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坚持的诠释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管理思路: 坚持广义文化观-中国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管理思路: 坚持广义文化观-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在思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自1980s引进中国以来,一直是学界与企业界关注的一个主题。20多年过去了,一批中国本土企业伴随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壮大,并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但是,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企业界,目前对“企业文化”概念,仍存很深的误解,并在误解的基础上,随己所需进行评论,搞宣传的认为它至关重要,搞营销的认为它一无是处。这些认识,都影响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的有效性,有必要站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需要角度上,对“企业文化”概念重新做一总结。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管理思路,不是“以人为本”的时髦口号

  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美国企业管理在20世纪初到60年代的60年里,已经形成了健全、成熟的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对企业管理中主要涉及物的要素的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将人看作产生成本的物)等,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在与日本经济的竞争中,美国认识到企业管理要重视人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特殊作用,必须研究如何发挥人在企业之间竞争中的突出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能否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便成为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正是从此意义上,美国管理学界通过借鉴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研究人的价值观等软要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的活力,促进其他物质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与效益,这是企业文化理论在美国兴起的历史背景。自此之后,美国的管理学理论,从科学管理阶段发展到了文化管理阶段。这种管理理论的转变,反映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是从向压缩成本要效益,转向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成长的发动机,这也是美国坚持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体系与“知识经济”兴起的经济管理动因。

  从美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看,文化管理不是要替代科学管理,而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后的一个新的管理发展阶段。其含义,是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人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从组织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种管理方法,进而形成统一的管理风格;把企业管理的软要素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通过企业价值观培育、管理制度推进,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的独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二、“企业文化”是广义文化,不是狭义文化

  在我国企业文化研究领域,人们一般能够坚持广义文化观,即认为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但是一旦进入一个具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往往就会倒向“狭义文化观”,表现是:不去研究企业内部员工的价值观现状与群体心理,只考虑如何草拟一个观念性的企业文化手册,重视时髦管理口号,为了“文化”而“文化”,看不到文化如何能够转变成企业的生产率,这也就是制度与文化两张皮的原因。

  因此,企业家与高管人员,必须将“企业文化”上升为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来看待,从企业管理的宏观视角,分析、看待管理制度建设与人的价值观念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以研究人类群体行为为目的的社会学与管理学需要处理的问题,不能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个文学问题。

 企业文化 坚持的诠释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管理思路: 坚持广义文化观-中国企业文化

  反之,从狭义的文化观角度出发,将企业文化看作企业宣传部门负责的事情,企业文化建设就会走入死胡同,变成了只有大企业才能消费得起的一种装饰品了,变成了文学故事、标语口号。文学故事不是目的,企业管理才是目的。能否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是区别不同企业家管理功力的一个问题。企业文化就如一把水果刀,在小孩子手里可能成为自残的工具,对武功高手而言却会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器。

  三、“企业文化管理”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特殊涵义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其目的都是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有效性,文化管理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对管理有效性的分析,可以从效率与效益两个角度进行。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企业文化国际化”问题》一文中,曾将企业文化的作用区分为“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

  所谓企业文化的内部功能,就是通过凝聚员工士气实现“上下同欲”,降低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内化的阻力,实现企业管理的效率。企业文化管理要求以价值观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而中国文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群体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价值观与相应的民族文化心理,影响到西方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在中国的效力。所以,在学习西方科学管理制度时,必须重视员工的民族文化心理与各代人价值观的变化,通过创新与再造,实现管理制度的“洋为中用”。关于中国民族文化心理如何影响企业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在《海尔企业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与启示》一文中,有具体的分析。

  其次,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与西方企业有很大差距,是企业文化管理对中国企业具有特殊含义的另一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情况不同,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尚未经过科学管理阶段的充分发展,即使是海尔、联想、TCL等知名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成长也只有20几年。企业作为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组织,制度建设与员工遵守的关系,是任何规模的企业在建章立制与管理规范化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文化管理的目的不是要代替科学管理,而是为尽快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服务。

  第三,企业文化的外部功能,是指通过产品形象及员工行为展现出来的风气,建立起企业与用户为主的利益相关者的良好社会关系,树立企业形象,并获得用户对该品牌的忠诚,实现企业经营所追求的效益,保证企业的永续经营。这就要求必须将企业文化的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同时考虑,也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要表达的含义。在企业文化外部功能实现上,这种文化心理的特殊性则体现在中国市场上的一些特有的现象,如保健品经济、短信经济、礼品经济规模巨大。

  四、结语

  企业文化管理,要求必须坚持广义文化观,防止走向狭义文化观的死胡同;是继科学管理之后的一种管理理论,不是局限于管理员工精神的口号标语;是中国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不是大企业的装饰品。 作者:孔庆钧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

[分享喜悦 畅想成长] 欢迎您分享交流

[大道行于远而止于近|行于难而止于易]

→powered by CPC C&T UNIO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76697.html

更多阅读

分享 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理念 房地产公司服务理念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纵观我国企业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企业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经验管理阶段;二是以制度管理为主的科学管理阶段;三是文化管理阶段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屋和土地开发经营的独立的行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随着商品经

银行业的管理费用率和净息差 中国银行业净息差

对于银行业的分析,我认为应该按照管理费用率和净息差作为分析的基准。理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由此压低存款利率,对贷款客户进行风险识别,由此抬高贷款利率,总之银行的服务,就是为了扩大息差。因此,对此进行分析,或许更能反映银行业的竞争

国学中的管理之道 2016国学素养答案

之前,看的有关管理的书基本都是外国人写的,给人感觉行动力很强,但文化底蕴不足,让人有时无法适从,跟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思维有很大不同,看了翟教授的《国学中的管理之道》才对中国古代智慧有了一点点的了解,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特别

杨受成评优秀企业家 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家胸怀的竞争

     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胸怀,古语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说法,这里说出了当一国宰相的必要条件,没有能撑船的雅量,这个人不可能当上宰相,即使偶然靠机遇当上,如果没有容人的胸怀,这个宰相也当不好,原因很简单,处于一人之下和万人以上的

论易经的管理智慧 如何挖掘《易经》的企业管理智慧

一、易经与企业管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是最核心的哲学文化,易学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易经》是最早提出文化的概念。易经阐述了宇宙的本质,博大精深,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头河水,被誉为世界四大经书之首,哲学之母,易经

声明:《企业文化 坚持的诠释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管理思路: 坚持广义文化观-中国企业文化》为网友独特风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