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特殊的时节,特殊到写出一个可以让读者惊讶,也会使作者汗颜的文章标题。但我还是愿意聚焦于十月一号—我们共和国的生日,并遣使我尽管非常琐碎的笔触,甚至多少还有点莫名其妙。营销曾经长期被局限在企业领域,只为赢利性的组织服务。今天则似乎已经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角落,所以可以说“我营销,我生存”。而换一个视角,自然也可以说“营销深圳”,“营销中国”这样的话,一地乃至一国成为营销的对象,科特勒1994年写Marketing Place的时候就说过,而Ries 和Trout 20世纪80年代给牙买加设计“中美洲夏威夷”的定位时就做过。 营销中国—多么大的题目!怎么“分析环境”,怎么“设计定位”,怎么“构造策略”,怎么“整合实施”,何其难也!却也令人兴奋。我不清楚有没有领导或哪个政府部门会为这样的题目“延揽高人”,“提供经费”,“撰写报告”,并“竭力鼓吹”。但我清楚,我不知道“营销中国”到底是什么—并沉溺于这种宏大的叙事当中(因为我更相信演化,而且是自发的演化)?但对于中国不应该被营销些什么,或营销成什么,我却多少有一点心得。 如果“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目标,我愿意把它近似地幻想为我们未来的“中国定位”,并套用我并不太认同(主要是因为操作性的缘故)的“整合营销”的一个想法,面向中国人和外国人,管理与“中国”客户每一点上的每一次接触,以达致我们的理想。aihuau.com1凡是有损于中国建立“诚实”形象的事情,我们能否不做或少做? “谎言”从来就是“诚实”的死敌。在我们中国人有限的生命里曾经充斥了太多的谎言,或许还有更多新的谎言在被乐此不疲地编织!以致于我常常好奇—我们真的能肯定我们所说的就是我们的真实想法吗?很多年前在西安的时候听到一个笑话,某好参与政治的企业家经常在公司的“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大会上宣讲要“始终站在广大劳动人民一边”,而会后就急匆匆跑到他的“劳动人民”小蜜那儿去了。另一个在网上看到的“笑话”是,某地区领导刚刚在反腐败大会上慷慨陈词后就被“双规”,他聒噪半天,又是说给谁人听呢?说实话,我很害怕开会,尤其怕会上听到有人不会脸红地说假话,我也怕标语、口号,这些东西往往与人们想的、做的不怎么对板却还得挂在显要位置。如果那些不是我们的心里话,就不要经常讲,反复讲,且信誓旦旦地大讲特讲。假话当道,会毒害我们的心灵,结果就会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而谎言横行,会激发我们的劣行,结果就会“舞弊”、“作弊”,“造假”、“贩假”。那么,我们凭什么让别人信任和尊重?这对我们个人不好,对我们的国家尤其不好,可怕地是我们还要执拗地把它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大米营销骗局 营销中国](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013898541434.jpeg)
凡是有损于中国建立“理性”形象的事情,我们能否不做或少做? “理性”是什么,用三言两语不容易说清楚,但如果你不尊重科学,不讲证据,不讲逻辑就很难说是理性!我们的生活里经常分不清或者不去区分“一般”和“个别”,“相关”和“必然”的客观面貌。比如某地中学出了个高考状元,上了北京大学,该学校就能“生贵校容”,在广告上大肆宣传,让人趋之若鹜?某名校有高官、老总级MBA或EMBA,就能“充分”展现其教学成果,而那些蜕变成“贪污犯”、“违法者”的MBA、EMBA呢,又说明了什么?有一件好事,就是代表了大多数或是主流,体现了传统、领导、组织的作用,而出了一件坏事,就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好”汤,反映了个人的堕落,可以与他人、组织一刀两断?明明是要建立市场秩序,可政府干预得理直气壮;明明是要建法制社会,可总要领导动怒、批示,才立竿见影,难道我们看不到其中不合逻辑,不讲证据的荒谬吗?当我们习惯或者麻木于用这样的“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关联”去阐释我们的生活时,难道我们不该反思自己的“智力”和“水准”。当然,这对我们个人不好,对我们的国家更不好。凡是有损于中国建立“厚道”形象的事情,我们能否不做或少做? 鲁迅说,我们的社会曾经有“吃人”的一面,我们也曾经历过一个很不仁慈的“动荡年代”。今天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的确得到了改善,可以有房子,有私家车,可以花大把的钱到国外旅游和留学,但我们周遭的冲突甚至暴虐是否也有些太多—仓廪实而更不知礼节了呢?当然我主张用证据,讲逻辑,主张不能以偏盖全。但“坏事”越多,就越会传千里、万里,不仅给我们个人,尤其是国家带来很大的“形象危机”。比如某地领导因为腐败被全锅端的事,比如警察设计杀害无辜平民的事,比如在看守所把人家打死还振振有辞的事,比如把别人误判死缓,错关20年而不负责任的事,比如假酒喝死百十号人的事,比如假药致死病人的事,比如假奶粉让那么多孩子残疾的事,比如逼人向狗下跪的事,比如向狗熊泼硫酸,虐猫而且上网的事,凡此种种,我不想扯什么法不法,我的感觉是—这些事太不“厚道”!不是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干的事,因为这样的事,不需要太多,我们自己和别人就该对我们的进化水平存有疑惑。这是那个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人的中国吗? 我知道自己扯远了,但在一个习惯用营销思考问题的人眼里,我愿意想见并危言耸听于这一切“有损于中国‘诚实’、‘理性’、‘厚道’形象的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前几天看到我家乡的两家乳制品厂因为生产了不合格的奶粉而名列某个黑心名单的“三甲”,我知道这不仅影响他们自身,而且影响到Made in Shanxi,尽管那里有兵马俑、大雁塔、城墙和丰富的汉唐文化。湖南郴州“出大事了”,但那里的百姓除了大快人心,难道就不会有一丝悲凉吗?大多数的我们都是Made in China,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有理由顾及“中国人”和“中国”的尊严和名誉。也许是很奇怪的逻辑,但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在共和国的又一个生日来临之际所想到的专业问题—“营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