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弱势群体救助思考 一群会思考的头脑



  《万科观点》(花城出版社2004年出版)这本书中的作者,我大部分都认识。他们有的仍在万科,像王石、郁亮、单小海;有的已经离开了万科,像姚牧民、郭钧、林绍洲;还有不是万科的,甚至是竞争对手,但经常同万科联系在一起,像任志强、冯仑。

  乍看本书的名字和这些作者,好像这些文章谈的都是地产界的事。其实不然,这些文章远远超过了盖房子的话题。房子是大部分人一生中购置的最大财产,它同粮食一样关系到人的生存和尊严。

  改革开放后,商人可以从事房地产了。可是,这些写文章的人,当时哪个会盖商品房呢?不要说商品房,就是房子他们都没盖过。他们有的当时正在倒卖电器,有的正在学校读书,有的还在工厂里当工人。不仅他们不会,当时整个中国大陆也没有人知道怎么建商品房,大学教材里干脆就没有房地产这个词!

  没人懂,不要紧。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商人,商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这些人呼啦啦地冲进了中国刚开放的房地产行业。

  然而,长城不是一天建的。有了需求,有了资本,有了土地,有了设计的自由,不代表你马上就会盖、会卖、会管理商品房。

  现在新楼盘开卖,除了争奇斗艳的广告外,购房者对一个个装修得美轮美奂的样板房也早已习以为常。

  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直到1990年,中国才出现第一个样板房。

  现在人们买房子,必须要问:“每月管理费多少钱?物业管理是哪个公司?”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直到1992年,中国才有第一个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

  现在,买高层住宅的人都知道要有亮亮堂堂的落地窗,引景入室嘛。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高层民用住宅,直到1995年才有落地窗的设计。

  深圳万科房地产公司就是在15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乎用尽了当时在市场上卖股票筹来的所有钱,用一个天价,获得了中国历史上拍卖的第一块住宅用地。在没有任何房地产专业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万科公司跌跌撞撞地踏入了这个行业。

  然而,那块贵地没有噎死万科。15年之后,它变成了中国房地产界公认的老大。

  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授万科的案例时,同学们必问的一个问题是:“万科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从商场里走过来的人都知道:企业同人一样,成功的背后有太多的偶然和必然。

  因此,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时,我永远避实就虚。我说:“因为,万科不是一个脑袋在思考,而是一群脑袋在思考。”

  不信你们看,中国有哪个企业的员工能这样大面积地、长期持久地、像老板一样关注自己的产品和自己所处的行业,“前仆后继”地写出这么多轻理论、重实际、非官样的产业学术文章?

 民政弱势群体救助思考 一群会思考的头脑
  正因为如此,《万科周刊》作为企业的内刊,能连续创办12年,出了近500期,发行量达10

  000册,并能吸引众多非万科公司、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业内人士向它投稿。

  我认为这本书应该有一个更恰当的名字—“万科人和中国地产界的思考”。因为这里收录的文章不是在介绍万科公司的经验,而是万科人和他们的同行,在过去15年,对如何建造适合中国人的房子的思考。

  从这些文章中,业内人士会明白为什么是万科公司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售楼样板房;为什么万科公司能建立中国第一个现代物业管理公司;为什么万科公司敢于率先把外国设计师的图纸用在中国的民宅上……

  更重要的是,读了这些文章后,一个有雄心的房地产行内人不能不扪心自问:在中国房地产这个如此巨大、刚刚起步的行业中,如何能不让万科独领风骚?

  2004年于北大勺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6797.html

更多阅读

天才抵不过天时:一群金融天才的两次灭顶之灾

毕亚军 (91金融圈)本文复盘了世界顶尖金融学家黄奇辅等一群金融天才、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的梦幻团队在使用杠杆的情况下的两次失败经历。黄奇辅(Chi-fuHuang):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麻省理工大学金融学博士,1990年成为麻省斯隆学院正

仙女洞前的虔诚:一群被遗忘的天骄子孙

最纯最美的风光固然难忘,但草原的美丽和雪山的圣洁并非河南独有。此刻让我最为难忘的还是河南的人。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的人说起吧,从这群“蒙古族”人说起。说起蒙古人,我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弯刀和战马。七百年前,一群成吉思汗

哪也 会怕有一天会跌倒,欧耶~~! 那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我还记得,由于在北方上的大学,同学们都无比羡慕我能用粤语唱歌,可怜我高不成低不就的歌喉,居然被要求唱Beyond的海阔天空!激情怒吼绝不是我的作风,那首摇滚金曲的效果可想而知,最要命的,是本人听歌虽多对于歌词的记性却不怎地,在唱道“哪(也)会

声明:《民政弱势群体救助思考 一群会思考的头脑》为网友金钱永不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