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经济增速下滑和居民消费价格较快上涨并存,稳定物价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是政府面临的两难选择。防止经济滑坡应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他分析说,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看,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以后,经济增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从2002年开始恢复上升趋势,已连续5年达到或超过10%。GDP增速从2003年的10%逐年提高到2007年的11.9%,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达到本轮经济扩张的峰值。实际上,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小幅回落。2008年,即使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也将进入周期性下降阶段。 余斌认为,受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面临加速滑坡的风险,将会有五个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第一,世界经济增速明显减缓,我国出口前景堪忧。次贷危机向纵深发展,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对消费者预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深化,并逐步向全球扩散。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第三次下调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至3.7%,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而作为我国出口主要市场的美国、欧元区、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被下调至0.5%、1.3%和1.4%。因此,在外部需求减弱的同时,国内出口企业受到成本快速上涨、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多重打击,出口形势逆转,前景堪忧。
在美元大幅度对外贬值、人民币对内贬值的条件下,以美元计的名义出口增长虚夸了我国出口增长速度。1—4月份,我国出口增长21.8%,扣除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速只有13%左右。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的计算,中国2008年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实际上已经下降到近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有2.5个百分点来自外贸出口,如果这方面大幅度下降的话,对2008年的经济增长将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第二,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经济增长约0.6个百分点。根据模型计算,年初发生的冰雪灾害的直接与间接损失将导致2008年GDP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
而灾后重建带来的投资增长,会对2008年的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和电力行业的恢复性建设,可拉动2008年GDP增速提高0.28个百分点。考虑到第一产业和其他行业灾害重建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拉动作用,电网的加固和交通设施升级改造需要的投资超过灾害损失,本次冰雪灾害对我国2008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在0.6个百分点左右。
第三,房地产、证券市场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去年底以来,深圳、上海等地房价开始下跌,并逐步向其他地区蔓延。与房地产业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产业达60多个,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6%左右。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余斌说。
“与上年底的最高峰相比,证券市场的跌幅已超过50%。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将通过财富效应和融资能力,影响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第四,企业综合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今年以来,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用工成本快速上升。以浙江省为例,2007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上涨11.7%,今年估计涨幅在20%左右。为防止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2007年6次上调贷款利率,年底银行基准利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增长了20%。尤其是紧缩信贷规模,中小企业融资相当困难。浙江部分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已超过20%。
第五,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供给不足。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之后,政府选择了给予成品油生产企业补贴的办法,维持相对较低的成品油价格。但由于补贴不足以抵消成本上升,全国普遍出现“油荒”。在国内原煤价格大幅度上涨之后,仍然维持相对较低的电价,导致五大发电公司全部亏损,有可能出现全国性“电荒”。广东目前已出现“开三停四”现象,部分企业重新启动自备发电机。“油荒”和“电荒”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余斌表示,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有可能回落到10%以下,甚至更低水平。在经济增长进入周期性收缩阶段、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集中显现的同时,为控制通货膨胀而实施过度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代价必然是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及GDP增速的深度回调。1998年以来的经验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刹车容易启动难”的特点,一旦经济增速低于8%,恢复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需要付出沉重代价和等待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