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最终该书的结论就是无论如何实施营销策略,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特劳特的《竞争战》的主要观点也好,现实中操作也罢,都认为营销就是一场战争。 这都是两位全球首屈一指的营销理论大师。从上面来看,两者的理论好像都是各有自己的方向: 在《营销战》这本书中,特劳特(中国)公司的邓德隆先生干脆以“需求时代的终结"来作序!这虽然有点“营销战争打倒一切(需求)"的味道,但特劳特先生的原文还是不排斥顾客需求的,可以作以下几句作证:“市场营销就是战争,要想击败对手,只把目标瞄准顾客是不够的。今天的市场营销,其本质并非局限于为顾客服务,而是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如何去防御、进攻、迂回和游击。" 可是,无论如何去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或者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讲,从这里看来,《营销战》与《营销管理》还是很有分庭抗礼的味道!

理论指导实践,这真是让人头痛了—听谁的呢? 而对我们这些正在市场上运用各种营销理论浴血奋战的一线营销人,这就更有点迷惑或者搞不清方向了:到实际用时,是科特勒的理论好,还是特劳特的营销战理论更有效?两者矛盾吗?两者是否是因现实情况不同而要分别应用?两者实质上到底有何区别? 而最重要的,在我们在现实情况逼迫下,虽都是大师的思想,但是都能不能实际应用中,不用细想,能够立即明白两者的实际操作指导意义?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或许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大师的营销理论精华,为实际操作找到一条非常明确的方向! 二者肯定存在必然的联系的,毕竟特劳特先生也在书中说过。可是在现实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都从来不能将其结合!比如我们平常运用和争执起来,肯定是两派,一派认为要满足需求,一派非得说市场就是竞争,因为每个企业现在基本上都能满足消费者的一些需求,讲满足需求等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不如直接与竞争对手开打或者找到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定位。可是,联系在哪里呢? 特劳特虽然还说过:“在这场战争中,敌人就是竞争对手,而顾客就是要占领的阵地。"好像说的只是竞争与对手,“顾客这个阵地"说得非常的模糊(是说满足消费者需求吗?)。又在《新定位》一书中说过:“市场营销的最终战场是大脑"(大脑里装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吗?也没说明白)。难道,这就是两者存在的必然的联系? 两种理论虽然由两位大师“术业有专攻"得出,但实际上是不是就是分明阐明了营销的两个层面或者说是两个侧面? 让我们以图的形式来对两位大师的理论作一些分析: 企业—经销商—终端—消费者(需求),这是一条链,如果把企业看作是一个源头的话,那么这个其实就是从上到下的一条线,我们可以用以下图形来简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