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邀请的文化差异 中国不理西方G8组织的加入邀请 实在高明之至!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西方一直巴望的苏式解体和乌克兰式的“颜色革命”并没有在中国降临。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现。尽管汶川大地震前夕,西方一些政客曾经利用藏独事件要挟中国吃软,其目的就是想假手藏独闹事燃起“颜色革命”之火,进而迫使中国改变点什么。这种改变当然是有利于西方把握的前景。

  然而,对汶川大地震强有力的抗震救灾行动,不仅使中国的执政党找到了一个化危机为转机、将坏事变成好事的良好契机,也一下子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心,使中国执政党进一步获得了空前强固的执政基础,终于再度让西方的一些反共势力看到,在中国,没有第二种政治力量可以替代共产党。

  另一方面,连续二十多年GDP年均高达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已使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增强,政治外交和军事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使西方不得不与中国保持正常的交往,并试图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为此,西方一直对中国采取了双重压力,政治上企图以他们的价值理念影响中国,一遇机会便向中国施加国际舆论压力。经济上则利用“中国制造”中的某些弊病实施贸易壁垒,然后通过“文明”谈判的方式以使中国让步。比如最近半年来,美国和欧盟以汇率不对称为籍口迫使人民币升值,目的就是想借此得到贸易平衡。事实上在中国国内,一边通胀居高不下,一边货币对外升值,这很难让人确定人民币的真实价值。故看上去的升值,就因西方的施压所致。他们并不在乎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贬值。没有一个国家甘情为他国利益着想的。只是弱国只好妥协,强国则会假惺惺地用协商共计来谋取自身的最佳利益。这也是今中国的常常容易遭遇的一种两难困惑。

 中西方邀请的文化差异 中国不理西方G8组织的加入邀请 实在高明之至!
  由于“中国制造”渗透到了世界的角角落落,而中国自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没有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富国和强国能够无视中国的存在。这也是胡锦涛访日之后为什么能够提升福田政府国内支持力的根由所在。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的经济关联已无法扯离。这已经成为各国政治家的共识。

  基于中国的现实状况,尤其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日趋扩大,西方开始拉拢中国,如八国集团(G8)不断放风,要接纳中国加入G8。G8被视为全球富国俱乐部。实际上也是最近十几年来全球经济竞争游戏规则最有话语霸权的一个国际组织。

  据5月29日《上海译报》转载英国路透社评论说:“中国一个城市生产的笔和打火机数量就可以满足世界大多数市场的需求,而另一个城市生产的电脑则占世界电脑市场很大份额。面对一个有着13亿人口、经济蒸蒸日上的东方大国,G8把它排除在外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中国的姿态却很低调,也很圆滑,一付无所谓的样子。其实这种姿态是最得体的。进不进G8都无所谓。因为中国需要亮相国际存在的机会很多,即便不进G8,他们若想推动全球性的政经策略,还是不得不要单独跟中国进行商量。再说,我们一再声称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拥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贫富不均的大国。我们尚无法可以忽略穷民的存在,无法以嫌贫爱富姿态急于挤入G8。对于一个国际政治谋略和市场秩序并非完全成熟的国家来说,急于跻身富国俱乐部并不会得到更大的实际好处。这一点俄罗斯就是前车之鉴。

  俄罗斯早些年在其政经尚未获得稳步发展的模样,经济实力有限,市场开放不足的情况下,急匆匆地加入了G8。除了刚开始时似乎获得了重返世界主要政经舞台的象征意味,其国际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不仅如此,俄罗斯反而还受制于G8的规则,吃尽西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苦头。直至普京全面主政之后,俄罗斯才回到了他的个性主张的轨道,渐渐步入了稳步发展方向和目标。他们是吃过西方“拉拢”的苦头的。

  因此,尽管西方巴望着中国能够早日加入G8,尽管中国的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然人均GDP显示,中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发展中国家,并非真正的富国。再说今日中国政府始终以“和谐”为国治方针策略,缩小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平衡国内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保持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同时,也在谋求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对G8过于贴近,并不合乎中国诉求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没有直接的利好关系。俄罗斯《独立报》日前评论说:“日渐崛起的中国正在告诉世界,如果G8不改变现在的游戏规则,要想让中国加入,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外刊报道,对于G8欲拉中国“入伙”,弄得急于想加入G8的印度十分嫉妒。虽然西方也在拉拢印度加入,但印度的一些智者很明白,并不是印度的经济有多么了不起,G8“之所以同意印度的请求,是因为他们发现印度可以充当牵制中国的绊索”。

  事实上,胡温主政之后,中国的政治外交变得更加稳健和有的放矢。运用中国古人智慧的地方更为明显。比如合纵连横,等距离外交,善于利用对手盟邦的矛盾缝隙分化正面的敌意。这一点,无论在台海问题上紧持原则与灵活两合处理美日的关系,在朝核问题上援朝、联俄、牵韩、制美的做法,对非洲则采取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外交战略、资本输出和对口贸易方式,尽可能多结交、不对抗、少树敌。过去中国的大众意识一听外交上的妥协,就觉得丧失了主权意志和民族尊严,却不知外交本身从来都是妥协的产物。所谓的各种“协议”,就是彼此让步之后达成的共识规则。所以,在诸多国际部问题上,该坚守的原则决不放弃,该妥协的地方不妨妥协。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较量上游刃有余。即便国家意识诉求,也适时根据情势的不同进行恰当调整,如将前些年频频声张的“和平崛起”,改称为“和平发展”,将“和谐”理念全面释放,免得因为频频使用“崛起”刺激世人的想象,好似又一个耀武扬威的超级大国又要横空出世了。今中国领导走出国门,或对外宣传的舆情阐释,既不谈马列主义也不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再历数近代中国如何遭遇列强协迫有屈辱,不诉苦,不高喊,不张狂,也不屈从,就跟你谈中华文化,谈孔孟之道,儒家古训,谈全球化时代的和谐共荣。由此,既难以让反共的对手找到“输出革命”和意识形态气味浓重的把柄,也获得了海外华人的民族历史认同和现代国家体认,从而能够在一方有难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球华人的积极因素。其实这样做也可以为将来解决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并坚持大中国主权的外交规则,巧妙地设下可进可退的战略伏笔。

  因此,中国实在没必要急于加入G8,以免被其牵制额外的“游戏规则”。中国可以发声发言、展示形象、诉求利益的国际舞台和合适机会多得是。保持对G8不即不离,不急不躁,是今中国最为妥当的姿态和方法。况且,这个久已失去大汉气度和盛唐景象的古国,在陷入近代上百年的积贫积弱之后,只因近三十年来快马加鞭的经济打拼,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捷速的一种大国发展新模式。但因为精神世界的浅缺,其国家形象却还像一个暴发户,缺少一种尊贵不可辱的精神气质。稍稍被人有意无意地责骂几下,国人就暴跳如雷,撒娇抠气,看似凝聚力十足,实则还是大国寡民,没有富而儒雅的东方绅士风度。

  所谓绅士,理当会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而你越是在乎别人的对你面子上的伤害,人家就越容易拿你的面子说事,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你的软肋和最大的痛处。说明我们的受害者心态还耿耿于怀,还很自卑,只是变得有些钱了,就唯恐人家揭我们的老底。既然中国还没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丰,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富国,加入富国俱乐部既不得体,即便进去了,也像俄罗斯一样只是一个“二等公民”,在争取国家利益的时候,是很容易被其他富国强国协迫牵制的。加入G8等于多了一个自套紧锢咒的绳套。加入任何以强者为主体的国际组织,对于一个后发展的国家来说,只有水到渠成才是最佳路径。(作者:沧浪独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759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妙不可言...原文地址: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作者:毕竟是书生左:西方人 右:中国人 1、表达个人观点【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从颜色词看中英文化差异 关于傲慢与偏见的论文

中文摘要人类对于颜色的感觉有一定的共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形象色彩的感知及审美体验大体上是相通的。但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绚丽色彩外,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此时颜色词已不单纯是表示颜色的指称意义了,往往

试析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田 静(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学部 北京 100081)摘要: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

中美文化差异——英国人日常交往礼仪 与英国人交往的禁忌

中美文化差异我们读书那会儿,教材上有篇文章是讲一个小学生,为了救集体的一只羊,而牺牲了的故事,号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为了国家为了集体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样一来的教育还有很多,比如我在中行上班时,上级要求在有歹徒抢劫银行的时候,要坚决

一个牛人对西游记的解读--佩服之至 西游记暗黑解读版

一、《西游记》的探究方式任何小说都是作者智慧幻想情感知识的结晶,小说是作者写的,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是作者定的,它的一切都由作者做主,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当小说为大众普及时,作者的话未必能让所有读者心服,读者更乐于和普通的其他读

声明:《中西方邀请的文化差异 中国不理西方G8组织的加入邀请 实在高明之至!》为网友近景情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