去,我国整个消费的增加就会出现问题。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有必要加大整个GDP里面消费所占的比重。所以,这一轮粮食的涨价也有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同时,政府也制定了对农民收购粮食的最低收购价,这也就是说,我国的消费者和政府共同为粮食的价格上涨付出了代价。

四、结束语

通货膨胀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国家、政府没有做出任何措施或用错误的政策来防止通货膨胀。好在我们国家目前只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通货膨胀,也就是现在只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但我们的前景不容乐观,2008年第一季度的CPI已经达到创纪录的8%,可见我们国家对于通货膨胀压力的治理还是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一定能够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度过目前的危机。

 

 

参考文献

1.保罗· 萨缪尔森、威廉· 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M]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

2.卢峰,经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信息网,2002.4

3.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4.金三林、杨琴,从新一轮的通货膨胀的特点看2005年物价走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5.7

5.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通货膨胀的趋势分析——《通货膨胀趋势研究》课题系列之三[J],统计研究,2005.6

6.谢红,目前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7.张素风,近年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态及成因分析[J],金融·财政,2005.11

8.唐甜,对我国通货膨胀形势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6.9

9.金三林,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政策含义[J],宏观经济,2005.2

10.徐诺金,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式的思考[J],经济观察,2005.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进度统计数据.2006、2007,www.stats,gov.cn.

12.国家统计局,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J],2006.8,www.news.sina.com.cn

13.王小广,近期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的原因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7.10

14.张伟兵,我国潜在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J],经济导刊,2007.4

15.王兆阳,当前国内外粮食价格基本态势及趋势(上)[J],世界农业,2001.4

16.安玉侠,解析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J],经融经济,2001.4

17.叶尚宵,从粮价上涨探析中国是否面临通货膨胀问题[J],甘肃农业,2005.11

18.徐传谌、刘凌波,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J],财贸研究,2007.5

19.卜永祥,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J],经济学动态,2007.5

20.王小广,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展望及政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07.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7697.html

更多阅读

新一轮行情有望十月正式启动 十月行情

百年一遇的两次股灾下跌后,大盘在整个九月份横盘整理,构筑中期大底。虽然目前仍处于磨底阶段但大盘随时会结束磨底启动新一轮行情。股市在等一个契机和信号。现在的A股,指数已经不具备持续下跌的空间,区间就是再补跌一下还是在平台直拉

1-9 江苏规划新一轮高速公路网2012年建成 江苏高速公路规划图

江苏:规划新一轮高速公路网--2012年将建成近日,在南通召开的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上,省交通厅表示,到明年江苏省规划的第一轮“四纵四横四联”、全程35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将全面建成。省政府已经批复江苏省第二轮《江苏省高速公路网

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项羽的读书无用论

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张鸣一个成都女孩,考上了大学,父亲并非供不起,但却不想让她上学,认为这样的投资无用。消息传到网上,竟然有百分之七十的网民赞同父亲。媒体惊呼,新的一轮读书无用论来了!我生不幸,有生之年,竟然赶上三拨读书无用

声明:《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新一轮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分析》为网友芊茗静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