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先进技术为突破口,寻求水治理良方
水污染触目惊心,与此同时,人们也为了治理污染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和总结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按照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这么几种:
(1)物理方法:就是简单经过物理变化来治污,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方法。诸葛亮时期所用过的“捞藻”技术就属于这种。现在常用于水处理的物理方法有重力分离、过滤、蒸发结晶和物理调节等。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治污。例如,污水中有酸,就采用碱中和的方法;有溶于水的污染物质,就采用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生成不溶物或无害物,即达到了处理的效果。
(3)生物方法: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使已受污染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方法。很多藻类、植物都有净化水体的能力,例如满江红等,只用把他们养在水里,就能对污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
目前污水处理多采用化学方法,它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成熟。缺点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相比较而言,治理污水效果最好的还是生物法。生物法的优点十分明显:(1)污染物可在产生的时候就被消耗掉;(2)修复时间较短;(3)产物一般可以就地处理,通常可以直接用于田间;(4)较少的修复经费,用于处理污染物的生物能进行自我修复;(5)一般不产生二次污染,遗留问题少。
从昆明市在滇池的蓝藻治理问题上的实践方法看,化学法即药物除藻是不宜在大面积湖泊内进行的。1999年,昆明市在草海水域投放药物240t,耗资近600万元,但实验结果表明,药物除藻有一定效果,但达不到蓝藻治理的目的,同时药剂中不同程度的有害物质,又对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潜在性危害不能排除,加之滇池目前还是昆明城市的饮用水源之一,因此,有识之士一再呼吁,药剂不能再投。
物理法治理即机械除藻是用机械将飘浮在水面上的蓝藻收集后清运处理,这项技术耗能大,成本高,一般只适宜于蓝藻富集区,同样也不适宜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生物法治理则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克相生的关系来控制或抑制藻类生长。在滇池蓝藻暴发的同时,又出现凤眼莲植物疯长的情况,有关专家进行的试验表明,凤眼莲根系分泌物中产生两种有强烈克藻作用的化合物。从直观上看,凡是有凤眼莲分布的水域,蓝藻明显减少,水质有所净化。因此,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中,发展一定数量的凤眼莲植物,能产生生物杀藻剂,有一定除藻效果。还有专家指出,在湖泊中放养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可以控制蓝藻的暴发和危害;利用水草的克藻效应也可以控制蓝藻污染等等。所以,滇池治理的根本大计就是要寻找一种合适的生物方法,利用生物之间的这种关系来达到彻底治污的目的!
鉴于生物法的诸多优点,近些年来,在生物治污技术上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方法。例如针对河流污染的人工增氧法;针对湖泊污染的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域的方法,还有针对地下水污染的空气吹脱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等。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物质和能量又是在不断的循环和转化着,生物循环是自然界的基本的循环之一,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扮演着生物循环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转化者的角色。
依照此原理,解决有机质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的污染水体,就是构建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水体生物循环系统,将不断积累的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循环转化,实现“无害化”,最终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