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贫富悬殊大 基于消除贫富悬殊的分配原理呵护好中国经济发展势头



------频繁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究竟为哪般?!   

金小明

(浙江东方学院,浙江 温州325011)

摘  要:对于单元个体,其内部没有根本的收益分配矛盾,生产劳动效率越高其所得越多,不存在经济过快过热问题;对于公体,经济是集体活动,有投资风险承担者、有组织管理者、有市场营运者、有操作执行者、有后勤供应者……,一句话有分工合作合资合营。在这种全社会性的集体经济活动中,由于人文社科没有数量化,契约管理不可能做到公平平衡,加之凭借武力权力财力的三力剥削无法消除,使社会分配不公、贪污盗骗成了对人民劳动创造的GDP成果进行瓜分的主要表现方式。分配不公导致的贫富悬殊,使富人财富大量剩余,必然绕过消费市场大量直接或间接以投资方式涌入生产市场,少部分闲置起来;另一方面,广大穷人所得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无法满足自己的应有消费需要。富人是少数,再奢侈的生活,消费总量也有限;穷人虽多却又消费不起,再多穷人的勤俭生活,消费总量也同样有限。基于消费总量有限,当GDP迅猛增长时,消费规模必然制约生产规模,即全社会消费不足,至少是结构性不足,制约经济发展而呈现出过热危机。为防止经济结构性失衡带来的危机灾难,中国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殊不知,中国经济怪圈的根源在以权力剥削为龙头的三力剥削混存所引发的分配不公造成的贫富悬殊!非纯经济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占绝对多数,从而要以行政、法律手段勘正,然后以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分配原则疏通产-消通道,而不能以单纯经济手段抑制经济过热。

关键词:分配不公加剧贫富悬殊;抑制经济过热呈无效调控;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多快好省发展经济;中国经济发展之道

   

2007年已经走完,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目标为抑制CPI上涨、减少流动性过剩的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的频繁操作,却使得反映物价的CPI不断上涨。CPI越上涨,就越加加息提高准备金率,CPI则更加上涨,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这种情况2008年仍没有停止的迹象,却没有人提出异议,没有人怀疑这样干究竟为哪般?!

一、中国CPI上涨与流动性过剩原因浅析

中国CPI不断上涨同房价上涨一样,有经济发展的必然,或说是GDP快速增长的结果,但更大程度上是政府或官员行政作为的结果,由官商炒作和权力群体利益的推动形成,如学费、医药费、水电费、网络电信费、房地产价都是越调越高或官方明示降价市场却升价。十多年来,公有经济体中的经济活动一直是以回扣方式运行的,由此造成项目造价成倍增长,实质上是物价成倍增长。所以,CPI上涨是权力垄断权力剥削[1]的恶化表现,以致人们不能不怀疑政令的权威性。

纯经济发展或GDP增长引发经济问题无疑可通过市场与金融手段作一定的调控,如常规调息和加减准备金率手段,但权力剥削或官商炒作的介入必然引起分配不公,不断出现一夜暴富的人群,从而贫富差距在权力剥削的介入中越拉越大、快速而悬殊。在这种状况下形成的CPI高增长,市场经济调控手段只会收缩广大人民的消费水平,对官商富人的影响当然不会明显,对权力剥削或官商炒作抬高的物价当然失效。也就是说,对于权力、回扣、炒作引起的物价上涨,加息、提高准备率当然不如行政法规手段有效;对于贫富差距引发的流动性过剩,加息、提高准备率当然不如调整分配方案、抑制贫富差距有效。所以会出现加息提高准备率同CPI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综上,当前的物价高企是权力剥削、多年回扣、垄断行业高收入、房地产炒作楼价翻番等引发的。这种因暴富带来的购买力迅猛提高,从而对资源大量开发、进口需求猛增所引发的物价上涨和流动性过剩,使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手段进行抑制只能起微不足道的作用;而回扣促成的高物价、房地产等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掌握在官商富人手上,各路奸商巴结政府权力拼命炒作抬价是经济手段无可奈何的。

  社会主义国家本应做好公平分配,实行大众平民经济,实行计划消费市场生产(简称计消市产)模式[2],而不应转一百八十度大弯盲目搞纯市场经济,更不应容许在官商经济带动下的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形成的贫富悬殊。事实上,我们在全民福利上远不如当代发达国家做得好,而是在官商的带领下全民向钱看,以致弱势群体在追逐金钱的竞赛场上陷入困境。政府的目标是使生产为消费服务[3],就应做好公平分配工作,调控社会运行效率,从而保护好经济快速发展,而不是害怕经济发展过快,进而盲目模拟资本主义经济手段,以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来抑制经济发展。

二、加息提高准备金率为什么无效还频繁使用

针对权力剥削、官商回扣和炒作造成的高物价,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是毫无作为的,因而一年多未看到调控效果。如果将来出现效果,则千万不要误认为那是调控的结果,而是经济自调谐的必然。非经济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不能只用经济手段处理。下面对此进行诠绎。

(一)加息上调准备金率为什么不能抑制物价上涨

1.影响物价的因素

购买力、供不应求、生产出力不足、生产成本、垄断或炒作、权力剥削、资源短缺都是影响物价的重要因素。其中购买力可用消费税、物业资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控制;供不应求或生产不足可通过行业利润率、增值税的改变和鼓励或限制投资等调控;生产成本只能从管理技巧与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也需要物价管理部门的指导限制;资源稀缺是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但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人造替代。唯垄断回扣、官商炒作和权力剥削可用行政、法律手段解决,因为这是不公平的分配,是加大贫富悬殊的根源,是致贫困弱势群体出现生活问题的主因。

2.加息的作用

存贷双向加息会降低购买欲望或削弱投资意愿,使银行存款余额增多,也就是使人们提高生活资源的静态储备。由于物价同购买力成正比同投资规模成反比,双向加息同时收缩购买力和投资规模,对物价的影响大体抵消。降低购买力和投资规模使消费和生产同时受到抑制,是给经济发展降温,却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如此抑制消费与生产最终会向票据配额供应的“文革”时代走去。

如果单向加息,如增加存款利率,降低或保持贷款利率不变,则存款会更多地转化为借贷投资与消费,从而对抑制通胀和物价作用甚微。反过来,存款意愿会降低而消费意愿上升,由于存款利息始终低于贷款利息,借贷消费投资的意愿也不见得一定提高。可见,加息降息对物价的影响是不一定的,对于平抑垄断、回扣、炒作促成的物价上涨肯定是无可奈何的。

3.提高准备金率的效果

钱多物少自然是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但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收紧银跟会使生产与消费同时受到抑制,生产受到抑制则可消费品进一步减少,物价必然上涨。所以,提高准备金率不定能控制CPI是涨,但将抑制借贷投资规模、限制借贷消费,降低金融市场可支配资金。这违反了资金流二岸富规律[4],限制了经济正常发展,会使产、消二萧条。当然,抑制市场经济过热,加大公共投资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但在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就会颠倒建设与吃饭的关系。

(二)无效调控手段为什么频繁使用

加息、提高准备金率,一个处方开了一年多十多次,还不见效,要是医生这样看病,病人要么完蛋,要么自愈。

1.十年前的降息下调准备金率是场无效调控

还记得十年前,面对供过于求,农产品物价低到伤农,政府采取了降息措施。当时发展经济都是靠银行扶持靠贷款,降息无疑减轻了生产成本,反而会刺激生产。同期,老百姓手上没有多少钱,降息对于存款转化为消费金的可能性很小,而真正能启动消费的,如上学费用的减免、医疗费用的控制等却反向而行,共生存福利事业的社保又处在起步阶段。综合生产和消费二方面的情况,降息反而加剧供过于求、消费不足的现状。当时作者写了一篇《降息的诊治》文章,对此种降息政策表示不当,并提出了应通过完善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福利社保体系、提高劳动者收入、没收来历不明财产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启动中低层(大多数人)的消费。因为那时中国人不富裕,投资靠借贷,消费瞻前顾后。

如今,投资虽然仍离不开借贷,但一少部分巨富群体有相当的投资能力。在这种贫富悬殊情况下的GDP高增长、消费兴旺、经济适度通胀是件好事,因为过于集中的资本不用于投资扩大就业,则老百姓生活困难,富人靠加息提高资金的存储收益也不可能超出资金直接投资的效率。

2.去年以来的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是抄袭国外经验的胡搅无知行为

2007年以来,央行升息6次、提高准备金十三次高达16个百分点,创20余年新高。而同期物价不断上升,CPI创11年新高,且近乎月月创新高。如果按照媒体上的说法,央行频繁加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是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平抑物价,那事实说明央行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的做法适得其反。任何东西包括经济运行是有内在规律周期的,萧条过后是复苏。如果这样提高准备金率、加利息,一个无效处方用它十几次,不扰乱经济内系统正常运行才怪呢?问题是:无效调控手段为什么还频繁使用呢?!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呢?

当前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金融调控如果说是为了给过热经济、上涨过快CPI降温,就有点莫名其妙了。经济快速增长是中国人千百来的梦想;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土地和不可自然再生资源、劳动力和含劳动量高的产品等必然要涨价。也就是说,经济高速增长、物价发生结构性调整时,只要政府把握得好,就能补偿不能使用科技手段生产的低价产品,就能缩小官民差异、农工差距,补偿土地、自然资源储备的减少,补偿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使贫富差距缩小并朝着公平分配方向运行的经济大发展时局,是落实按劳分配的时机。这种好的经济势头为什么我国政府和学界害怕呢?这种极好的调控贫富差距、平衡各大群体利益的时机为什么我们不懂得去做呢?为什么贫穷时谋发展,发展起来又要抑制发展呢?

    3.无效调控手段频繁使用的二个原因

首先是经济周期具自调谐功能,包括对政府胡搅经济局面的自然恢复能力,但那是让老百姓遭受阵痛损失的经历啊。期间政府有调控,虽然有些经济恶化是调控招来的,但事后的经济回暖,人们往往认为是政府多次调控累积的效果。

其次是因为政府监管者多数不是学术专家,必然要请教授、博学者参谋。可现行教研体制下造就的高知分子是从西方文献中泡出来的,是背熟了人家的东西考了高分,甚至巧妙地抄了人家的东西才拿了高学历高职称的。听他们的无异于照抄照搬西方的东西。因而说,我们现在经济管理措施是从国外拿来的,从比较学术中取得的。国外,尤其日本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落后要发展而发展过快要抑制,所以尽管我们并没有尝到经济大发展招来灾难的实际教训,却会对经济快速发展反应这么强烈!

第三是我们对弹得高跌得惨规律的误读,并没有去认真研究弹得高跌得惨的本质原因,从而不去追求多快好省的科学设计。

三、基于抑制贫富差距的宏观调控思路

(一)三力剥削形成的贫富悬殊殊不知是使官方与学者害怕经济发展过快的根原

对于个体来说,如个人、家庭式共有经济,经济活动内部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分工合作,没有收益分配问题,从而生产劳动效率越高个体所得就越多,不存在经济过热过快问题。在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丰年收成可储备后用,从而劳逸可自我调节。什么时候劳动,劳动多久可随市场或季节变化、生产机会和储备情况调节。但资源有限能力有限是制约个体多快好省实现自己目标的二个因素,以致还得看天说话看地说话看社会势力说话。对于公体来说,经济是集体活动,有投资风险承担者、有组织管理者、有市场营运者、有操作执行者、有后勤供应者……。一句话,有技术很强的专业协作、分工合作合资合营……,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下的契约(包括口头约定)管理。由于人文社科没有数量化技术化,缺乏必要的经济结构比值、衡量生产要素价值等的计量技术和器具,契约管理也就不可能做到准确公平,加之三力剥削无法消除,从而让分配不公、贪污盗骗成了收益分配的主要方式。这样一来,越大的经济集体,数据越加不清,帐目越加不可靠,加之金融市场、物流市场等操作规则给出的投机机会和技巧,则这种违反按劳分配的状况越加恶化。分配不公导致的贫富悬殊,使少部分人多占多得集体劳动成果,拥有绝对多数的社会财富,从而形成相对多数人的具天壤之别的购买力,相应就有各种层次的消费水平。分配不公的演化结果使消费水平层次复杂化加刷,从而导致生产结构跟踪不上消费结构,导致富人所得量大而多余,只能大量直接或间接以投资方式进入生产市场,少部分闲置起来。同时,广大人民所得仅够维持生存生活,无法满足自己的应有消费需要,更谈不上事业投资或理想。由于富人是少数,再奢侈的生活,消费总量也有限;穷人虽多却又消费不起,再多穷人的勤俭生活,消费总量也同样有限。因此,消费规模落后生产规模,二者比例严重失衡,即消费不足,至少是结构性不足。在分工合作的社会关联经济条件下,劳动成果的储备基本是富人的权利,天天劳动仍衣食难保是穷人无法自控的事。当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分配不公就越加恶化,贫富差距就越大,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就越加不平衡,劳动者尤其失业者经济自控力就越差。结果是,经济越发展,分配越不公,需求者不掌握必要的生活资源,不需求者难却以处理多余的生活资源,从而产-消通道[5]越发不畅,经济危机就越来越近。所以各国政府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害怕经济发展过快。中国近年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抑制经济过热、资金流动性过剩就是基于此。

(二)抑制贫富差距过大就能预防发生大起大落的经济危机

明白了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是阻碍经济发展越快越好的人性之恶所致,我们很快就能找到维护经济多快好省地发展的正确经济管理法:531理论(遵循五大经济律应用三个模件去达成责权利一致目标)[6]。

 家庭贫富悬殊大 基于消除贫富悬殊的分配原理呵护好中国经济发展势头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贫富悬殊导致财富占有不均,从而出现高端消费和低端消费,抑制了大众化的全民性的主流消费,即中间消费进而因消费不足呈生产过剩以致抑制了生产,使快速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大栽跟斗,即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经济发展其实越快越好,我们应象过去提倡自力更生一样倡导独立思考,使社会主义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使贫富差距控制在自然的合理位置,防止消费不足引发的生产过剩,以免经济危机出现。这就务必遵循抓消费促生产原则[6],继续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但关键是要铺垫好经济前进的大道,即政府应遵守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和财产所有权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原则,遵循生存公有发展私有规律做好控制贫富差距的工作,而不是专注实施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破坏经济发展的西方经管那一套。

西方的经管理论是从生活生产实际中发展起来的,是自然资本主义实践的结果,并没有找到其中的真谛,可以说是人类愚昧时期的成果。而今是科技社会,科技与管理不知道进步了多少。我们讲科学调控,又讲社会主义,不存在原始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自然就不应百分百抄搬西方的东西。说直接点,就是要从西方经管理论中找出本质的东西,然后建设中国式经管操作系统。

(三)如何呵护好中国经济发展势头

为什么要给经济发展降温呢?难道发展不好吗?其实降温经济是为了给经济结构调整予时间,是为了产品结构、消费结构、购买力结构、就业结构、贫富差距………间的比例调整。这些关系调整好后才能更好地发展。问题是,结构不平衡由二方面因素构成。一是权力因素人为因素,归根到底是控制资源的权力者时刻事事想着多占多得,进而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剥削行为积累财富使得经济结构失衡。对这种失衡,经济调控手段几乎无所作为,要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综合治理才能起作用,或者说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二是市场因素经济因素,归根到底是人类对社会经济运行未摸准未吃透进而政府调控不当,加剧了经济盲目运行使得经济结构失衡。这种失衡主要用金融(实质是阴流子[7)调控手段解决,有时也要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辅助处理。

现在的情形有点杞人忧天,几乎将发展看成是一种危险。发展过快可怕是因为没有修造好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没有调整好经济结构比例和各方各层次利益的合理关系,没有明确生产为消费服务,没有处理好GDP高速增长同质效、公平的关系。经济发展越快越好是建立在生产服务消费基础上的高超消费即抓消费促生产上的;建立在追求公平抑制贫富差距基础上的;建立在协调好各种经济结构比例间关系,追求高质效基础上的。只有创造不断调整产消结构的自动化技术,才能使经济大发展。当然,人类能力有限,经济发展要循序渐进,否则就会出现“大跃进”或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的教训。但我们可以将经济发展速度调到最佳状态,那就是铺垫好经济发展大道,让经济车轮象近年火车提速一样越走越快,而不是让“火车”慢下来。这其实只需做好人权平等,搞好按劳按需结合分配,从而做好消费市场与生产市场互助促进匹配工作,让大众幸福起来,而不是起初一昧地牺牲公平发展经济,现在又莫名其妙地抵制经济发展。

当前政府对待楼市股市的调控也是这样,盲目抄搬西方做法,不做独立思考,也不采纳我们国内的学术创新。事实上,央行一路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物价却一路上涨。为什么针对平抑物价无效而有害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调控手段频繁使用却不思变呢?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养成的照抄照搬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学术权威而丢失了自己脑筋,进而对经济快速发展感到害怕,对人民高超消费感到害怕,对股市暴涨害怕。一句话,对人民日夜盼望的好事好现象的到来害怕,却不担心不死不活的经济局面出现。

当然,根据生命周期峰谷原理,任何长久过快的增长都有回落的时候,担心暴涨带来暴跌是害怕经济快速发展的自然原因。问题是,年均10%的GDP增长率是不是经济自然增长的上限。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到管理技术创新、人文社科数量化技术化上来,寻找在发展中自动调控,在调控中不断发展的理想经济。如使用新发现的“投资置业系数CIP=(0,4],即试建立楼价调控公式[8]”等理论,而不是抬出西方成名学者的言论教训国人,各学术媒体新闻也不要成为一些有背景有高学历会活动人的发言专栏。

 [参考文献]

[1]金小明.论三力剥削[EB]. 价值中国网(http://www.aihuau.com),2006年6月。.

[2]金小明.计消市产模式[EB].光明网(http://www.gmw.cn ),2006年3月.

[3]金小明.计消市产模式[EB].光明网(http://www.gmw.cn ),2006年3月.

[4]金小明.论阴流子经济学[J].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1).

[5]金小明.计消市产模式[EB].光明网(http://www.gmw.cn ),2006年3月.

[6]金小明.新发现自然管理法:531系统理论[J].马庆国.2005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发展报告[C]. 

[7]金小明.论阴流子经济学[J].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1).

[8]金小明.试建立楼价调控公式------投资置业系数CIP=(0,4]的发现[J].价值工程,2007(8)

[作者简介]金小明(1963--),男(汉族),江西新建人,高级工程师,大学。主要从事整合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交叉性综合学科领域:五构素物体学的创建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甬江路1号 浙江东方学院工程技术系,邮编:325011,电话:1398970688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7636.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辩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两会”前,《人民日报》有篇署名任仲平的重要文章,称我们的问题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还把转变发展方式说成是“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可是,在我们见到听到的“两会”上,房子的声音、低碳的声音高过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声

声明:《家庭贫富悬殊大 基于消除贫富悬殊的分配原理呵护好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为网友酌青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