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是当今社会以纸币为交换媒介的付出的代价。导致通胀的原因机理虽然很复杂,有滥发货币造成的,有分配不合理导致的等等说法,但纸币的一个特性是不容忽视的,即与商品平衡的货币不会随着人们的消费而自动消灭。最典型的是快速消费品,当人们拿货币购买来食物后,食品被消化消失了,但货币仍然存在;对于那些耐用消费品比如汽车,住房等迟早也是有寿命的,与之对应的货币仍然健在。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在岁月中沉淀的货币就成了黄河干道中的泥沙淤泥。
任何商品都是用来消费的,人们的经济生活犹如一条流动的长河,不断的生产商品又不断的消费它,生生灭灭,循环不止;然而在这条和谐的长河中却有一样东西祸害着人们,它就是货币,货币几乎和河水等量般一起穿越河道,这些货币恰似黄河中的泥沙,日积月累不断沉淀,导致河床不断抬高,成为“悬河”。
黄河以“悬河”闻名于世。其形成机理大家也都明白,就是泥沙的沉淀导致河道淤积,河位上涨,两岸也 被迫加固提高。对照黄河现象,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与之极其类似。
如果把河位的高度比喻做物价,河岸的防护堤比喻为收入的话,通货膨胀其实就是沉淀的货币太多导致物价水位上升的结果。既然水位上涨了,两岸的防护堤(即工资收入)也要相应提高才对,否则就会发生入不敷出的缺堤的危险。
河位上涨并非水多了,很可能是河底的泥沙多了,同理物价上涨也并非商品一定短缺了很可能是支撑的货币淤积了;水还是那些水,流量没有变,但水位涨了;生产效率没变,产量没减,但物价上去了。通胀就是水涝灾害,淹死的是那些自身收入很低,堤坝很矮的百姓,因为保护他们安全的堤坝的修建权掌握在给他们发工资的人手里,这些百姓平日里水位和堤坝的高度就基本持平,一遇涝灾水位上涨几厘米也会导致生活困难;而无论物价怎么涨对那些把自己的堤坝建的很高很高的人来说一点威胁也没有。
每一次的物价调整都会导致水位上涨。提高售价有很多理由,比如原材料紧缺了,市场价格波动了。。售价提高了,产量没变甚至减少却需要更多的货币流动,这种流动是强制性的,强力的从社会吸纳财富。后果就是本已高低不等的堤坝变的更加危险了。现代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普调工资(提高河坝高度)。结果如何?结果陷入了恶性循环,你越调高工资,货币越多,沉淀也越多,水位被迫随之升高。。再加高堤坝,水位又升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通货膨胀最终将恶化成经济“悬河”。现实生活中能及时提工资的毕竟是少数团体,多数百姓不得不忍受淹没之苦。
根据现有治理黄河调水调沙的经验,我们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必须想法设法把淤积在河底的货币冲刷出来,移到河坝上。这样既清了淤又加固了河坝。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调水就是引导性的干预生产,消除泡沫经济;调沙就是健全的金融货币政策和福利分配。宏观调控中就是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尽量不能让货币发生淤积;提高工资性收入稳固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让整条经济河流堤坝出现短板和漏洞。当一个社会财富被掌握在20%人的手里时,多数人的生存堤坝是危险的。
稳定的经济发展犹如蜿蜒的长河,流量稳定,没有枯竭也没有洪涝。这种状态对金融环境,社会政策以及法律等的要求比较高。还要改变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象我们热衷的出口创汇其实就是引进“沙子”出口“河水”的危险工程。另外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来一次“调水调沙”调节社会分配,货币作为船只是循环使用的,还要尽力恢复货币运输商品使用价值的小船本职功能,尽量减少它的财富储备功能,否则很容易发生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