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孔繁森,真正走进员工心里



毫无疑问,现在的领导越来越难做了。一则言论自由逐步放宽,一则诸如手机、电话、Email、MSN、QQ等人群信息交流工具越来越普及和多样化,一则如影视、平媒、网络等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广泛,领导和管理者的言行举止越来越“透明化”和“公开化”,无形中为领导者在身边树立了无数面旁观和自省的镜子。民众的监督力度和广度加强了,领导者稍有不妥不当之举,很快就能被察觉并无可避免地面临“坏事传千里”的尴尬局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领导越来越好做了。原因也简单,“己身正,不令而行”,干部和管理者做好了榜样,不搞特殊化,不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花架子”,领导者心里真正装着群众,和群众同呼吸、共患难,自然可以“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有句口头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共产党员有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正人先正己,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榜样,员工对领导心服口服,上下齐心,才有整个团队的“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人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人人都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团队自然就呈现出“礼貌、精神、忠诚、团结、协作、沟通、效率、尽责、威信”的蔚然正气。

铁的纪律才有铁的军队,铁的团队才有铁的市场和业绩。怎样打造一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铁军队伍?孔繁森为我们做了以下几点解答:

直面困难,公开谈工作,不拉私人关系。孔繁森刚到阿里,就收到许多下属请求调动工作的申请报告,人本质上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平心而论,每位同志的理由都很充分,要求也合理。但从全局的整体利益来看,孔繁森刚到阿里,许多情况还不熟悉不了解,每个个体的流失都是百业待举、百废俱兴阿里建设与发展的损失和打击。孔繁森怎么办?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当面说的!将大家聚在一起,让大家彼此都公开摆摆自己的难处。结果怎么样?同样住着破房子,同样用开水泡方便面,同样有着90岁母亲不能在身边尽孝,甚或还独力扶养两个藏族儿童的孔繁森自己的困难一点都没说,所有下属自发地心悦诚服,再没谁提起“调动”的字眼。

以小家为轻,以大家为重。影片中有几个细节让观众十分感动,一是母亲和“三儿”孔繁森通话,念叨着让他回家,孔繁森只能好言安慰母亲保重,但看到雪天鞋子破烂的重病老阿妈时,却毫不迟疑地敞开自己大衣,将老妇人的脚捂在胸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孔繁森暖了一个老妇人的脚,同时也暖透了所有阿里人的心;一是爱人远从山东来拉萨看望孔繁森,病危时女儿数次发来电报恳求父亲去拉萨“见妈妈最后一面”,身为书记的孔繁森念着雪灾中受冻挨饿的百姓和牲畜,毅然决然地驱车前去视察灾情、探望和慰问灾民。救灾物质到后,孔繁森去拉萨探望妻子的途中被困,和司机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

孔繁森:如果就这样死了,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学习孔繁森,真正走进员工心里

司机:最大的遗憾是还没娶上媳妇,不知道女人啥滋味。

孔繁森:我最大的遗憾是娶了媳妇,却没让她过上好日子。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是孔繁森主动申请入藏工作时自撰的一副对联。舍己为人,孔繁森用生命证明了自己这个宝贵品质。

吃苦在前,不谈享受。孔繁森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体干部召开会议,讨论研究阿里地区的用电问题;亲自跑到海拔最高的学校去看望师生;说服自己领养的孩子安心在当时穷乡僻壤的阿里上学;进京城公干舍不得买件新衣服,买条新领带……孔繁森没钱吗?一家伙帮阿里要了1800万救灾款;孔繁森有钱吗?妻子出院了,还倒塞钱给地委书记“穷家富路”。

以民为本,甘作孺子牛的“公仆”意识和行动。自己掏钱给被拖欠工资的教师发薪,随时带着医药箱为百姓治病施药,和战士们同吃同睡同唱《说句心里话》,帮老妇人暖脚,背老妇人雪灾脱困,为了省钱出差住地下室……孔繁森去世前,走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影片没有多少恢宏巨大的大写意,有的只是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百姓心窝,这种温暖真实而弥久。

不空谈,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的“实在人”。百姓如今很反感领导干部的一句话就是“再研究研究”、“回去再商量商量”,老百姓形容这种工作作风为赵本山上央视——净忽悠。孔繁森不同,教师没发工资,当即掏自己口袋解决;老人没保暖被褥,当即敞自己大衣暖脚;兵站不通邮,当即打电话解决;百姓雪灾被困,当即驱车前往慰问、组织救灾物质和车队……“大干部、活菩萨”,朴素的语言是给孔繁森最崇高的评价和最真诚的拥护。

了解和关心下属,主动帮下属解决实际困难。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孔繁森无疑是个失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教委主任孟志华也是影片镜头较多的主要演员之一,起初,为了阿里的崛起,尽管孟主任给孔书记送礼(用来冬天燃烧取暖的干牛粪)了,孔繁森没有答应他的调动申请。待真实了解到孟志华家中妻子卧病在床,高龄母亲“倒行孝”的实际困难时,孔繁森主动把他“赶”出阿里。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清人郑板桥先生的“官道”,“做员工贴心人”是远成集团管理干部的“做派”,学习孔繁森,需要我们时刻反问自己一个问题:

倘使有一天我们不在时,员工会为我献上几条哈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7018.html

更多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彦夫、焦裕禄、孔繁森、王伯祥

朱彦夫、焦裕禄、孔繁森、王伯祥[榜样力量]孟祥民刘嘉坤王乐义第一期:孔繁森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的名字传遍神州大地。他两次进藏,十年扎根雪域高原,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详细]第二期:朱彦夫朱彦夫,四肢截肢左眼失明的他

学习雷法风水,要先看哪些书打基础呢?

近来,好多人问我,要学习先天昆仑雷法风水,可以先要看那些书,打下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学习。我根据这个问题,总结了一下基本要看的风水古书,大家从中可以去阅读了解,做点基本功夫,这样学习雷法风水可以先有个印象了。当然,由于这些基本全是古书,面

聊城•孔繁森纪念馆 聊城傅斯年纪念馆

聊城•孔繁森纪念馆来到素有“江北水城”之誉的聊城,在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的东昌湖畔走进孔繁森纪念馆。孔繁森作为优秀援藏干部,献身西藏,十多年前已熟知其人及其事迹。孔繁森,山东聊城人。18岁参军,退伍后曾当工人,后提干。1979

声明:《学习孔繁森,真正走进员工心里》为网友生命要继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